4月23日,2016年腫瘤異質性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好望角大飯店圓滿閉幕。本次大會為期兩天,邀請了腫瘤研究領域的十餘名專家學者,就腫瘤異質性這一主題從腫瘤學、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多角度展開討論。會場討論氣氛熱烈、學術氛圍濃厚。
報告內容涵蓋腫瘤幹細胞學說、腫瘤進化理論、二代測序、腫瘤靶向治療、腫瘤治療耐藥等多學科多領域內容,提出腫瘤異質性給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帶來的巨大挑戰和機遇。總體而言,本次會議是一個腫瘤異質性為主題的,涵蓋眾多研究領域和研究熱點,涉及到許多科研思路和實驗策略的盛大研討會。
會議伊始,由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放射腫瘤系終身教授、癌症中心轉化醫學項目主任李健健教授發表題為《Tumor heterogeneity and bioenergetics in cancer radiotherapy》的演講,主要介紹了HER2+/HER2-乳腺癌的放療抵抗以及腫瘤細胞線粒體能量代謝重激活對放療抵抗的影響。
隨後,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癌症研究所鄭樹教授發表了題為《TCGA資料庫與腫瘤異質性的研究》的演講,主要從生物信息學的角度為大家介紹了腫瘤與癌旁組織表達差異、基因突變與腫瘤分期、腫瘤異質性與表達的關係。提示研究人員關注大數據、關注臨床病理資料。
接下來,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研究員、生命科學院研究員白凡介紹了肝細胞癌測序的研究進展,表明肝細胞癌不僅存在患者之間的異質性,在單個患者的原發灶和不同轉移灶之間都存在內部異質性,這為精準治療帶來極大的挑戰,提示基因水平上的精準診斷對靶向治療的重要性。
第四位作報告的嘉賓、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百人計劃"入選者俞強發表了題為《腫瘤細胞酪氨酸激酶信號通路的異質性及相應的治療策略》的演講,指出酪氨酸激酶活化對腫瘤生長的重要性,提出了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水平分選診斷、聯合不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的診療模式。
4月22日下午,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歐陽高亮發表題為《組織微環境與腫瘤轉移》的演講,主要介紹了腫瘤微環境--如轉移微環境、休眠微環境、幹細胞微環境等在腫瘤發生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重點介紹了periostin蛋白在乳腺癌和肝臟疾病中的作用。
緊接著,美國Advanced Cell Diagnostics(ACD)公司現任大中華區域總監李楊介紹了新一代RNA原位定量技術RNAscope在腫瘤研究和細胞治療中的應用。傳統的real-time PCR技術無法實現對mRNA的定位檢測,而傳統免疫組化的非特異性染色十分常見,而RNAscope技術可以避實現對RNA的高效定量及定位檢測。目前RNAscope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腫瘤學和病毒學、神經學等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接下來,山東省腫瘤醫院大內科主任、研究員郭其森發表題為《NSCLC血液EGFR檢測的現狀和未來》的演講,指出驅動基因EGFR在非小細胞肺癌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療中的關鍵作用。傳統的病理診斷需要組織標本,但是相當一部分患者無法獲取標本,而血液EGFR檢測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並可用於檢測療效及耐藥情況,具備極廣闊的研發和應用前景。
隨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季紅斌為大家介紹了肺腺癌和鱗癌發生以及轉分化,並提出腺鱗癌轉分化可能是一種新的耐藥機制。季紅斌研究員介紹了LKB1和KRAS缺失的自發肺鱗癌小鼠模型,並指出ROS這一應激壓力對細胞外基質的影響,從腫瘤微環境的角度解釋了肺腺癌-鱗癌轉分化的機制。
