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未來會離開地球嗎

2020-05-15 小浪底不浪

點擊上方「小浪底不浪」,關注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現在網絡上的各位網友的腦洞都比較大,經常喜歡問一些諸如此類的問題:小行星會撞地球嗎?地球有一天會毀滅嗎?如果真有外星人,他們會傷害人類嗎?

昨天在「頭條」上看到一條網友的提問:「人類在未來會離開地球嗎?」

感覺這個話題很有意思,今天一起跟大家討論一下。

假如有一天,人類真要離開地球,無非主要基於兩種情況:

  1. 地球出問題了,人類亟需尋找其他地方落腳;
  2. 人類出於好奇,想出去探索未知的宇宙;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兩種情況都基於一個前提,人類需具宇宙航行的能力。如果我們能力足夠強,當然還可以像《流浪地球》裡呈現的那樣,帶著地球去流浪!

人類未來會離開地球嗎

智慧文明的三種等級

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根據一個文明所能利用的能量大小,把智慧文明分成三個等級:

等級1:具有駕馭行星(如地球)的能力。如果達到等級1,我們可以自由控制天氣,甚至可以控制地震等自然力量。

等級2:具有駕馭恆星(如太陽)的能力。如果能夠達到這一級別,你就能夠掌握恆星的能量,甚至能夠創造恆星。

等級3:具有駕馭星系(如太陽系)的力。一旦達到這個等級,我們就可以自由穿梭與星系之間,最終建立「星系帝國」。這是不是很像「星球大戰」中描繪的那樣?

1960年,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通過建立直徑2億公裡左右的球狀裝置,用來包裹恆星(如太陽),以開採恆星的全部能量。這個人造天體就是人們熟知的「戴森球」,體現了科學家對二級智慧文明的設想。如下圖所示:

人類未來會離開地球嗎

那麼問題來了,人類現在處於哪個等級?

當前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人類已經實現了載人太空飛行,美國甚至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實現載人登月。

此外,歐洲宇航局成員國和日本也具有很強的航天實力,但尚未實現自主載人航天。

毫無懸念地說,這還遠遠不夠,人類現在的文明水平根本連「等級1」都還沒達到!

要想自由地在太空中穿梭,除了技術方面的問題之外,就是材料和能源的問題。

大規模的載人航天飛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

如果我們的文明達不到二級以上的程度,只能在家門口散散步,星際旅行根本是天方夜譚。

人類航空發展史

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駕駛著一架由人工操縱的動力飛機,第一次飛向天空。

飛機在高度為2.5-3.5米的空中,飛行了大約12秒。

這短短的12秒,標誌著人類真正飛上天空空,實現了人類千百年來的「上天夢」。

從此,世界航天技術的發展進入快車道。

從萊特兄弟的「飛行者1號」到一戰中簡陋的螺旋槳飛機,再到後來的二戰中的噴氣式飛機。短短30年時間裡,飛機完成了華麗的蛻變。

機身材料也從「純木製」發展成了「全金屬」,續航能力和穩定性能大幅提升。

1942年德國人發明的V-2火箭,為人類進入太空提供了可能。火箭的發明成為人類航天歷史的重要裡程碑。

1944年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後,美國和蘇聯都沒閒著。

要知道,德國在戰爭前期之所以能所向披靡,主要歸功於其強大的工業體系,與這個國家眾多出色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經過戰爭的洗禮,已經成為當時地球上最頂尖的人才!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通過戰爭貸款、出售武器等方式狠發「戰爭財」,一點都不差錢;另外,考慮到自己離德國遠,攻入德國本土後,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才的搜集上面,像馮·布勞恩、哈恩、赫斯、加博爾等,幾乎都是在德國戰敗之後,被美國大兵們硬生生搶回美國的。

這些科學家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為美國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如馮·布勞恩,如果沒有他,美國的「登月計劃」甚至會擱淺。

蘇聯則各種「拉裝備」。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本土作戰損失慘重,工業幾乎全部被摧毀,亟需重振戰後經濟。同時,也是基於德國人根本無力支付高達10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蘇聯索性就一股腦的從德國拆裝備,「能拆的都拆走」,既能解決戰後發展的燃眉之急,剛好又可以拿來抵債。蘇聯人拆的格外仔細,像管道設備、鐵軌、電話、汽車、發電站、有軌電車、工具機,甚至整座工廠直接拆了搬走。

這裡面包括了很多德國剛生產出來,還沒派上用場的高科技裝備!

