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崑崙山,它是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崑崙山由於其高聳挺拔,成為古代中國和西部之間的天然屏障,被古代中國人認為是世界的邊緣。
最早記載崑崙山的書籍就是《山海經》,裡面說崑崙山位於遙遠的西方,是天帝在人間的都城,方圓八百裡,高萬仞,山上有各種奇珍異本。比如,木禾、沙棠、文玉樹、不死樹、鳳凰等等。
在古代神話中,崑崙山住著一位「西王母」,而像「鬼吹燈」「盜墓筆記」等盜墓的小說裡,都有著很多關於崑崙山的故事。
那麼崑崙山究竟隱藏著什麼驚人的秘密?
坊間傳聞在中國解放之前成立了一個091部隊,這個部隊專門處理一些靈異事件。在1961年12月,該部隊接到上級命令,必須馬上進駐崑崙山外圍的一個名叫武家村的地方,因為在那裡它們發現了一隻人形螳螂,還殺了23個村名,11名戰士。
根據描述,被發現的怪物的臉以及頸部是人類的,但是整個身體似乎全部都是昆蟲組織。尤其是雙臂,跟螳螂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大了許多。整個軀幹全部都被一層類似蝗蟲胸部的生物組織覆蓋,腿似乎還是人的,但是肌肉突起。
並且,這個怪物的手臂,也就是「螳螂爪」比鋼鐵還堅硬,還鋒利無比,普通的手槍根本對他造不成任何傷害,最後還是用56穿甲子彈在近距離才將它擊斃了。
相信讀完這一段文字的人,都有共同的感覺,好玄幻,經過多處查證,其實這是一部短篇玄幻小說,並不是真實的,很有可能還是根據,《山海經》中記載崑崙山的一部分內容改編而來的。
還有一個問題,《山海經》裡記載的龍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虛構傳說?
許多人認為,龍是黃帝創立華夏部落時,才拼湊而成的圖騰。其實這種說法,早就被考古學打破了。考古學家在河南濮陽古墓發現的蚌殼龍,距今已經有6500年左右,龍的形象已經與現代類似。
龍這種傳說中的生物是華夏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典籍都有記載,古代的帝王們也常常以真龍自居,以示身份的尊貴。
在古代典籍《山海經》裡,更是出現了無數次龍族的身影。
而《山海經》更是以常見動物做形容詞,那麼「龍」為什麼能當形容詞呢?例如:「鳥身而龍首」、「龍身而鳥首」、「龍身而人面」、「龍首之山」和「龍首之神」……至少有幾十處之多。也就是說,在《山海經》作者的眼裡,龍和牛、馬、狗一樣,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動物,古人是親眼見過的。
《山海經》不是一部神話書,它是一部先秦古籍,記載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各種事件,也是一部地理書。
它主要講述的是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同時包括古代的醫學 醫藥,中代歷史,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同時,還記載著一些奇怪的事件。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齊全,古代各種傳說故事,各種古代事件,也是一部奇書,從書中可以了解到古代的許多秘密。
作為古代神話集大成者,《山海經》絕對是培養孩子想像力最好的書籍。因為神話正是古人最淳樸的想像力的集合。
在《山海經》的故事中可以感受到古人那開天闢地一般的想像力,感受人類最淳樸,最直觀的智慧。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正因為人類具有想像力,才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畢竟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作為古代神話集大成者,《山海經》絕對是培養孩子想像力最好的書籍。因為神話正是古人最淳樸的想像力的集合。
雖然山海經中記載的真實性還需要深入研究,但是無法否認的是,我們的確需要思考山海經的真正意義了。
在這裡建議大家也讀一讀《山海經》,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神話故事,也十分受專家學者的歡迎,是中學課本的常客,在現行的中學語文地理必學的《水經注》中,有數十處引用了《山海經》。
不過想要看的朋友,應該都有一個擔心,那就是怕看不懂裡面的文言文,這裡給夥伴們推薦一本《山海經》,這本是全注全譯白話文版本。
全書一套共六冊,內容易懂好理解,書中文言文與注釋,也有白話文解析,是了解山海經的最佳途徑,如果只是單一的白話文,反而沒有什麼樂趣,其中配圖也比較真實還原。是古籍中值得一讀的書。可以增加我們閱讀時的樂趣。包裝也非常的精緻,可以用來收藏。
他不僅僅是一本神話故事,他還記錄了古人天文、地理、神話、巫術、宗教、物產、民俗、醫藥、異國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堪稱中國古代的一部百科全書。
這套書還採用書盒包裝,書盒上下覆有布條,不易磨損,適合收藏。
全書價格也很划算,就一頓飯錢,但是當你熟讀之後,不僅可以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消遣,或者是自己的興趣研究,還可以給家裡的小朋友講講中華文化傳統故事。
在科技發展到今天的地步,有些東西我們還要記住的,因為時至今日,我們其實真的還是停留於很多事物的表面而已。
想看的小夥伴你們點擊下方商品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