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沼澤地裡的三眼怪蟲,見證了恐龍的誕生和滅絕

2021-01-18 SME科技故事


一場大雨過後,有市民在地面上的小水坑裡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生物。


它像蝦一樣有著堅硬的外殼,卻沒有蝦的前肢和纖細外形。


這是一種遠古時代的古老生物——鱟(hòu)蟲。



恐龍最早出現於2.3億年前,大部分於6500萬年前滅絕。


而鱟蟲至今在地球上已經延續了3.5億年。


它見證了恐龍由出現到滅絕的全過程。

 


鱟蟲雖具有「活化石」的高貴身份,在生活中卻不怎麼起眼。


它常生活在池塘、水稻田等淡水區域。

即使在下過雨後泥地中坑坑窪窪的小水坑,也可能發現它的蹤影。


但身長不足10釐米的纖小身軀不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即使僥倖被人注意到,也常把它與其他昆蟲混為一談。

 


鱟蟲的體型扁平,約40對胸肢從36個體節*中延伸而出。

它們構成了鱟蟲最主要的功能器官,每一節附肢都具有分工明確的特定功能。


除了爬行、遊泳等運動之外,它們還以奇特的方式完成難以想像的艱難任務。


比如產生水流將食物引導到嘴裡。

有些還具有類似腮的功能,幫助他們獲取氧氣進行呼吸。

 

*註:雌性鱟蟲有36個體節,雄性鱟蟲有39個體節,表現出性別二態性。

 


堅硬的褐色盾形背甲覆蓋了鱟蟲的頭部和胸部。

既保護著2/3的軀體,也讓它偽裝成池底的沉積物。

 

鱟蟲雖然長相平平,但也有其獨特之處。

它具有三隻眼睛*,並在頭頂排列成三角形。

一雙對稱的複眼,一隻無節幼體眼居於其中稍高的位置。

 「節肢動物中的二郎神」這一稱號鱟蟲是當之無愧了。

 

*註:鱟蟲的英文名為Triopslongicaudatus,triops在希臘語中表示「三隻眼睛」的意思。

 


《西遊記》中二郎神的第三隻眼是法力無邊的神通眼。


而鱟蟲的單眼則沒有那麼玄幻,它只是用來感光的器官。


一對複眼才是它用來識別圖像信息的視覺器官。

 


複眼這種視覺器官多在昆蟲和甲殼類節肢動物身上出現。

而且往往具有數量多而體積小的特點。


比如蜻蜓就具有28000個複眼,能精準地捕捉飛行中的小昆蟲。

複眼的解析度受到像點的限制,一般影像解析度比人類低,而時間解析度大約是人眼的10倍。


通常複眼的體積越大,小眼面的數量就越多,它們的視力也就越強。

 

蜻蜓的複眼


而具有兩隻小面積複眼的鱟蟲是天生的「弱視者」。


它最大只能分辨出2×16×16的像素,相當於一個高度近視的人。


它只能識別附近10釐米左右運動的,或體積比較大的障礙物。

 


平凡的長相與極強的保護性外表讓它逃過了人類的捕食。

甚至在自然界中也幾乎沒有天敵。


但作為犧牲,它同時也活成了小透明。


這個遠古流傳的生物有的時候是透過別的節肢動物被人所了解。

 


鱟蟲是淡水甲殼動物,卻與海洋裡的其他同門動物有著奇妙的淵源。


它與流淌著藍色血液的鱟外形相似,身長卻不足它的劍尾大小。


兩者都是起源於古生代泥盆紀,在地球上生活超過3億年的遠古生物。

於是鱟蟲也被視為微型鱟。

 


而無論在體型上還是結構上,它都與螯蝦有著更相近的共通之處。


鱟蟲又因經過恐龍時期還沒滅絕而成名。

於是它也被稱為「三眼恐龍蝦」


但不同於鱟與螯蝦體內酷炫的藍色血液。

鱟蟲有時會因血液中存在血紅蛋白而呈現粉紅色。

 


在地球的生命歷史中,曾發生過五次轟動全球的生物集群滅絕。


二疊紀末陸生生物70%的科和海洋生物95%的物種消失;

三疊紀末大多數大型兩棲類動物被淘汰;

白堊紀末則衝擊了海洋和陸地的生態系統,恐龍滅絕。


而鱟蟲卻完好度過了這三次世紀大滅絕,直到今天也依然頑強延續著。

 

地球不同時期存在的物種


鱟蟲每一代的正常壽命只有短短的40~90天。


憑藉短暫的生命完成漫長的物種延續。

這期間跨越的艱難阻礙可謂令人驚詫。


脆弱的低等生物得以實現偉大的生命傳承,自然有其獨具奧秘的生存術。

 

