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一代梟雄曹操感嘆道:「人生苦短,去日苦多」,宋代大詞人蘇軾也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所以我們要正確理解人生逆境是一種常態,並積極調整自身心態,改變不了外界,就努力改變自己!
天不渡人,人要學會自渡,身處困境的時候,自我救贖顯得非常重要!人生不如意時,想開點,萬事只求半稱心。人生不順時,多用老祖宗的兩副對聯自勉,否極泰來。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第一副對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這副對聯出自於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之口,且劉伯溫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而著稱於世,人們常將他與三國蜀漢軍師諸葛亮相提並論,名曰:「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這句話自古以來就深受大家推崇,歷史上很多名人都將其作為座右銘,比如道光時期的名臣林則徐、近代中國著名記者和出版家鄒韜奮等等。
當我們人生不順的時候,多讀一讀這句話,可以積極調整心態:一方面安慰自己,不求人生十全十美;另一方面自我反思,自己是否盡心盡力了?自己是否問心無愧了?
如果是無愧我心,但天意使然,我們也只好泰然處之,聽之任之,正如曾國藩所說:「人之處於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甚至,有的時候逆來順受才是最好的辦法,也如曾國藩所說:「百端拂逆之時,只有逆來順受之法」。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如果生命還要繼續,就要積極樂觀下去;人生要學會拿得起放下,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只要做到了問心無愧,哪怕一時片刻不如意,也不要過於困惑,而是要收拾好心情,整裝待發;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生命的路是進步的,總是沿著無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麼都阻止他不得」。
第二副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這句話是杭州靈隱寺中的一副楹聯,頗有幾分禪意,前半句「人生哪能多如意」和劉伯溫的「豈能盡如人意」意思相似,但是後半句中的「半稱心」三個字充滿著人生大智慧。
「半稱心」告誡人們:世間沒有十全十美之事,不圓滿才是真正的圓滿,殘缺更是一種永恆長久的美,正如曾國藩所說:「求缺惜福,花未全開月未圓才是最佳人生境界」。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們往往苛求完美、圓滿,但是老天不允許,因為「天道忌盈」,物極必反,日中則昃,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人滿則敗。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某件事的成功率能夠到達一半就應該很知足了。喬丹是大家公認的最優秀的籃球明星,神一般的人物,但是他的職業生涯命中率也只不過是49.7%,還不到一半。愛因斯坦被稱為繼伽利略、牛頓以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智商奇高,但是研究發現:他的大腦開發比例也只有15%。
所以說,我們在生活中遭遇的挫折和成功,若能保持各自一半的概率,能讓自己感覺「半稱心」,就應該很知足了。
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機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聾半啞半糊塗,半智半愚半聖賢;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親半愛半苦樂,半欲半禪半隨緣;人生一半在於我,另外一半聽自然。我們若能早日讀懂「半」的人生哲學,便可擁有從容、大度、豁達的心態,理性看待人生得失與成敗。
人生不如意時,想開點,但求問心無愧,萬事只求半稱心,知足常樂,積極調整好心態,心態決定命運,所以也會否極泰來。人生不順時,請大家多用以上老祖宗的兩副對聯自勉!
【琢磨君2019】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今日話題:
您是怎麼面對人生逆境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觀點!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