1947年-1991年,依託於這一批「世紀人才」和世界上最頂尖的設備,再加上戰爭過後人們高漲的愛國熱情,「美蘇爭霸」開始了。

美國和蘇聯為了爭奪世界霸權,明裡暗裡開展各種軍備競賽,以展現自己強大的國力和不甘於人後的決心。

你發了一枚飛彈,我就發兩枚;你發明人造衛星,我發明太空梭;你送人上太空,我送人登月球!一波又一波的硬核操作和精尖技術手段,把全世界看的眼花繚亂。

  •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
  • 1958年2月1日,美國發射「探險家1號」人造衛星,繞地球旋轉;
  • 1959年9月12日,蘇聯發射月球2號,成為撞擊月球的第一個人遙太空飛行器;
  • 1961年4月12日,蘇聯人尤裡·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 人類首次進入太空;
  • 1963年6月16日,蘇聯人瓦倫丁娜-特裡什科娃,乘坐「東方六號」宇宙飛船,在太空遨遊70小時50分鐘,繞地球48圈,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女性「太空使者」。
  • 1965年3月18日,蘇聯航天員阿列克賽·列昂諾夫,是第一個在艙外活動的人類;
  • 1965年11月26日,法國成功發射衛星,成為第三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 1967年11月29日,澳大利亞成功發射衛星;
  •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隨著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登上月球,人類實現第一次登月;
  •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升空!
  • 1971年4月7日,蘇聯發射第一個空間站「禮炮1號」;
  • 1971年11月13日,美國水手9號成為首個環繞火星的太空飛行器;
  • 1971年11月27日,蘇聯火星2號成為撞擊火星的第一個人造物體
  • 1973年5月14日,美國發射天空實驗室,它是美國的第一個太空站;
  • 1981年4月12日,美國世界第一架載人太空梭「STS-1/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成功;
  • 1986年2月19日,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開始運轉;
  • 1990年4月24日,美國和歐洲航天局發射哈勃太空望遠鏡;
  • 1997年10月15日,美國「卡西尼-惠更斯」號土星探測器執行土星探測任務,是二十世紀最後一艘行星際探測的大飛船;
  • 1998年7月14日,第一輛火星車「火星探路者」登陸火星;
  •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
  • 2000年11月2日,美俄3名太空人成為國際空間站的首批長住居民;
  •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搭載太空人楊利偉升空,表明中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
  • 2005年10月12日,中國神舟六號搭載費俊龍和聶海勝首次進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飛行;
  • 2007年10月24日,中國嫦娥一號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順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 2008年09月25日,中國神舟七號承載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進入太空,並成功實現太空人出艙活動;
  • 2011年11月01日,中國神舟八號發射升空,於2011年11月3日凌晨,與組合天宮一號成功實施首次交會對接任務,成為中國空間實驗室的一部分;
  • 2012年5月25日,Space公司研製的私人飛船「Dragon」號,第一次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 2012年6月16日,中國神舟九號搭載景海鵬、劉旺和劉洋升空,執行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 2013年6月11日,中國神舟十號搭載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飛向太空, 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
  • 2013年11月5日印度發射了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曼加裡安」,成為亞洲第一個成功探測火星的國家;
  •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進入太空;
  •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
  • 2017年2月15日印度使用PSL運載火箭成功發射104顆衛星,創造了一箭多星的世界紀錄;
  • 2017年8月10日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三大科學實驗任務:量子糾纏分發、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
  • 2017年9月27日,美俄聯手開啟「深空之門」月球軌道空間站項目;
  • 2018年10月15日歐洲航天局發射貝皮·哥倫布號,執行水星探索任務;
  •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區區,月球車「玉兔二號」到達月面開始巡視探測;
  • 201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發射50周年;

這40多年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科技發展最快的一段時間,產生了很多現代新興學科,如航天和計算機。

至今我們仍在享受40多年「冷戰」帶來的那波科技紅利。

中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過程,可以觀看以下視頻連結:

http://app.cctv.com/special/cbox/detail/index.html?guid=e90aa3dccd234cfdb40346f426fc74c1&uid=77402867

核武器的隱患

然而,冷戰也給人類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核武器。

核武器的問世,直接把猝不及防的人類送入了「高能物理」的領域,甚至決定了人類的命運。

我們傳統認知的殺傷性武器,與核武器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

1945年,美國為了逼迫日本投降,向廣島投了一顆原子彈,代號「小男孩」。它直接將整個廣島市夷為平地。當時的廣島一片廢墟,毫無生氣:

人類未來會離開地球嗎

由於技術能力限制,當時的原子彈製作水平相對比較原始,但是其威力已經相當於2萬噸TNT了。

一顆手榴彈大概相當於50克的TNT,一顆「小男孩」的威力相當於4億顆手雷,大家可以自行腦補。

現在的核武器威力比當時又提升了幾個能級,人類公認威力最大的核武器,是前蘇聯在1961年10月30日試爆的氫彈「沙皇炸彈」,威力相當於「小男孩」原子彈的2500倍!其爆炸當量相當於5000萬噸TNT炸藥,相當於二戰中所有使用的炸彈總量十倍。

1960年初,美國擁有2.7萬枚核彈。蘇聯要保持其「壓制優勢」,肯定要生產遠遠多於2.7萬枚的核彈,保證自己在受到美國的核打擊後,仍有摧毀美國本土的能力。準確來說,「臨死也要拉上美國墊背」!

據測算,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在遭受大規模的核打擊後,人口存活率不會超過10%,並且這些倖存下來的人類還要飽受遍地核輻射的折磨,用「生不如死」形容也毫不誇張。

據公開的數據顯示,在過去30年漫長的軍備競賽中,雙方所持有的核彈頭總量超過5萬枚。

人類未來會離開地球嗎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的核彈頭。

目前,全球上已確信的有核國家為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其中,美、俄兩國加在一起共持有8000枚左右的核彈頭。

現代精確制導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飛彈的打擊精度。從理論上來說,射程在10000公裡的洲際飛彈可以將打擊誤差控制在目標圓1釐米的範圍內。

蘇聯和美國為應對核打擊,曾經分別設計了「死手系統」和「SIOP」系統,只要偵測到本國遭受核打擊,總統和「預備人員」會第一時間啟動「反擊」按鈕,將國內所有的核彈頭盡數發出。可以簡單理解為「同歸於盡」系統!

人類未來會離開地球嗎

基於「假想敵」戰略,攻擊的目標將會是當今全球公認的所有有核國家。其他有核國家的反擊策略也是如此,這樣你來我往。漫天的粉塵在空中形成厚厚的隔離層,屏蔽了光和熱,瞬間把人類送回「冰河時代」。

正如《慶餘年》裡設定的那樣,幾千年後,範閒就可以華麗登場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類在近70年內沒有發動大規模的戰爭,雖然地球上部分地區仍有局部衝突存在,但「核威懾」無疑是大國之間難以產生大規模衝突的主要原因。

人類未來會離開地球嗎

近幾年,伊朗和朝鮮為什麼要傾全國之力研製核武器,而美國則頻頻拿伊朗和朝鮮核問題做文章的目的可想而知。

啟示

然而,即便如此,我們永遠也不能妄揣人性。能否避免核戰爭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自制力!但願這一天永遠不要到來。

回顧現代航天科技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從上天到進入太空,只經歷了100年。但這短短的100年裡,科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人類取得了無數璀璨的科技成果。

假如再過一萬年,人類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更大的突破,我們的智慧文明有幸從第一階段發展到了第二階段,甚至第三階段。

到那時,或許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夠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自由地穿梭於無盡的廣袤。

人類未來能否有機會離開地球,受到太多因素的制約了,這裡只是結合航天技術的發展和現代科學的隱患做了簡單分析。

其實,還有一個點是我們始終無法規避的,那就是外來文明是否存在?它們是否會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威脅?

我們下一期繼續做進一步的探討!

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文章回復區留言交流哈!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轉發點讚吧!

