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電影儼然是電影裡的一大門類了。而跑步,是一個看似單調,卻能發揮內涵的題材。生活就是一場電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體驗和故事。請記住,在跑步的路上,你不是一個人!
跑步至上,強風跑霸推薦跑步電影,下面總有一部是適合你自己人生的勵志跑步電影
《麥克法蘭》
於2015年2月20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根據1987年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位白人教練來到居民多為拉美裔的農業小鎮,為了他所就職的高中取得體育方面的進展,他克服了社會上的壓力和自己心理上的障礙,最終把田徑隊送到冠軍的寶座上的故事。
《最後一次賽跑》
於2013年9月12日在德國上映
保羅曾是馬拉松傳說,他在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拿下金牌,如今他已年屆70。在心愛的妻子瑪歌多次意外摔倒,加上任職空姐的女兒無暇照顧他們的情況下,保羅 決定與妻子一起離開心愛的家,搬到養老院居住。
在面對養老院毫無熱情的生活後,保羅決定重拾跑鞋回到熱愛的慢跑運動,並向養老院的住戶宣告要參加柏林的馬拉松大賽並獲得勝利。通過妻子鐵血訓練,原本不看好保羅的住戶也轉為支持他,整個陽光老人院包圍馬拉松狂熱。
《靈魂奔跑者》
於2013年7月12日在印度上映
本片是圍繞印度傳奇田徑運動員米哈·辛(Milkha Singh)的生平展開,改編自真實的故事——有「飛翔的錫克教徒(The Flying Sikh)」之稱的,前印度田徑/短跑運動員Milkha Singh(米哈·辛格)的故事。Milkha Singh(米哈·辛格)經歷了家破人亡、印巴分治(印度內戰)以及無家可歸,但他戰勝了種種磨難,最終成為了印度最具標誌性的運動員。
《莎拉寧願跑步》
於2013年6月7日在加拿大上映
Sarah是一位年輕的中長跑運動員。她得到了遠離魁北克家鄉,加入蒙特婁省最佳大學運動員俱樂部的機會,生活因此發生轉折。Sarah的母親沒有經濟能力資助女兒這次機遇,她尤其擔心女兒的身體和生活會因此受到影響。決心已定的Sarah在朋友Antoine的陪伴下,毅然離開家鄉。兩人天真地企圖用結婚來申請更大額度的銀行貸款和政府津貼。但是,20歲的他們無力承擔婚姻的沉重……儘管Sarah不想因為自己的決定傷害任何人,但她還是選擇了運動。
《看不見的跑道》
於2013年3月22日在臺灣上映
為什麼要跑?全世界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在跑?重複著「左腳踏完換右腳」的單調動作,這群「吃飽換餓」的跑者各自具備不同的姿態。2008年,拿下無數長跑冠軍的邱淑容,請了二十多天假,花了十幾萬報名費,和先生搭飛機到法國,一路從北法的大西洋邊到南法的地中海岸,十八天內跑了一千一百五十公裡。這位因為跑步而失去雙腿的跑步冠軍,步伐卻沒有因此停止,在人生道路上,她是自己最美麗的風景。
《女飛人》
於2012年6月15日在英國上映
講述了一個田徑選手的成長史:Shania Andrews是個成長在街頭的平民田徑選手,她很有天賦,是個天生的健將,她的人生和比賽一樣,都要和那些擁有優渥體格和家庭的富家子弟們競爭,而年輕的女飛人,需要一個機會,證明自己。
《領跑人》
於2012年1月18日在韓國上映
本片講述馬拉松領跑員朱滿浩心酸而感人的奮鬥故事。而所謂「領跑員」,是在中長跑比賽中,請到的特殊運動員。在這類比賽中,一到兩個領跑員會跑在前面,他們的作用主要是加快比賽節奏使選手們創造好成績。在中長項比賽中,跑在首位會消耗很大體力,所以沒人會願意領跑,都會故意放慢速度,為了防止這一點,比賽中就安排領跑員鼓舞選手們的士氣和意志。
在馬拉松中,領跑員的任務更加艱巨。在全長42.195公裡的賽程中,他們要跑30公裡,不僅嚴重耗損體力,而且並不能獲得正規名次,被認為是「最費力不討好」的工作。朱滿浩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運動天賦,被培養成馬拉松領跑員後,不僅恪守著自己的職責,並且夢想有朝一日跑完全程,成為一名真正的馬拉松運動員……
《跑步向前》
於2011年4月8日在中國上映
