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11月1日在上海落下帷幕,由競賽教練房頤老師擔任領隊的南師附中代表隊一路過關斬將,勇奪三甲。
5位選手分獲1金1銀3銅的優異成績。
具體名單:
陳貝樂獲得金牌,
沈昊獲得銀牌,
劉礎一、方靜潮、朱智豪獲得銅牌。
此次活動在上海舉行,為期三天,共有來自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含澳門)的365位學生參加角逐,其中江蘇省代表隊13人。
向以上同學表示熱烈祝賀!
向辛勤付出的物理競賽教練房頤、王道平老師表示感謝!
向所有支持物理競賽的教職員工表示感謝!
下面讓我們來聽聽獲獎同學的競賽經歷:
去年重慶決賽的景象似乎還在眼前,轉瞬間,今年上海的決賽已經隨著頒獎典禮上「Let it go」的歌聲圓滿結束。從「省一」到省隊,再到全省第一,兩年多的物理競賽生涯,如夢一般地伴隨著我的青春。可以說,物理競賽幾乎代表了我的整個高中生活。
進入物理競賽,似乎純粹是偶然。初三的寒假懷著好奇的心情參加了一次物理競賽考試,緊接著,中考完的暑假把物理基礎知識點過了一遍。9月份進行的第33屆比賽中,我先是壓線過了預賽,然後在複賽中拿到了一個「省一」。
高一一年主要在學校競賽課上和房老師學習競賽知識,再加上刷「程書」。不過比起理論,平時周末去南大做的實驗似乎給我的印象更深。分光計上兩黃一綠一藍一紫,還有那條隱隱約約的青色,以及迷人的牛頓環,在我看來是一幅最美的圖畫。
轉眼間到了第34屆複賽,我靠著實驗考試的出色發揮,壓線進了省隊。之後的省隊培訓還是以實驗為主,我見到了很多高大上的儀器,並且學會了寫一份正規完整的實驗報告。10月底的34屆決賽中,我在理論考試時有些大意,最終獲得了銀牌。
高二一年我下決心認真做題,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兩本書:《國培》和《題選》。這兩本書極大地提升了我的物理分析能力和數學計算能力,尤其是《國培》後面的實驗讓我對整個電學實驗有了高屋建瓴的認識,我的實驗設計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另外我還學習了一些高級理論課的學習,這些課程裡的一些思想方法,比如微分方程與邊界/初始條件的結合,對決賽的一些題是有用處的。
今年的35屆比賽如期而至,我在複賽的理論考試和實驗考試中發揮正常,順利進入了省隊。在前幾天剛結束的決賽中,我終於理解了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決賽是挑戰人體極限的比賽。理論考試計算量非常大,實驗考試我更忙得不可開交,急得滿頭大汗。幾天後終於塵埃落定,成績定格在了金牌。雖遺憾沒有進入國家集訓隊,不過也是順利籤約了北大物理學院,實現了自己一直的夢想。
物競三年雖已結束,但我對物理的熱愛卻遠遠沒有因此終止。進了北大物院後,對物理的研究可能是三十年,甚至是一輩子。可以說,是物理競賽,讓我的高中學習變得豐富多彩,讓我的青春生活變得波瀾起伏,讓我找到了一項自己真正熱愛並為之不懈努力的目標。
很榮幸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關於物理競賽的學習心得。
先申明一下,物理競賽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他競賽也是這樣。你努力兩年可能一無所獲,這樣的例子在我的競賽班同學中屢見不鮮。所以,選擇競賽時請謹慎,最好做出犧牲你所有業餘時光的準備。
講一個深刻的教訓,也是物競學習中不足之處:一定要老老實實做筆記,過一段時間回顧,一定要有錯題本,甚至你曾經對的題但感覺不太好做的也可以記上面,因為學習的時候記憶力總是強的,但經過一段時間後淡忘的十分快。物理實驗可以過很長一段時間鞏固,畢竟忘得慢;但理論卻不一樣。在你繁重的學習中,每天都儘量抽出不少於1小時來練手(這是訓練,像考試一樣,而不是慢吞吞地做題),參考一下別省同學平均支配時間都在2~3小時。尤其是臨考前,一定不能仗著平時發揮的不錯而懈怠,保證每天在考試時間(上午9點~12點)一份卷,即使反饋糾錯,舊題的重溫也同步跟進。
不要畏懼難題,不要看輕簡單題(不能犯低級粗心錯,這點十分重要,高手都會翻車)。長篇閱讀題要提高信息提取效率;複雜爆算題在平時要提高計算功底與正確率(正確率提高在平時訓練,刻不容緩);針對超綱難題,大家都做不出來的,要麼賺步驟分,要麼就放棄(爭取時間),如果想要爭取滿分的,可以提前了解四大力學(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合理估計試卷難度,分析模型中的物理原理,體會出題人的命題意圖,新題不怕,舊題穩拿,只要正常發揮對於考試而言就是超長發揮。
懷著對理科的熱愛,競賽零基礎的我在附中與物理競賽結下了不解之緣,兩年前我跨入了物理競賽的殿堂,在迷茫中探索,為夢想而奮進,兩年物理競賽學習使我變得更加堅強和勇敢,回首這一路,感觸良多。
