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認為,正月初七是「人日」,正月初八是「穀日」。
傳說初八這天若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初八日也被稱為「順星節」,傳說是一個可以預知一年運氣的節日。
01順星節
依照道教的說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日、月、水、火、木、金、土、羅候、計都九星輪流值年照命),他們掌管著人這一年的運勢,而每年正月初八為諸星君聚會之期,又傳為「諸星下界」之日,故在這天祭祀星君(即順星),便有可能獲得星君的垂佑。
因此,人們多去道觀燒香順星,祈求神明保佑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歲歲平安。
02拜太歲
《燕京歲時記》:「初八日,黃昏之後,以紙蘸油,燃燈一百零八盞,焚香而祀之,謂之『順星』」。
順星儀式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宿,如果是甲子年生人,就到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的塑像前,燒香、磕頭、布施之後,再到今年當值的星宿祭拜。
2018年農曆戊戌年,太歲星君是姜武大將軍,不論是否屬狗,都要對其尊重,有條件的朋友可到其塑像前燒香、磕頭、布施,傳說可保佑一年順利。
中華民俗認為,每個人都有一位"太歲星君"主管一生,稱為"本命太歲";而每年又有一位"值年太歲"(又稱"流年太歲")主管人們當年的一切(如人們的健康、工作、事業、婚姻等各方面)。
所以太歲是諸神中最有權力的年神,傳說是年中天子,掌管了人們一年的禍福吉兇,切不可衝犯。
「順星」習俗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觀念,現在人們用舞燈、花燈、燃燈等形式代替燈碗賀星祈福。
03八仙節
民間取「八」的音將正月初八演變為「八仙日」,自古有「遊八仙,去百病「的說法。
《說文解字》:「仙,長生仙去也。」
仙,人經過修煉,達到了「老而不死的境界,永留人間,且往來與天上與人間。」
民間傳說中,成仙之道,就是好人做到底,不管怎樣的磨難都不灰心。 著名的八仙是: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何仙姑、藍採和、韓湘子。
04開業
一些商場或店鋪選擇在初八這天開業,主要是取「發」之意。願生意興隆,四季發財。
05放生
春天萬物復甦,冰河解凍,所以初八也有放生祈福的傳統。
明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說:「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籠禽雀、盆魚蝦、筐螺蚌,羅堂前,僧做梵語,數千相向,縱羽空飛,孽著落屋上,移時乃去,水之類投皇城金水河中網罟筍餌所希至。」
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06佔卜
初八日進行佔卜。河南一些地區在初八日午間有「立丈竿量日影問卜」的習俗:
過竿大水;九尺平和;七八尺多雨水,四五尺風損田禾;一二尺旱。」
而上海寶山,在八日黃昏時分,看參星以佔當年雨水多少。
在四川、貴州,初八、九日豎竿掛燈的習俗。
燈三十六盞的,叫做「滿樹燈」,九盞的叫做「九皇」,三盞的叫做「三官」。並且以燈的明暗來佔卜年成的豐歉。
農曆正月初八,很多人走出家門舞龍耍獅、敲鑼鼓、踩高蹺,為了圖個好彩頭,許多新人選擇在正月初八這天踏上紅地毯……
八,就是發,發財中國年,一年又一年。
附:《大年初一到十五的民俗》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誕。玉皇大帝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後演化為元宵節觀燈。
金沐易經恭祝各位2018鴻運當頭,新年大發!
我是《易經》文化愛好者,山東省民俗學會會員,Nielsen大數據分析師,歡迎關注我,了解更多有關《易經》和民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