不同階段鱟蟲的生長情況


存在感極低的特徵讓鱟蟲成為億萬年來孤獨的物種。

但也是躲避了自然界中激烈生存競爭的存活優勢。


目前已知的捕食者只有一些水禽和木蛙。


而幾乎全部體積比它們小的有機生物,例如藻類、蝌蚪,甚至同類鱟蟲都可以成為它們的食物。

 


雖然天敵稀少,但自然環境的惡劣多變讓地球上的物種經歷了多次顛覆性更替。


而鱟蟲則是憑藉其最初始的形態——蟲卵,熬過了種種極端氣候。


多種繁殖方式讓鱟蟲基因搭配策略相對更多,在進化的過程中可能發展出單獨的亞種。

這也給了它們更多的生存可能性。

 


動物界中常見的有性生殖在鱟蟲中是稀少現象。

雌雄同體雖然存在,但也比較少見。


而鱟蟲是一個雌性居多的物種群體。


由未受精的卵發育的孤雌生殖則成為了它們的主流生殖方式。

 


在短暫的生命歷程中,一切生命活動都必須快速地完成。


雌性鱟蟲體內的蟲卵形成幾個小時就會釋放出體外。


此後,脫離母體而自生自滅的蟲卵則展現出驚人的耐受力。

 


蟲卵視環境而決定自己的發育狀態。

假如環境有利,它則在環境基質中產生趨於白色的卵,孵化而出。


而在高溫、乾旱、極寒或強輻射等環境中,它也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當發育到原腸胚時期,它會使細胞脫水停止所有代謝活動。

 

鱟蟲的蟲卵


這時蟲卵進入滯育期,以死亡的假象保存生命,抵抗外界幹擾。


滯育期狀態最久可以持續長達25年。

這幫助它們渡過了各種自然災害,甚至三次生物集群大滅絕。


可謂是實現物種延續的唯一功臣。

 


頑強抵抗惡劣環境的滯育期蟲卵同時還是擴大種群分布範圍的傳播使者。


輕盈的蟲卵常常以風作為媒介飄散各處。

而它們有時也會搭上鳥類或其它動物的便車,居無定所。


到達一處合適的棲息地,它們就在水源充足的水體中重新孵化出幼蟲。

 


研究發現,即使是從死去的母體中取出還沒來得及釋放出體外的卵。


在適宜的條件下育養,也能孵化出正常的幼蟲。


鱟蟲雖脆弱,但它卻憑藉強韌的蟲卵完成偉大的物種延續。

頑強的生命現象不就是自然界最奇妙之處嗎?

 


隨著鱟蟲的活化石被考古學家挖掘,研究發現這一物種神奇的生命歷程。


近年來它逐漸出現在人類的視野的得到關注。


這個古老的生物同時也作為益蟲被大眾所認識。


淺池塘中的鱟蟲

 

它能捕食庫蚊的幼蟲。

因此在網購平臺上都能看到包裝成罐的鱟蟲售賣信息。

而在日本,它則多被用作除草劑。


NASA曾將鱟蟲帶上空間站測試其在太空中的生存情況。

他們發現在地球上只能存活3個月的鱟蟲,測試中竟有18個月的壽命。

這說明它有望作為高蛋白食物,供給未來太空航行的長期任務。

 

人工養育的鱟蟲


鱟蟲作為生物界的小透明,小心翼翼地生存了3.5億年之後終於得到人類的關注。


人類的幹涉尚且不知會對這個物種造成傷害抑或是保護。


且看它還能拿出過去的韌勁,渡過多少浩劫。

 

*參考資料

Triops longicaudatus. Wikipedia.

薛俊增, 方偉, 吳惠仙,等. 中華鱟蟲外部形態結構的初步觀察[J]. 四川動物, 2010,29(2):209-211.

Fryo'Brien L L, Mulla M S. Optimal conditions forrearing the tadpole shrimp, Triops longicaudatus (Notostraca:Triopsidae), a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against mosquito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 1996, 12(3 Pt 1):446.

鱟蟲:起什麼哄,沒見過活化石啊?果殼.

Autumn Spanne. 10 Trippy Facts AboutTriops. 2016.