劉向前是口裡村眾多父親在外打工,而跟母親生活的孩子之一。每天奔跑著往返於山裡、家裡、學校。也飛奔著逃離惡作劇的現場。跑,成為劉向前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強風吹拂》
於2009年10月31日在日本上映
剛剛考入寬正大學的藏原翔甫至京都,便遇到無比熱情的學長清瀨灰二。在灰二的介紹下,藤原住進便宜的學生宿舍竹青莊。不過,他似乎進入灰二設下的圈套。原來竹青莊同時也是寬正大學陸上競技部的總部,藤原不知不覺就成為競技部的成員。灰二多年前右腿負傷,他一直渴望打入箱根馬拉松大賽。為此,他四處物色具有出色資質的校友,除藤原外,這裡還有喜愛搞怪的城家兄弟太郎和次郎、留級大王尼克、法學部高材生雪彥、漫畫宅男王子、猜謎王、非洲留學生木薩以及神童。這10個性格各異的青年扭成一股繩,為了心中共同的目標全速奔跑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於2008年5月17日在中國上映
講述了1932年,美國洛杉磯萬人體育場,中國運動員劉長春歷經千難萬險站在100米起跑線上的事跡。為了這一刻,劉長春拒絕代表日本扶植的偽滿洲國參加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含淚告別妻兒,逃出日寇佔領的大連,躲避關東軍的一路追殺,通過張學良將軍的資助,經過海上漂泊23天,單刀赴會,代表四億中國人站在奧運會的跑道上。他為中國人敲開了奧運大門,向世人表達了一個民族不甘落後不甘屈辱追趕世界的堅強意志
《光腳的基豐》
於2006年4月26日在韓國上映
影片講的是南海附近的一個小村裡住著一個叫"基峰"的老男人,40多歲的他只有8歲多兒童智能。在世上基峰最愛的是母親,特長是跑步。為了給媽媽做好飯菜,他總忘了穿鞋就跑回家,村裡的人也為此叫他"赤腳的基峰"。
基峰上有八十的老母,他對母親非常孝順。基峰的每一天從給媽媽打洗臉水開始,他替媽媽找燒火柴也幫媽媽洗衣服。基峰總是跟在行動不便的媽媽身邊,不管是上市場買東西還是上廁所他都跟著。對媽媽來說基峰是獨一無二的,雖然生活很艱苦,可他們臉上從來沒有陰影,他們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歡樂。
為了媽媽跑來跑去的基峰最拿手的就是跑步。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基峰參加了這個地區的跑步大賽並且得了獎,為了他辛苦一輩子的媽媽也因此高興,從此之後基峰下決心通過跑步給媽媽帶來快樂。村長決定推薦基峰到全國業餘馬拉松大賽上,並且由他來訓練基峰。基峰想得到冠軍以後為媽媽做一副假牙。
《馬拉松》
於2005年1月27日在韓國上映
影片講述從外表上看起來,喜歡斑馬和巧克力的楚元和同齡孩子沒什麼兩樣,一樣的活潑可愛,招人喜歡。但他卻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媽媽慶淑聽到消息後絕望地暈了過去。 之後,媽媽為了減少病症對孩子的影響,投入大量心血,請了教練訓練兒子跑步,希望他能在真正的馬拉松賽比賽中跑玩全程。 隨著時光的推移,楚元長成了20歲的小夥子,但是智力仍停留在5歲孩子的水平上。他會把弟弟當成老師般尊敬,一聽見音樂就不分場合、地點的手舞足蹈,但這一切並沒有影響他的目標,在良母恩師的支持鼓勵下,他朝著馬拉松比賽的冠軍不斷奔跑。
《聖·拉爾夫》
於2004年9月11日加拿大上映
影片講的是一個14歲的男孩相信他可以創造奇蹟的故事。男孩的父親去世,母親昏迷在醫院,似乎只有奇蹟才能使其甦醒。他渴望創造奇蹟。一次長跑懲罰使他喜歡上了這項運動,並堅信如果能完成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贏得波士頓馬拉松比賽,就能夠喚醒母親。雖然最後他離冠軍僅一步之遙,但他贏得了師長和同學的尊重,贏得了心儀女孩的熱吻,贏得了母親奇蹟般的甦醒。奇蹟每天都會發生。
《邁向巔峰》
於2001年5月4日在美國上映
馬拉松長跑教練貝瑞,由於多年前的自己無法在比賽中獲得勝利,因此貝瑞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位極具天賦的女選手克莉絲汀身上,克莉絲汀對貝瑞這種除了比賽之外沒有其他目標的生活感到厭倦,數度想要脫離貝瑞。幾經波折之後,克莉絲汀最後參加了同僚馬拉松大賽,以黑馬的姿態打敗前任冠軍,奪得第一個馬拉松黑人女冠軍。
《長跑手戀曲》
