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可謂是令世界矚目,也再一次讓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與此同時,中國也是不斷地傳出好消息,中科院宣布重大成就,石墨烯單晶技術打破往日壁壘,迎來了重大突破。
該項技術不僅可以幫助晶片在處理信號上時間縮小1000倍,甚至未來還能用於製造太赫茲雷達,讓美國的戰機失去那身「隱身服」。隨著這個消息傳出,美國的臉色再次變得難看,有美媒發出這樣的感嘆:到底還有什麼是中國人做不到的?
很多人或許不了解石墨烯這種材料,它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二維碳納米材料。雖然目前石墨烯使用量還很小,但其優質的性能被譽為世界最強晶體之一,可使用在電子晶片領域,光學領域、生物醫學領域、磁學領域,還能用作催化、傳感器研發等領域,可以說是性能極強,且未來會在民生和軍工行業普遍適用的新型材料。
正因為它廣泛的用途和具備的應用潛力巨大,也被稱為現代的「萬能超導材料」。然而真正讓美國緊張的是石墨烯這種材料還能用於晶片和雷達領域,真正意義上在改寫美國在該領域的優勢。
很多人談到晶片,首先想到的是晶片的設計,如果晶片在設計上盡善盡美,再加上先進的工藝,那麼它在性能自然會更優異。其實一塊晶片的好壞,確實離不開設計和工藝,但同時也離不開材料。有時為了增加性能和處理能力,通常會選擇通過增加晶片的方式提高性能,而石墨烯這種材料本身具備的超強信號傳導、處理能力,能夠極大的提高晶片能力。
據相關測試顯示,替換成由石墨烯製造的晶片後,同樣一塊晶片的處理能力可以取代原先近千枚晶片的作用,無形中節省了空間並提升了效用。不止如此,它還能用於太赫茲雷達的製造,哪怕是F-22、F-35戰機在這種雷達面前都無處藏身,可見石墨烯這種新型材料優異的性能到底有多強。
更值得高興的是石墨烯因為是一種新型材料,所以想要推動進一步的產業升級還需很長的時間,但其蘊含的巨大商用價值吸引了大批投資者,正在逐步打造石墨烯產業鏈條。
從上遊的石墨礦開採到石墨烯的製備,從中遊主打的石墨烯粉體到石墨烯薄膜,再到下遊生產鋰電池以及在更多領域的探索應用,儘管這條產業鏈還沒完全成型,但其展現出的規模和潛力卻令無數產業鏈中的從業者為之興奮。工信部聯合發改委、科技部聯合曾發布對石墨烯產業鏈的若干意見,並提出進一步完善石墨烯產業體系,儘快建立產業優勢。
而且以石墨烯材料的獨特性,未來將主要用於航空航天領域以及軍工裝備、新能源、高新電子研發等領域。而根據2018到2019年我國石墨烯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石墨烯產業將進入「快車道」,提速發展。預計在明年市場規模能達到200億,五年後也就是2025年能逼近1000億大關,規模將超過全球市場的半數成為最大的石墨烯消費國。
更重要的是我國將率先打造出石墨烯完整的產業鏈條,從而在該領域搶佔先機。外加石墨烯的廣泛用途,無疑會給神經敏感的美國再次造成「心理壓力」。不過無論如何阻撓,石墨烯產業鏈也初步打造成型,而且無論是原材料還是技術上,這一次美國想堵也堵不住了。石墨烯領域,中國速度加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推動著在該材料領域我國正在領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