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全國第12個防災減災日宣傳周期間,記者從省地震局獲悉,2018年啟動的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遼寧子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並將在2022年竣工投入使用。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是國務院批准立項的重大工程,包含臺站觀測、通信網絡、數據處理、緊急地震信息服務、技術支持與保障5大系統。
根據規劃,該項目在遼寧建設預警臺站、預警中心和預警終端三類工程,建設961個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臺站,1個省級地震預警中心和12個市級信息發布中心,178個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終端,其中10個Ⅰ型預警終端部署在政府應急指揮、通信電力、交通運輸等部門,168個Ⅱ型預警終端部署在中小學校。
地震預警≠地震預報
地震預警是隨著防震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產生的一種新型防震減災手段。不同於地震預報,它是在地震發生後,利用地震波與電波之間的時間差,在地震波到達之前,將地震信息傳遞到可能遭受破壞的地區,使其有幾秒至數十秒的逃生時間和避險處置時間。
地震預警雖然時間短,但就美國、日本、墨西哥、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地震預警實踐經驗來看,已經具有良好的減災效果和社會效益。
這些場所安裝地震預警裝置
根據《遼寧省地震預警管理辦法》規定,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學校、醫院和人員密集場所,省內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等必須安裝地震預警信息接收裝置。
省地震局與省教育廳要求制定地震預警應急預案,建立地震預警應急處置機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同時,根據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建設規劃選址有關要求,我省還在部分中小學校安裝了地震烈度儀。
增加遼寧省地震監測臺網密度
據省地震局預警項目辦副主任張維東介紹,今年我省將完成71個新建預警臺站和830個一般預警臺站及預警中心改建工程,年底前開展市級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完成預警終端部署,明年爭取初步形成我省地震烈度速報能力。
項目建成後,將提供全省範圍內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和重點預警區秒級地震預警服務,震後1-2分鐘內向社會發布地震速報信息,形成幾乎覆蓋全省所有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的地震烈度速報和地震預警能力,為政府地震應急決策提供依據,減輕直接地震災害及次生災害損失,有效提升地震應急社會服務效能,實現最大限度的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的目標。
來源: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