Triops longicaudatus. Animal Diversity Web.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內容為【SME】公眾號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五種被稱為「活化石」的動物,最後一種見證了恐龍的興起和滅絕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動物會被人們稱之為「活化石」,這些動物都是在地球生生活了最少活了百萬年的存在,其中的一些佼佼者甚至見證的恐龍的興起以及滅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五種生活在地球上的「活化石」,看看它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 恐龍誕生之前,地球的統治者是誰?這種生物僅在科幻片裡出現
    筆者-小文恐龍是地球的上一代霸主,也是地球最大型最彪悍的生物之一,在人類誕生之前,恐龍統治了地球1.6億年之久。但遺憾的是,距今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超過16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引發了連環般的毀滅效應,恐龍這種霸主生物也由此被滅絕了。
  • 它是哺乳動物的祖先,是恐龍誕生之前的霸主,後來滅絕了
    通過大量的考古研究發現,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同樣存在一類稱霸地球的物種,它們就是恐龍。恐龍在地球的生存時間遠遠超越人類,達到了漫長的1.6億年。在這個時間裡,恐龍依靠自己的體型優勢,基本沒有天敵,很快成為了地球的霸主,遍布地球的各個角落,數量也是非常一個龐大的數字。
  • 宜賓發現上萬株這種植物,見證過恐龍生死
    就連恐龍的誕生和滅絕都只是它們生命中的一小段插曲。在最近的全省文旅資源普查中,宜賓興文發現了這樣一種木本蕨類植物——桫欏。這種植物堪稱植物界的鼻祖。它起源古老的冰川時代,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3億年,親眼見證了恐龍從食物鏈頂端到滅絕的全過程。它也是地球上現存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因極其稀少珍貴,被列國家一級保護瀕危植物。
  • 從恐龍滅絕到人類誕生,期間的6000萬年裡,誰會是地球的霸主?
    眾所周知,人類無法回到過去,不能見證地球的變遷以及生物的進化過程,所以地球在地球的進化過程中,總會有一些空白期,這些空白期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我們無從知曉。化石是我們研究過去、研究歷史的唯一方式,特別是一些沒有典籍記載的歷史,就只能通過挖掘化石來了解當時的生態環境以及生物的種類和它們的進化過程。地球出現了許多種文明,也有很多統治者,比如說恐龍和人類,當恐龍滅絕之後,人類便成為了下一批的主人,可是,令人們好奇的是,從恐龍滅絕到人類出現,中間相隔了大約6000萬年,那麼在此期間,誰是地球上的霸主呢?
  • 以前隨處可見的三眼恐龍蝦,見證了恐龍的盛世時代
    三眼恐龍蝦的學名是佳朋鱟蟲,體長大約有100毫米,共分成約40節,最有特色的是它有三隻眼睛,兩側黑色的複眼,還有中間一隻白色感光的眼睛,也是見證了恐龍的盛世時代的動物,所以叫三眼恐龍蝦!    三眼恐龍蝦最早出現在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紀,在經歷了三次地球世紀大滅絕之後,依然存活在地球各個水域,三眼恐龍蝦經過恐龍滅絕的年代,冰河期,三疊紀等時代,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
  • 既然螞蟻見證了恐龍的滅絕,為什麼還是低等生物呢?網友:扎心了!
    螞蟻雖小,但是它的存活率還是很高的,自從很早的時候,螞蟻就活在了這個世界上,可以說是見證了恐龍的滅絕,更是見證了人類的進化,但是卻沒有進化成為更加高等的生物,這是為什麼呢?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會出現嗎?有可能地球會誕生「恐龍人」!
    人類還沒有出現,以前地球存在一個恐怖生物,它的名字叫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超過1億年時間,沒有一種生物能夠威脅到它的地位,可是正是這種龐大的生物,卻因為一場隕石撞擊徹底從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人類只能根據發現化石來推斷恐龍模樣,幸運的是恐龍消失才得以讓人類出現,迅速發展自身文明,成為現任吧主
  • 6500萬年前恐龍是如何滅絕的?這種情況你不會想到
    地球誕生46億以來,生物系統有過幾次更新,也就是幾次生物大滅絕,最近的一次是6500萬年的恐龍大滅絕,對於恐龍的滅絕現代科學家有種種猜想和觀點,主流觀點是隕石撞擊地球造成的。大約在6500萬年前,有一顆小行星脫離了小行星帶的引力,然後向地球襲來,而當時在地球上生活的恐龍自然不知道一場滅絕大災難要降臨了。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已經1億多年前,它龐大的身軀讓恐龍成為了當時地球上的霸主,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和我們人類一樣。有的人說,恐龍雖然在地球上生活了1億多年,比人類在地球上的時間還要漫長很多,可是恐龍是沒有智慧的。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 恐龍滅絕之後,人類誕生以前,誰才是地球真正的霸主?