相關焦點

  • 未來人類會發展成什麼樣?會一直呆在地球嗎?
    眾所周知,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我們離開了地球,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我們寸步難行,但是未來我們人類的科技會發展成什麼樣呢,有沒有機會離開地球到更加遼闊的宇宙去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宇宙不像地球一樣的舒適,到處都危機四伏,那裡沒有我們舒適的空氣,沒有水,沒有食物,這一切都需要我們自己帶上。宇宙中沒有會結宇宙飛船上面的零件,飛船壞了沒有零件跟換,就只有死路一條!而且宇宙中到處都是對人體有害的輻射,時不時還有小行星撞上你,這些問題都被我們的地球完美的解決了,不得不說,地球真的很強大!
  • 每年1.5釐米,地球正在悄悄地離開太陽,未來會越來越冷嗎?
    著名作家斯賓塞.詹森(Spencer Johnson)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太陽和地球,雖然地球似乎一直在圍繞著太陽穩定地運行,但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地球正在悄悄地離開太陽,遠離速度為每年1.5釐米。
  • 月球未來會離開地球?地球會受到哪些影響?科學家解釋難以想像
    如果拿人類的生命和地球的生命相比較的話,人類幾乎是微不足道的,地球存在於宇宙中至少已經超過了46億年了。地球之所以能夠成為一棵生命如此頑強的星球,月球的幫助是最重要的。月球繞著地球公轉的同時,其特殊引力吸引著地球上的水,同其共同運動,形成了潮汐。潮汐為地球早期水生生物走向陸地幫了很大的忙。
  • 未來月球離開地球,地球會怎樣?模擬實驗告訴你有多可怕!
    文/行走天涯未來月球離開地球,地球會怎樣?模擬實驗告訴你有多可怕!如果拿人類的生命和地球的生命相比較的話,人類幾乎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可以說是彈指一揮間的,因為人類的壽命不過短短的數十載時光,哪怕從人類起源時間算起,也不過幾百萬年的時間,而地球存在於宇宙中至少已經超過了46億年。因此人類應該更加的敬畏地球,才能夠在地球上永遠地生存下去,否則的話很可能會和曾經誕生在地球上,之後卻永遠消失了的生物一樣永遠的離開!
  • 未來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科學家的假設,你會接受嗎?
    未來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科學家的假設,你會接受嗎?從上個世紀直到現在,人類的科技水平發展得越來越高,大家能夠通過改造經營的方式產生新的物種,不過這種方式受到了倫理道德的限制,但也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未來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科學家的假設,你會接受嗎?可以通過高科技基因改變的方式,來改變人類的種群誕生,這樣就能夠產生新的人類物種。
  • 在10億年後,月球將徹底離開地球,人類文明命運最後會如何呢?
    中國古代留下了無數與月亮有關的詩歌,也有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然而月球在遙遠的未來,將會脫離地球,夜空中將只有星光。 這二者的相伴已經很多年的時間,月球真的會離開地球嗎?
  • 月球正在悄悄地離開地球,科學家:人類的命運可能會因此而改變
    文/仗劍走天涯月球正在悄悄的離開地球,科學家:人類的命運可能會因此而改變地球可能是人類感到最親切的一顆星球了,每天當夜晚降臨,人類總能看到一輪彎彎的月亮掛在黑暗的天空中,亦或者在十五十六會看到滿月的現象,人類將所有對親人的思念都寄托在這遠遠的月亮之上,但是大家知道嗎,其實地球月球正在不經意之間悄悄的遠離地球。
  • 限制人類離開地球的並不是技術和光速,真正的兇手是「氧氣」
    外面的世界多美好,人類多麼渴望去看一看啊,無奈於現有的技術無法能夠滿足現有的願望,而光速則限制人類進一步的探索宇宙,目前人類仍然無法能夠突破光速,但是真正限制人類探索宇宙的是光速嗎?但是現實生活卻是非常骨感,人類既不能夠隨意在宇宙中穿梭,甚至在地球上穿梭也是無法能夠實現的,而根據計算人類離開我們的太陽系至少需要一萬年以上,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人類也許無法能夠離開我們的太陽系。
  • 科學家發現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適合居住,未來必須離開地球?
    人類是地球土生土長的生物,為什麼會出現比地球還要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呢?既然適合生命居住,這些星球有沒有可能已經誕生出生命了?其實,所謂的比「地球更適合生命居住」,是建立在未來人類有星際旅行的能力下,前往這個星球,以人類為核心建立一套生態系統,這些宜居星球會表現得比地球更穩定,適合生命長久居住。
  • 霍金曾發生警示:人類要儘快離開地球,這是為什麼?
    霍金作為現代的科學巨匠,自然也少不了一些科學預言,霍金的預言基本都是對於人類未來的擔憂。霍金曾發生警示:人類要儘快離開地球,這是為什麼?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霍金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警示,為什麼他要警示人類要儘快離開地球?難道地球在未來會毀滅?可能很多人覺得,霍金的這個警示完全是多餘的,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數百萬年,繼續生存漫長的時間那也是沒有問題的,事實真的如此嗎?
