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聽過反向位置搜查法麼?
舉個例子,有一天你接到報案,稱在一個地方有人入室盜竊,抵達案發現場發現現場特別乾淨,周圍也沒有攝像頭,怎麼進行排查。
這時候美國就可能會使用一招,打開國民資料庫,開始搜查。
這時候可能就存在一個問題,由於沒有攝像頭,拍不到臉,人臉識別庫(例如:美國警方如何利用人臉識別系統確定嫌犯)無效。
現場採集不到犯罪嫌疑人指紋,無法進行指紋庫識別。
搜查在這裡可能就要陷入焦灼狀態了,不過,既然如今是萬物互聯時代,是個人都會上網,更何況會偷手機的小偷,都會賣閒魚套現。而既然能上網,就會存在定位數據。
這時候,谷歌就出現了,美國調查人員會按照流程,籤署了「反向位置」搜索令,命令Google識別在犯罪現場附近的手機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反向位置搜查令被要求在某個時間提供有關某個區域中每個人的信息,並之後挨個排查尋找可疑人員。
也因此,如果時間或地理範圍越大,就可能會獲取到成千上萬人的相關信息。
鑑於反向搜查出來的結果相對來說準確,而且只需堆積人力挨個帳戶進行排查即可,因此美國警方辦公越來越依賴這種方法,從一開始每月申請1兩次逮捕令,到現在每個月申請20多次,而這僅僅是一個洲的情況。
當然,谷歌將通過兩步過程來保護用戶隱私,首先,Google將在交出記錄時首先匿名分配每個設備的序列號相關的標識號。如果設備的位置,移動或時間安排確定了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的話,調查人員可以回到法院並獲得第二份逮捕令,命令Google透露手機所有者的姓名。
當然也要看運氣,如果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過程沒有攜帶手機,手機也沒裝谷歌應用,沒開GPS,沒開熱點,沒連接WIFI,那也就可能白查了。
在一個案例中,調查人員查看了Google的數據,發現了一個似乎位於受害者家後方的行動裝置。
數據顯示該設備隨後移至距離受害者Wi-Fi熱點13-20米之間的位置,大約42至65英尺,然後在911呼入電話時從地圖上消失。(可以看出根據時間點,位置結合判斷)
法官隨後命令Google識別設備的所有者,並針對該用戶提供更多的數據。
當然,有時候警察運氣不好找不到犯罪嫌疑人,而有時候運氣不好的卻是平民。
2020年1月,美國佛羅裡達小夥忽然收到一封郵件,郵件來自Google的法律調查支持小組,寫信讓他知道當地警察要求提供與其Google帳戶相關的信息。該公司表示,除非他在七天內去法庭並試圖阻止它,否則它將發布關於這個小夥的數據。
說實話,黑鳥看到谷歌這個操作,一方面對他這個保護隱私的舉動拍手叫好,另一方面,感到疑惑,如果是真兇,看到這個消息不會連夜跑路,翻越加拿大或者墨西哥邊境跑路麼。
所幸的是,谷歌的通知上面有搜索令編號,小夥子查詢後,發現是他的鄰居之前發生了入室盜竊,而當時小夥子使用了RunKeeper APP騎自行車鍛鍊,而他在2019年3月29日那天鄰居入室盜竊時在一個小時內已經經過受害者家三遍,所以導致被警方懷疑是犯罪嫌疑人。
小夥子,看來這要怪你車開太快了。
經過小夥子花幾千美元請律師上訴之後,法庭駁回了這個搜查令,然而要求查人的警察卻一毛錢不用花,簡直血虧。
不過,如果那些沒錢請律師拒絕警方搜查帳戶的,可能就要平白無故被FBI看完所有郵件和網盤資源了,並且會被要求獲取到手機所有者的身份,帳單信息,電話號碼以及兩個月的網絡瀏覽歷史和位置數據。Google還受到保密協議的限制,不得洩露六個月以上的數據。
最後,還要提示一點,蘋果的iOS和Google的Android作業系統都會使用內置的GPS晶片,並通過掃描附近的Wi-Fi網絡,手機信號塔和藍牙信號來收集位置信息,以建立位置信息資料庫集合,從而幫助設備快速確定其位置。
而這個過程,實際上已經將數據上傳至雲端了。
但是,蘋果手機的位置數據處理具備匿名性,根本獲取不到位置歷史記錄和網絡和應用活動記錄,想想蘋果一直和美國執法機構剛正面,Safe。
而Google卻可以跟蹤用戶搜索到的所有內容以及所到之處。他會影響所有安裝了Google Maps之類的應用,無論是IOS還是安卓系統。
去年, 美聯社的一項調查顯示,即使禁用了這些設置,Google仍會繼續收集和存儲用戶的位置數據。
參考連結:
[1]https://apnews.com/828aefab64d4411bac257a07c1af0ecb
[2]https://www.mprnews.org/story/2019/02/07/google-location-police-search-warrants
[3]https://www.nbcnews.com/news/us-news/google-tracked-his-bike-ride-past-burglarized-home-made-him-n1151761
近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