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於英格蘭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1942年1月8日,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William Hawking)在牛津出生。他出生的那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複雜的玩具。
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攻讀自然科學,在這裡,霍金被認為是大學裡最有天賦的學生之一。
1963年,22歲的霍金被診斷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醫生當時認為,他只能存活2-3年。命運最終不舍他離開,但卻讓他全身癱瘓,並剝奪了他說話的能力,不過這又如何,對科學的熱情讓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思考上。
霍金曾說:「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和愛我的親人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1970年代初,霍金與彭羅斯合作發表論文,指出如果廣義相對論是正確,宇宙大爆炸前必然有奇點存在。1974年3月1日,霍金在《自然》提出黑洞發出一種能量,最終導致黑洞蒸發,該能量被命名為霍金輻射,引起全球物理學家重視。霍金的新發現,被認為是多年來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進展。該論文被稱為「物理學史上最深刻的論文之一」。
霍金的《時間簡史》更是廣為流傳,2006年11月底獲英國皇家學會頒授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與愛因斯坦及達爾文齊名。
霍金說:對於我來說,我一大半的人生都伴隨著死亡。但是我並不害怕死亡,也不著急去迎來死亡。現在,我還想做一些事情,思考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