  • 月球最終會離開地球嗎?專家認為不會
    地球和月球的未來將會如何發展?我們知道,由於地球-月球系統的相互潮汐作用,兩者互相牽絆在一起。那麼地球和月球的未來將會如何發展?月球最終會離開地球嗎?自月球形成以來,潮汐力逐漸將地球角動量的一部分轉移到地月對的軌道力矩上。月球目前正以每年約38毫米的速度離開地球,而地球日則以每年約23微秒的速度延長。
  • 若未來發生小行星撞地球,人類會毀滅嗎?
    比方說,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就曾經有一顆名為「2019TA7」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肩一過,創下了115年以來,小行星與地球最近的「親密接觸」記錄,當時它飛掠地球時,距離地球僅有150萬公裡,可想而知,如果它撞上了地球,很容易導致災難的發生。在地球上,如果說小行星撞地球的「前車之鑑」,相信很多朋友首先都會想到,在6500萬年之前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
  • 當地球走向生命終點,人類會同生共死嗎?科學家揭秘人類未來
    地球是太陽系內唯一的生態星球。也許其他星球也有生命孕育的可能性,但目前為止並未被人類發現到生命存在的跡象。故而,對於人類來說,地球是唯一的家園。如果有一天,地球走向了生命的終點,那麼地球上所有的生態萬物都會和地球一起同生共死。人們從來沒有懷疑過地球的重要性,但也從來沒有意識到地球某一天也會離開我們。像人類短暫的生命一樣,不過須臾數十載,就要和最親近的人告別。
  • 霍金生前囑咐人類,早點離開地球,為何?是他發現了什麼秘密嗎?
    ,他建議人類在2117年之前離開地球,未來的一百年,是地球的危險期,地球上的物種隨時可能滅絕。霍金認為,黑洞不會撕裂一切,不幸的太空旅行者不會被困在黑洞裡,而是可以逃逸,但他們將無法回到原來的宇宙,而是會逃往另一個宇宙。回頭再看霍金勸人類早日離開地球的忠告,地球有沒有可能滅亡呢?
  • 從地球出發,人類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離開太陽系?
    由於宇宙實在是太浩瀚了,因此科學家們和很多天文學家們在談到地球和太陽系列的其他行星以及太陽系之外的星球相比較的時候,總是會將地球作為一個基點,因此總會將地球描繪的非常的渺小,甚至會將浩瀚的太陽系也描繪的非常的渺小,但實際上人類也知道目前為止,包括旅行者1號也並沒有一定就飛出了太陽系,因為現如今旅行者
  • 霍金生前曾多次警告人類,200年內必須離開地球!他發現什麼秘密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離開地球是未來人類必定會前進的方向。哪怕人類在地球上已生存了幾百萬年的時間,人類對於地球確實有了一定的歸屬感,可是在面對巨大的宇宙太空的誘惑前,人類還是希望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去了解,走遍更多顆的行星,發現不同星球的美。若是能自由的翱翔在宇宙太空之中,才算是真正的實現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 憧憬未來殖民宇宙?醒醒吧,人類可能永遠無法離開太陽系
    放眼整個太陽系,連同地球在內一共八顆行星無數顆衛星,這些行星衛星上蘊含了大量的礦物資源,例如月球就有大量的氦-3,這是人類未來最理想的能源之一。但讓人遺憾的是,走出太陽系可並不像走出家門那麼簡單,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內,人類根本無法走出太陽系。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它們分別是距離尺度、能源等級以及人類身體。
  • 霍金為什麼警告人類離開地球?看後大吃一驚
    霍金老爺子生前雖然行動不便也無法說話,但是他還是對人類未來的生存危機表示了擔憂。他希望人類最好在200年能夠成功殖民外太空,人類不要把自己命運全部押在地球上。 霍金所說的人類最好能夠在200年內離開地球殖民外太空,並不意味著地球將會在200年內毀滅。而是出於對地球資源的日益緊張和人類自私、貪婪的本性的考慮。
  • 如果月球離開地球,與地球共用軌道獨立運行,會發生什麼故事?
    那麼地球和月球共用一個軌道,地球的行星身份就迷糊了。其次,月球的公轉速度是與地球一模一樣嗎?地球公轉線速度約30km/s,這只是一個大致平均速度,在一年中,不同的日地距離時,軌道線速度還是有變化的。遠日點時最慢,約29.3km/s,近日點時最快,為30.3km/s。這種快慢變化是遵循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二定律,月球在地球軌道單獨運行當然也會遵守這個規律,但速度會與地球一樣一樣嗎?
  • 人類為何不能離開地球?科學家:宇宙可能是生命體,看完就知道了
    人類為何不能離開地球?科學家:宇宙可能是生命體,看完就知道了!目前大家都能感受到我們地球環境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威脅,地球上面的一些不可再生的資源也早已被人們用之殆盡,儘管世界各國都已經非常重視這個問題,畢竟地球已經進入中年時期,萬物都有一個終點,而人類也意識到需要改變現狀,科學家也在不斷的去研究探索宇宙,想要為人類未來找一個類似於地球一樣,能夠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也有科學家表示,人類是不能離開地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