於2000年11月18日在日本上映
講述一群在大學裡面參加接力跑小組的同學,畢業後雖然在不同地方工作,仍然想方設法組團參加全國的接力跑比賽,其中有專業的早川和曾助,也有他們業餘跑步的朋友,通過接力跑,他們增強了友誼,也維持了身在異處同學的凝聚力。
《羅拉快跑》
於1998年8月20日在德國上映
柏林,夏季某日,羅拉和曼尼是一對20出頭的年輕戀人。曼尼是個不務正業的小混混,有一天他惹出一個天大的麻煩,竟然把走私得來的10萬馬克贓款弄丟了!而且他的老大20分鐘之後就要來拿回這筆錢。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羅拉求救,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造成可怕的後果。
而在這部電影中不能跑好像象徵著跟命運的對抗,跑的快一點會有不同的結果,跑的慢了也會有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其實她不僅僅是在跑步,她跑的過程中其實是在為自己的命運奔跑。我們也應該像她一樣為了自己的生活努力的奔跑,但是我們不要把它當做玩耍,要真的對待。
《永無止境》
於1998年9月11日在美國上映
真正的沒有任何誇張成分的跑步電影,根據美國70年代著名長跑選手史蒂夫·普方坦(Steve Prefontaine)的生平故事改編,他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最被看好的田徑選手,卻在尚未贏得過金牌的24歲盛年,因一起車禍英年早逝。據說《阿甘正傳》也部分來源於他的人生經歷。相信每一個跑步愛好者都會被這一部電影所激勵,無論是跑步還是人生,我們都應該「永無止境」。
《阿甘正傳》
於1994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
阿甘出生於美國二戰後阿拉巴馬州一個小鎮,他先天弱智,但他媽媽卻常鼓勵他「傻人有傻福」,要自強不息。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樣上學並且認識了一生的朋友和至愛珍妮,在珍妮和媽媽的愛護下,阿甘開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
並在影片中阿甘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蕩地面對生活,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橄欖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桌球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並且最終跑到了他的人生高點
《長跑者的寂寞》
於1962年9月21日在英國上映
跑不開的回憶——《長跑者的寂寞》
英國少年感化院裡生活的少年犯了克林,因偷竊罪被囚,然而他於長跑的才華,令他受到高度重視,更獲頒獎牌。不過,在漫長又孤獨的集訓中,他每每回憶起監禁前所遭遇的種種不幸。生活在這種矛盾之中,他對社會越來越不滿,也充滿了抵抗的態度。曾是英國「自由電影運動」熱心分子的託尼·李察遜,以意識流手法探討年輕人的叛逆心理,《長跑者的寂寞》可算是英國「憤怒派」代表性名作之一。
《烈火戰車》
於1981年5月15日在英國上映
一部關於勇氣、意志力和信仰的影片。一部頗具英國古典主義氣質的電影,一部史上最偉大的體育電影,一部關於理想與奮鬥與信念乃至信仰的勵志電影。反映出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崇高理想。
片中這群一戰後的年輕人,他們都努力追求著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生活,有著自己的信仰目標和紳士般的行為準則。即使他們一開始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但人生閱歷就會讓他們活明白,變得豁達,懂得人生最強大的敵人就是自己。電影的勵志和熱血不僅僅來自運動場上勝利後觀眾的歡樂,更在於他們日常的艱苦訓練,為了理想,努力戰勝並克服一切,他們完全陶醉於那些背後的汗水和淚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