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世界賽事名城「十四五」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已經出爐,從最新的發展規劃中,我們可以看到成都市正在積極探索申辦2030年夏季青奧會和2032年夏季奧運會。
(二)完善賽事體系,構築世界賽事名城核心
2.建設世界一流的全球賽事影響力城市
高水平辦好202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22年世界桌球錦標賽、2023年亞足聯亞洲杯、2025年世界運動會等國際大賽,SPORTCAL排名躍升世界前20。加強與國際體育組織和國家體育總局相關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單項運動協會的合作,推進成都馬拉松正式成為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系列賽事,積極推動ATP250成都網球公開賽升級為ATP500或更高級別賽事,推動FISE世界極限運動巡迴賽升級為年終總決賽,推動鐵人三項世界盃升級為世界錦標賽。繼續高水準舉辦國際籃聯三對三世界巡迴大師賽、世界體育舞蹈節、亞洲羽毛球精英巡迴賽等國際品牌賽事。建立賽事引進前期研究和諮詢論證機制,綜合評估足球、籃球、田徑、遊泳、羽毛球、自行車、冰球等各類國際體育賽事的影響力和市場價值,引進一批發展前景廣闊、市場開發價值較大、國際影響力較強、與成都城市形象契合度較高的國際單項體育賽事,持續提升成都國際顯示度、知名度、美譽度。跟蹤關注,積極探索申辦2030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203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等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的可行性。
3.打造國際領先的「世界職業賽事高地」
優化職業體育發展環境,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積極引進、創辦水上運動、山地戶外、冰雪運動、航空運動、汽摩運動、棒壘球、極限運動、科技體育等新興時尚項目職業賽事。與國際電競行業協會組織、全球知名遊戲電競企業對接,大力引進一批世界頂級電競職業賽事。壯大職業體育俱樂部和職業聯盟,推動「三大球」、棋類等職業俱樂部實現高質量發展。鼓勵有條件的社會體育組織成立職業俱樂部,參加高水平職業聯賽。優化完善「以獎代補」的政府資助方式,激勵職業俱樂部在聯賽中取得更好成績。
(三)加強體育設施建設,打造世界賽事名城載體
1. 推進大型競賽設施建設
按照「以賽促建」和「以建促賽」相結合的思路,,實施《成都市重大賽事場館布局及天府奧體城總體規劃》,以「三大賽」籌辦為契機,緊扣東進、中優戰略,高標準推進天府奧體公園、東安湖體育公園、鳳凰山體育公園等大型體育場館建設。在全市規劃建設2-3個能夠承辦國際頂級賽事的大型專業化電競比賽場館,支持推行場館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模式,將賽事功能需要與賽後綜合利用有機結合。加快推進天府國際賽道建設,探索市場化運營新模式。加快推進郫都區體育中心、新都區香城體育中心、龍泉驛區體育中心、簡陽市文體中心等一批區(市)縣體育場館的規劃建設,確保重點基礎設施按期建成投入運營。
2.加強競技體育設施布局
借鑑卡達阿斯拜爾運動學院建設運營經驗,在天府奧體公園區域選址建設涵蓋若干項目訓練場館以及配套運動科研中心、運動康復醫療中心、體能訓練中心、國際交流中心等功能的成都國際運動訓練基地,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競技體育科研中心,為優秀運動員提供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醫療康復保障。依託市桌球運動學校規劃建設天府桌球公園,滿足國際乒聯機構落戶、開展國際培訓、承辦賽事活動、承接集訓備戰等需求,促進老城更新。加快推進成都體育學院新校區建設。
3.優化戶外運動設施布局
高規格建設天府綠道體育設施,按照「以全民健身設施為主、競賽訓練設施為輔,以露天室外場地為主、室內場地為輔」「一級驛站配套建設1至2個體育綜合體、二級驛站配套建設多個全民健身中心」的布局原則,分步分段完善天府綠道體育設施建設,併合理規劃大型活動集結區、接駁點等賽事活動輔助區,著力打造「綠道健身經典示範段」。支持編制綠道專項策劃,持續推進體育組織、設施、活動、賽事「四進綠道」工作,推動綠道文體旅商融合發展。加快推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山地戶外運動區域規劃建設,以「一軸一環多點」打造中國戶外運動度假區。加快推進成都新都馬家冰雪運動小鎮、西嶺雪山冰雪運動設施改造升級。推動成都「江河湖灣」的都市輕運動發展,強化環成都、成渝雙城體育休閒業互動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