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古名「八月春」,是秋海棠科的草本花卉。
這裡小編要給大家科普下,我們常說的海棠是指木本海棠,有垂絲、西府、木瓜、貼梗數種,而秋海棠則是一種低矮的草花。它們二者間並沒有親緣關係,只是秋海棠花朵紅豔,與海棠有幾分相似,在夏秋開花,故被稱作秋海棠。
貼梗海棠,木本海棠的一種。
古時候秋海棠還被被稱作相思草。《採蘭雜誌》載:古代有一婦女懷念自己心上人,但總不能見面,經常在一牆下哭泣,眼淚滴入土中,在灑淚之處長出一植株,花姿嫵媚動人,花色像婦人的臉,葉子正面綠、背面紅的小草,秋天開花,名曰:「斷腸草」。《本草綱目拾遺》也記載:「相傳昔人有以思而噴血階下,遂生此草,故亦名『相思草』。
秋海棠是詩人陸遊一生苦戀唐琬的見證。二人本是夫妻,伉儷情深,卻被陸遊母親棒打鴛鴦。臨別之際,唐琬贈送一盆秋海棠給陸遊,並告訴他這是「斷腸花」。陸遊一聽更傷心,說此花應稱為「相思花」。他希望唐琬自行栽培,每天見到此花猶如見到陸遊一樣,兩人纏綿悽惻,揮淚而別。
唐琬萬念俱灰,嫁給了趙士程。十年後,陸遊重返故裡,到了沈園,看到一盆秋海棠,像極了唐琬所贈的那一盆,故問園丁是何花?園丁答是「相思花」。陸遊面對此花,百感交集,遲遲不忍離去。也是在沈園裡,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釵頭鳳》:「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花語:
秋海棠在中國被予以"相思"、"苦戀"的含義,因其又名"斷腸花",故又寓意"斷腸"。這在陸遊與唐婉、寶玉與黛玉的相戀過程中,秋海棠都成為相思、苦戀的見證。
形態特徵:
花色有粉紅、紅、黃或白色,花期4~11月,適宜的溫度下可四季開花。葉互生,葉形兩側不對稱。秋海棠不但花好看,其葉也色彩豐富,有淡綠、深綠、淡棕、深褐、紫紅等。其品種有20多個。
秋海棠有許多的品種——常見的有四季秋海棠、麗格海棠、中華秋海棠、竹節秋海棠、銀星秋海棠等。
中華秋海棠
四季秋海棠
麗格海棠
竹節秋海棠
銀星秋海棠
蟆葉秋海棠
生長習性:
溫度:生長適溫為19-24℃,冬季溫度不低於10℃,否則葉片易受凍。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迅速,莖葉茂盛,花色鮮豔。
光照:秋海棠對光照反映敏感,適合在散射光下生長,在強光下易造成葉片灼傷。
水分:水分適度,夏季溫度高,應多澆水,以防莖葉皺縮,不可過多澆水,容易積水爛根。
土壤:疏鬆肥沃的土壤,盆栽秋海棠的常用堆肥土、腐葉土和炭土。
施肥:施肥適中,肥料濃度不要過高,否則積累在根系周圍很容易燒根。
繁殖方法:
播種、扦插(莖、葉、根莖插均可)
莖插:莖插繁殖在室溫條件下,全年皆可進行,但以4-5月效果最好,生根快,成活率高。常選取健壯的莖部頂端做插穗,長10-15釐米,帶2-3個芽,最好不用帶花芽的頂莖做插穗。
葉插:葉插繁殖選擇充分發育的成熟葉片,以夏、秋季節效果最好。室溫栽培,冬季也可進行,但生根緩慢。葉片比較大的種類可採用平插法,將葉片平放在沙床上,在葉中央主脈處用刀片劃1釐米切口,每片葉可劃4-5個切口,即能從葉脈切口長處小植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