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中記載一個有名故事:昔日晉惠帝聽聞百姓多因災荒餓死,問自己的隨從
''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
由此展現帝王的昏聵和無知。而在千餘年後的歐洲大陸上,同樣有一位王后,眨著天真眼眸問侍女,為什麼饑民窮到買不起麵包時,不改吃蛋糕?她便是法國有名的''
''瑪麗·安託瓦內特。
從一國公主,到和親太子妃,再到王后殿下,瑪麗·安託瓦內特的一生究竟是怎樣的?
01,從公主到太子妃
瑪麗·安託瓦內特是奧地利公主,生在一七五五年的維也納,她的父親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弗蘭茨一世,母親則是奧地利大公、波西米亞及匈牙利的女王瑪麗婭·特蕾莎。
瑪麗在兄弟姐妹中排行十五,
是父母最小的女兒,下面只有一個弟弟。生長在如此顯赫的皇室家族中,瑪麗的人生毫無疑問是讓人豔羨和嫉妒的。
可惜,這位小公主的品性中卻帶著一絲屬於富貴人家子弟慣有的小毛病,哪怕她天真活潑、舉止優雅、待人和善。
可反覆無常的態度、骨子裡難以掩飾的驕傲和任性,
以及不肯認真學習的作風
,皆讓她往後的人生受到了很大影響。
同時,由於瑪麗的小聰明都用在如何逃避課程這件事上,導致她根本無法掌握一位公主、乃至一位王后應該學會的技能,如法語、歷史常識等等,甚至連文字亦會經常寫錯。
不過,這些小毛病對於一個並不會擔起重責的公主來說,是無關緊要的。
可誰知,
命運有時候便是如此喜歡捉弄人
,原本訂下將要與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聯姻的瑪麗亞·約翰娜公主竟然喪命於天花,她是瑪麗的第八個姐姐。
無奈之下,弗蘭茨一世只得把自己最小的女兒推到臺前,令當時只有七歲的瑪麗成為了候補人選。一七六六年,法國王室正式向奧地利王室提出求婚,弗蘭茨一世同意該請求。
婚約訂下後,
擔心小女兒的王后特蕾莎特地詢問一位預言家
,她的女兒在法國的生活是否會得到幸福,那位預言家回了一句''有十字架保證''。
一七七零年四月,這場盛大的婚禮如期舉辦,只有十四歲的瑪麗公主穿上華麗的婚紗,告別捨不得自己的母親,乘坐著馬車,踏上了一條不知前路的新旅程。
法國王族對這位來自異鄉的太子妃非常歡迎,
他們準備了奢華的宴席來接待瑪麗
。同時,因瑪麗一貫有''奧地利最美公主''的美名,所以剛到法國的她就得到了法國人無數真誠讚美。
一七七零年的五月十六日,瑪麗·安託瓦內特走入凡爾賽宮,正式成為法國王儲的太子妃。
關於瑪麗的丈夫,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到底是怎樣一位王子?
從相關記載中可以窺見,
這位王子的相貌不太英俊,體型稍胖,平日喜歡冶鐵、打獵和造鎖,性格寬厚、仁慈,帶著一絲懦弱,同天性浪漫、偏愛藝術的瑪麗完全不在一條線上。
故而人們無法知曉,瑪麗是否滿意自己的丈夫,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二位的婚姻的確和睦,幾乎沒有爆發過什麼激烈衝突。
02,從太子妃到皇后
一七七四年五月,路易十五死於天花感染,王儲登位,是為路易十六。當時年僅十八歲的瑪麗,亦跟著丈夫從太子妃走向了王后寶座。
於一國王后來說,她需要學習的東西可比公主或者太子妃要多不少,譬如怎樣在偌大的凡爾賽宮生活,
怎樣同貴族夫人們打交道
,怎樣處理自己國家和丈夫國家之間的政治矛盾等等。
一位優秀的王后,是可以給自己的國家和丈夫帶來巨大助力的。可偏偏,瑪麗從不是一個合格的王后,她也沒有想過成為一個合格的王后。
於瑪麗而言,她一直都是那個生活在奧地利的驕傲公主,一直保持昔日作風,任性、直率,從不在乎太子妃或者王后的職責,想做什麼、想說什麼,皆憑心而定。
比如她和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麗夫人之間的矛盾便來自瑪麗的一句輕蔑話語,她說
''今天凡爾賽來的人真多啊,''
短短一句話,徹底惹怒杜巴麗夫人,為兩人結下仇怨。
除此以外,瑪麗還是一個行事肆意的王后,熱衷打破王室規則。譬如她曾同一位瑞典貴族有一段浪漫的婚外故事。
整個過程裡,瑪麗完全沒有考慮過自己丈夫和王室的顏面。由此可見,身為王后,瑪麗是徹徹底底的失敗者。
03,揮霍無度與悲劇
當然,若僅僅只是任性和肆意,瑪麗或許還不會淪為眾矢之的,落得那般一個結局。在她諸多缺點裡,最致命的是奢侈和揮霍無度。
特別是成為王后以後,
瑪麗更是肆無忌憚、瘋狂斂財
,不但利用王后的權力為自己收集各種昂貴寶石,而且一旦生出什麼新奇念頭,就會以各種方法強迫路易十六來為她實現。
其中,最浪費錢財的一項當屬路易十六送給瑪麗的禮物,一座價值七十六萬六千法郎的宮殿。
要知道,這個數字對當時的法國來說,絕對是一個驚人數字,可懦弱又心軟的路易十六卻根本不顧國家現狀,一味沉淪在王后的撒嬌中,
最終葬送了自己和王后的性命
難道瑪麗真的看不清現狀,真的不知道一味奢侈會帶來的嚴重後果?別說,出身王室,嫁到王室,一輩子都沒有當過平民的瑪麗可能確實不明白平民的悲哀。
如果她知道,她也不會問出''饑民為什麼不吃蛋糕''這樣荒唐無知的問題。
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爆發,
憤怒的人們把一切罪責歸攏到王后身上
,說她是''邪惡的魔女''。
而原本應該懦弱哭泣,和眾多貴族一樣逃跑的瑪麗,卻終於展現出一位王后該有的意志力,她堅決捍衛帝王權勢,成為米拉波口中''當時凡爾賽唯一的男子漢''。
然而,大勢早已無法扭轉,最終年輕的王后和她的丈夫一起,在一七九三年十月十六日那天,被送上了革命廣場的斷頭臺,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瑪麗從革命爆發到死亡,
一直沒有真正低下自己的頭顱
,一直保持王后尊嚴。由此不禁讓人嘆息,倘若瑪麗能早早清醒,是不是結局便會不同?
奈何,歷史從不存在假如,''斷頭王后'' 瑪麗·安託瓦內特的死亡早成定局。
文/朱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