    我們知道,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繁榮的生物群體,統治了地球長達上億年時間,然而在距今6500萬年前,由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等其他原因,導致了恐龍的滅絕。那麼問題來了,恐龍從地球上消失後,在人類誕生前的6500萬年裡,地球的真正霸主是誰呢?
  • 若恐龍沒有滅絕,人類便不會出現,但地球仍可能誕生智慧與文明
    有了智慧,人類便可以思考自身的由來,可以意識到生與死的意義,進而去思考生存的真諦,而為了尋找生存的真諦又會去想方設法探究未知的世界,於是文明就隨之誕生了。從普通的生命體到誕生智慧與文明,這聽起來就是一件無比艱難的事情,所以很多人認為智慧與文明的誕生是諸多巧合共同作用的結果。事實上這種想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至少如果不是地球歷史上那場著名的災難,人類是絕對不會出現在地球之上的。
  • 為何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陸地,而海洋裡的恐龍也滅絕了呢?
    許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那個時代的許多巨型動物都是恐龍,其實諸如滄龍、蛇頸龍、魚龍和其他一些水生動物都是屬於海洋爬行動物,是蜥蜴的近親,它們雖然名字裡都有一個「龍」字,但是它們並不屬於恐龍。雖然恐龍統治的時間很長,但是它們只在陸地生存,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都不是它們。回到主題,既然小行星在陸地撞擊,為什麼海洋裡的這些巨型動物也滅絕了呢?
  • 為何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陸地,而海洋裡的恐龍也滅絕了呢?
    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2億年,無疑是十分成功的物種,如果沒有極端的環境變化,它們將繼續統治地球。但是,只是在陸地。許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那個時代的許多巨型動物都是恐龍,其實諸如滄龍、蛇頸龍、魚龍和其他一些水生動物都是屬於海洋爬行動物,是蜥蜴的近親,它們雖然名字裡都有一個「龍」字,但是它們並不屬於恐龍。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有機會出現嗎?地球可能誕生「恐龍人」!
    根據目前的地球上現有的化石,我們初步了解恐龍的消失,才讓人類足夠幸運在地球上出現,迅速發展自身文明,成為現任地球主人,可是有一位科學家卻提到,如果恐龍沒有滅絕的話,人類應該難以出現,地球上很有可能會出現恐龍人,這是真的嗎?
  • 地球誕生以來的五次大滅絕,最慘的並不是恐龍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有了20多萬年的歷史了,其實在人類之前,地球上已經前後發生了5次大滅絕。下面小編給大家列舉一下這五次大滅絕。第一次滅絕時間是在4.5億年前,叫做奧陶紀,這次滅絕的主要原因是有一顆超新星釋放了非常強悍的伽馬射線,雖然沒持續幾分鐘,但是極大的破壞了地球的臭氧層。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過程是什麼樣子?原來這麼痛苦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地球是一個有著數十億年漫長生命史的世界,在數十億年的生命歲月裡,不知誕生了多少種生物。可是這些生物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命運,那就是滅絕消失。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生物能夠從數十億年前一直延續到現在,生命之路就是一條不斷進化的道路,舊生命物種的滅絕消失,新生命物種的誕生,這是生命的一種進化升華。
  • 恐龍誕生之前,這種動物是地球的霸主,也是它「創造」了冬眠
    雖然名字聽起來很厲害,不過水龍獸的大小和小狗差不多,它們的頭很大,脖子短短的,身體好像是水桶一般。它們主要是生活在二疊紀末,一直到三疊紀早期結束,是一種比恐龍還要古老許多的動物。有一種觀點認為,水龍獸或許是哺乳動物的祖先,這也意味著,人類也是因為水龍獸才有機會誕生。
  • 人類到底是怎麼誕生的?流水帳記錄人類從恐龍滅絕到現代人!
    人類的誕生源自於一起災難性事件,否則哺乳動物根本就沒有崛起的機會,你猜得沒錯,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恐龍滅絕給了哺乳類絕佳的發展機會,而人類的祖先就是從小型哺乳類發展起來的!地質史上已經發生五次生命大滅絕了,最後一次發生在白堊紀晚期,一顆小行星撞擊被人為是罪魁禍首,稱霸了地球1.6億年之久的恐龍從此戛然而止!但這卻成了人類祖先發展壯大的契機!這是我們習慣中用來形容人類從哪裡發展而來的示意圖,從克羅馬農人往前追溯是尼安德特人,再是直立猿人,然後到南方古猿,最終拉瑪古猿!
  • 太陽繞銀河系中心一周恐龍誕生,結束時恐龍滅絕!
    但是從銀河系的角度來看,也存在著這麼一些巧合,比如恐龍誕生的時候太陽剛剛繞著銀河系中心開始轉動,而當太陽圍繞著銀河系轉滿一圈的時候,正好也就是恐龍滅絕的時候。
  • 這種魚和恐龍同期滅絕,是海洋中來去無影的殺手,滅絕原因很奇葩
    地球上任何一個時期的海洋中都存在兇猛的肉食性動物,現在的海洋存在各種各樣的鯊魚、鯨魚,遠古時期的地球海洋裡同樣存在著令人生畏的動物。如果要你說出你所了解的遠古海洋生物,大多數人會說到巨齒鯊、鄧氏魚等龐然大物。考古學家通過對這些物種的化石進行研究,發現它們窮兇極惡的程度要遠高於如今的鯊魚、虎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