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觀念裡,科學家們沒有做出成績斐然的成就的時候,一般都很低調,一旦功成名就,就會名垂千古。美國的一名科學家就名垂青史了,他的發明改變了歷史,但他卻不是流芳百世,而是已經背負了百年罵名。
小託馬斯·米基利出生於1889年5月,他的父親就是一位發明家,他也遺傳了父親聰明大腦,從小就善於思考和鑽研。1911年,他從康奈爾大學畢業後,很快就將自己所學習的機械工程專業的理論付諸於實踐,開始搗鼓發明。
不過他一生的一百多項發明專利中,機械發明卻不是最奪目的,他之所以受人關注,是因為化學領域的研究。1916年,米基利進入了以及汽車工廠實驗室工作,研究新的汽油爆震劑,米基利因此自學了化學。
作為一名大學霸,米基利很快就在化學試劑上有了新發現——1921年12月,他發現了「四乙基鉛」。這種合成方式簡易,價格便宜的優良汽油抗爆劑很快被投入的生產,但是採用「四乙基鉛」的汽車工廠的勞工很快便出現了集體身體不健康的現象。
人們對此感到畏懼和抵制,但是米基利和工業革命時期大部分的工廠主一樣,為了自己的利益,對普通人的性命和身體健康十分冷漠。為了能讓「四乙基鉛」繼續給他帶來巨額的利潤,他想了一個辦法——將「四乙基鉛」這個名字改為「乙基」,不讓人們提到「鉛」。
米基利「一葉障目」的做法導致了好幾名工廠勞工的死亡,他仍然不願鬆口,甚至召開了發布會,在公眾面前做了一番表演——自己親自嗅聞「四乙基鉛」60s,然後宣稱什麼事也沒有。但隨後,他便出現了頭暈目眩、噁心想吐的症狀,被送往醫院後過了整整一年時間才緩過神來。
然而,人們雖然認識到了「四乙基鉛」的危害,但在其巨額利潤的驅動下,很多工廠還是不願取締,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幾十年的危害物的沉積已經帶給了全體人類無法彌補的損失,含鉛汽油才被禁用。
除了「四乙基鉛」之外,米基利還發現了氟利昂。這種化學製劑,估計大家都知道,空調、冰箱等家電的製冷都需要用到它,不過現在所使用的氟利昂是已經經過改良的了,比起米基利發現的初代了氟利昂,對環境的破壞作用據稱是小了不少。
1930年,米基利發現氟利昂的時候,確實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進步。但是的製冷劑大多是有毒或者有爆炸性的,但是氟利昂是「無毒且安全」的,米基利還因此獲得了珀金獎章。然而充滿戲劇性的是,1974年,人們發現了氟利昂對臭氧層有極大的破壞作用。
氟利昂在短暫的時間內看起來確實是無毒無害,但是當時的人們也沒想過它會把地球的保護層給破出一個大窟窿。再繼續使用氟利昂,人類的未來渺茫,於是1987年,氟利昂的使用被限制,1996年,氟利昂被全面禁止。
而米基利呢?他早已入土為安了。1940年,他患上了脊髓灰質炎,行動不便。於是這位發明鬼才給自己設計了一套繩索滑輪系統,幫助他在床上翻身。乍一看之下,這項發明說不定還能用於醫學事業。
然而,1944年,他被滑輪繩索纏住,窒息身亡,享年55歲。「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米基利的發明確實促進了人類工業革命的進程加速,但是不僅害了自己,也害了全人類。他也擁有了一個不光彩的封號——歷史上殺戮最多的個體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