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卷葵壺,清代楊鳳年製造的紫砂壺,現藏於宜興陶瓷博物館,也是楊鳳年現知的唯一一把留存於世的紫砂作品!
諸知冰 , 1990年生於陶都宜興,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會員,北京手工藝協會會員。
2014年拜於嚴偉老師門下
2014年《掇只》獲宜興市手工制陶大賽三等獎
2015年《仿古如意》獲首屆「景舟杯」民間組制壺大賽銀獎
2016年《靜心如意》獲宜興市手工制陶大賽二等獎
2018年《魚化龍》獲宜興市手工制陶大賽一等獎
現在我們開始全手工風卷葵的製作
第一步,選泥
此次製作特選黃龍山老朱泥(後期會專門介紹此款泥料,敬請期待),此前並沒有用此泥製作過風卷葵壺,故而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第二步,製作身桶
身桶是紫砂壺的重中之重,直接決定了這把壺的好壞
風卷葵的身桶較扁,不同於一般的圓壺,故而諸老師選擇製作兩個身桶,上下鑲接在一起
兩個身桶要求製作成大小,扁平比相同,其中身桶上呈無數平行線的紋路為圖片右下角竹片「明針」而出,目的是使壺身表面平整。
利用工具畫出「風卷」的圖案
尺規作圖,將壺分為六個等分,其中呈「s」狀曲線為「風」的線條表示
「風」的製作為此壺難點之一
在「s」線條向下部方向上加入一小塊泥條做出「風」的立體感,同時為展現動感泥條位置個有差異!
風卷葵壺下半部分的製作也有區別
因為底部位置需要做一個底座,所以需要預留很大位置!
底座的製作需要一個圍城圓圈的泥條以脂泥鑲接,用工具將它分成六等份,再加泥片做成花朵盛開狀。中間預留的六邊形區域是花蕊也是底章的位置。
致比整個壺身的製作基本完成
第三步,嘴,把,蓋鈕的製作
壺蓋雖然不大,但製作卻也十分繁瑣複雜
葉片分散在兩邊,又和花瓣、壺鈕相連接,呈現出一整株錦葵花在風中流轉的景象!
嘴的製作
嘴的製作需要整塊小泥條,用工具掏出中空,畫出線條,修飾出立體感!
壺把
切一塊四方長條狀泥條,一頭較大,一頭較小,此後還要將泥條修整為六邊形!做成錦葵花枝幹的樣式
壺把左右各接泥一塊,修飾成錦葵花葉片的樣式,和壺把鑲接!(泥塊上還留有老師的指紋印記)
最後各部相接,以明針工藝修飾,壺成
因為壺暫時沒有燒制,故而只能給大家看生胚!
喜歡我們家作品可以持續關注
有喜歡的作品也可直接私我
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