一、熱愛與堅守
科學研究最重要的不是「天賦」,而是熱愛和堅持。深入學習物理競賽之後,我愈發感受到這門學科的嚴謹與神奇,對許多未知的物理學知識產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越來越喜愛這門學科,為了解出一道難題,我能冥思苦想好幾天,正是熱愛給予我強大的動力。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後,我在34屆中學生物理競賽中取得「國一」的好成績。第二年物理競賽學習之初,有些同學因為沒有取得好成績開始猶豫搖擺,甚至退出了物理競賽學習。此時的我在物理競賽學習上投入較多的時間,對課內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我該如何選擇?是堅持自己的夢想?還是放棄競賽專心課內?經過思考,我發現是發自內心的喜歡物理,我選擇堅持自己的夢想,用行動證明自己。在今年的35屆中學生物理競賽中成功晉級省隊,獲得決賽三等獎。感謝自己正確的選擇。
二、毅力與自制力
在物理競賽中取得成績是很困難的,競賽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天賦、過硬的綜合素質,更需要堅不可摧的意志力。二輪物理競賽學習,知識點和題目的難度都上了一個新臺階,有些物理題的難度令人絕望,有些題目需要新的物理知識,於是那些題目成了我的心病,漸漸消磨著我的意志。但最痛苦的日子往往也是提高最快的日子,在不斷堅持中做題量開始增加和知識也不斷積累,情況變得明朗起來,題目也越做越順暢。
考前衝刺階段是對一個人意志力和自制力的考驗,我通過運動減壓,不斷調整自己,讓自己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天堂與地獄只有一步之遙,只有堅強的人才可以走到最後,走向成功。
三、自學能力與團隊精神
獨立思考與信息交流是物理競賽學習過程中兩個至關重要的元素。競賽題及大學普通物理的部分知識則需要自己獨立學習、獨立思考。毋庸置疑,獨立思考和學習會花費更多的精力,甚至走一些彎路,但是這一品質使我對問題分析更透徹,理解更深刻。我認為在物理競賽學習中應先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閱讀經典的物理競賽題目,並酌情涉獵大學普通物理及高等數學的部分內容。不因陳題而厭煩,也不能輕視簡單題。要注重書寫與解題過程的規範、條理、整潔,多研究標準答案,找出自己的漏洞。
附中有著優秀的競賽團隊,它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奮鬥。物理競賽課上我們充分討論、相互交流;複賽、決賽前夕,我們輪流上臺講題。團隊學習極大地調動我們的學習熱情,大家集思廣義,解決了許多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整個團隊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兩年的物理競賽結束了,對我而言物理競賽之路是一條不尋常的路。正所謂「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倘若當初輕言放棄,決不會有今日的成績。感謝自己的堅持,並讓一路開滿鮮花!
作為一個從高一才嘗試學習競賽的學生,我並沒有因此喪失了對物理的激情。這種對物理的激情是支撐我走完兩年物競之路的動力。
競賽競賽,雖然帶個「競」字,但競爭並不是其唯一的魅力所在。應當積極的去追趕高手,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與他們交流。他們做的難題,你也可以嘗試;他們想的問題,你也可以思考。做一個實力不是數一數二卻又不想輕易放棄的人,心態真的很重要。你所關注的,並不是「競爭」所帶來的快感,而是研究和解決物理問題本身帶來的樂趣。學會享受自己的每一點進步,欣賞物理學體系本身的美感,你的競賽之路便有了不斷的動力。
當然,踏實做題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應該說,物理競賽並不是個十分考察「智商」的比賽,更需要的是知識的熟練應用。像老師推薦的《程稼夫》《難集》《國培》《題選》等等,都應當按照要求盡力完成。一個做了大量習題的競賽生和一個只是聽課而不練習的競賽生比起來,往往是有質的不同的。
我十分感謝附中能給我這樣一個平臺來學習競賽,感謝競賽教練房頤老師。我十分希望未來附中的精英們可以再奪輝煌,走出國門,為國、為校爭光。當然,我也希望那些可能不是那麼優秀的同學也能走上物理競賽的光明大道,用自己的汗水實現自己的物理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