大會第二天,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院長、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高維強教授主要介紹了端粒酶在前列腺癌幹細胞中的重要作用。端粒酶關鍵限速酶hTERT在前列腺癌幹細胞中高表達並與不良預後相關,能夠影響腫瘤幹細胞的分裂模式、成瘤能力、EMT和侵襲轉移等,並通過影響Wnt通路發揮作用。
隨後,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錦軍發表了名為《肝癌幹細胞與肝細胞癌異質性》的演講,介紹了肝細胞癌的發生發展、以及腫瘤幹細胞學說的發展歷程。李錦軍研究員表示,CD133和CD44作為肝細胞癌的生物標誌物,其陽性細胞具有更強的成瘤能力,具備腫瘤幹細胞的特性。
接下來是來自企業的嘉賓,也是本次大會的贊助商之一富魯達公司的企業代表。富魯達公司中國區市場部經理常青博士發表題為《單細胞研究進展與細胞異質性》的演講,介紹了單細胞研究在腫瘤異質性研究中的必要性和技術可行性。常青博士重點介紹了富魯達公司的HT單細胞分選晶片、Biomark HD高通量基因檢測儀、Helios質譜流式細胞分析儀、Polaris靶向單細胞捕獲及刺激系統等設備。
緊接著,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呂雪梅博士發表了題為《腫瘤內部和之間異質性的演化及其醫學意義》的演講。呂雪梅教授創造性地運用群體遺傳學模型分析了腫瘤內部和腫瘤之間的異質性,發現腫瘤內部異質性的演化實質上是細胞水平的非達爾文過程,而自然選擇可能在腫瘤間的異質性中扮演重要角色。
呂雪梅博士演講之後,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高級助理研究員文路發表題為《肝癌異質性的單細胞三重組學分析及肝癌患者循環遊離DNA甲基化組分析》的報告。在單細胞層面,對腫瘤細胞進行拷貝數變異、甲基化水平和轉錄組水平的三重組學分析。文路研究組還發明了甲基化CpG島短串聯擴增與測序技術,能夠極靈敏地檢測出血液中的循環遊離DNA的CpG島水平,可以作為腫瘤診斷的新方法。
下午,南方科技大學王冠宇研究員發表了題為《腫瘤的功能異質性:概念形成及初步研究》的演講。相比於基因水平的異質性,王冠宇研究員更加強調功能異質性對腫瘤發生發展的作用。王冠宇研究員構建了PI3K/Akt/mTOR信號通路的數學模型,從數學角度證明了Akt持續磷酸化及該通路的持續激活是導致細胞不可控增殖的重要原因。
下午第二個發表演講的嘉賓從臨床角度解釋了腫瘤異質性。上海市肺科醫院的蔡微菁醫生發表了名為《腫瘤異質性與EGFR TKI耐藥性》的演講,主要討論了EGFR TKI針對肺癌的治療方案和耐藥機制。EGFR、ALK突變是TKI治療耐藥的主要機制,而腫瘤細胞不同類型和數量的驅動基因突變是腫瘤異質性的重要體現。目前EGFR TKI已經發展到第三代,而耐藥仍是治療中不可避免的問題,靶向治療聯合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和免疫治療將成為未來抗耐藥治療的主要趨勢。
接下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莊光磊研究員發表了題為《腫瘤間及腫瘤內異質性與靶向治療策略》的演講,主要介紹了卵巢癌和肺癌的異質性及相應的治療靶點。莊光磊研究員表示,卵巢癌的亞型主要由間質細胞決定,BET抑制劑、CDK7抑制劑在卵巢癌的治療中非常有效。Avastin作為VEGF的中和抗體能夠抗卵巢癌血管生成。肺癌以腫瘤間異質性為主,但仍存在共同的治療靶點。
最後,大連醫科大學腫瘤幹細胞研究院李志廣研究員從表觀遺傳學角度介紹了組織的特異性。基因啟動子區域的甲基化是基因表達沉默的重要原因,主要發生在CpG位點的胞嘧啶上,而CpG的位點密度一般與DNA的甲基化水平呈負相關。腫瘤細胞和組織的甲基化水平顯著下調,說明表觀遺傳學的修飾對腫瘤發生發展的重要性,也是造成腫瘤異質性的重要原因。
本次大會凝聚了腫瘤研究領域的一線基礎科研工作者和臨床醫生,從腫瘤學、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視角解讀了腫瘤異質性這一新興而重要的理念,在濃鬱的學術氛圍中,本次大會圓滿閉幕。
(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