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 焦□本報記者 羅向明 王飛 遊飛
一車花崗石尾礦廢料經過1000多度的高溫熔化,壓延,冷卻,最後變成一塊環保、時尚的玻璃微晶體綠色飾材……5月9日,記者走進滎經縣烈太循環經濟示範園,在四川一名微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近距離見識了一盤「變廢為寶」的神奇之旅。
偌大的廠房內,除了溫度明顯高於室外,幾乎看不到揚塵,聽不到噪音。
「我們回收滎經當地石材生產企業排放的花崗石廢棄物原料,利用企業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全電熔壓延法,生產出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綠色飾材』的微晶玻璃系列產品。整個生產流程中,廢料、廢水、廢渣全部實現了封閉循環利用。」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德良告訴記者。
走到車間盡頭,剛好一塊白色板子下線,用手觸碰一下,還有點燙手。這塊板子不久就會用到成都地鐵7號線上。張德良笑著介紹,「別看整個生產流程看似只有這幾步,但每步都是創新技術攻關的成果。就這條生產線上過程最長的『冷卻』來說,稍微掌握不好,純色的通體微晶石就會出現雜色,成為廢品。」
從2015年產值2個億,到2016年的4個億,今年,一名微晶更是迎來爆發式增長,訂單量已超過目前最大產能,預計產值達10個億,成都、廣州、南昌等地鐵訂單持續增長。
「訂單增長的速度與我們研發創新形成正比。」張德良說,一名微晶從一開始就始終堅持新材料的核心系統研發開發應用,在企業投資的10億中,研發投入就佔了五分之一,還建立起全國唯一的微晶玻璃產業技術研究院,申請各類專利32項,產品無論從顏色還是造型及工藝上,都越來越豐富。「今天剛剛公布的四川省2016年專利獎中,我們一個專利獲得了二等獎。」
張德良說,企業提出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依託雅安的資源能源優勢,通過三到五年左右,發展形成年產3000萬平方米微晶石的產能,實現百億銷售規模目標;第二步通過技術、工藝、裝備、人才、品牌的輸出,打造千億產業集群;第三步通過橫縱聯合逐步實現新型建材轉型升級,打造新型微晶建材萬億產業集群。
一名微晶的發展,是雅安災後重建加快創新驅動,促進產業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
「災後重建不是簡單重複建設,而是在重建中堅持科技創新,走提升發展之路。」雅安市科技局局長劉江說,雅安市堅持強化各特色產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加大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廣力度,促進整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災後重建中,雅安市提出通過創新驅動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碲鉍合金以及晶體材料和精細化工的「六大特色產業」,逐步形成具有核心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在繼建立起全國第一個微晶玻璃產業技術研究院後,雅安市成功組建雅安藏茶產業技術研究院、現代茶葉科技服務中心等市級研發載體4家,組建成四川省藏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碲鉍產業技術研究院2家省級研發平臺,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攀西戰略資源試驗區的發展。
不久前,雅安專門制定《雅安院士(專家)工作站實施辦法(試行)》,推出給予20萬元至50萬元建站經費資助等優惠政策,促進雅安企事業單位積極探索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推進自主創新和產業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