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待在都市密閉房間內,人們會覺得頭昏腦漲,當來到森林海邊、瀑布等地方的時候,我們會覺得神清氣爽,這就是空氣負離子的作用。那麼空氣負離子在自然 界中是如何產生的那?
1、大氣受紫外線,宇宙射線,放射物質,雷雨,風暴,土壤和空氣放射線等因素的影響發生電離而被釋放出的電子經過地球吸收後再釋放出來很快又和空氣中的中性分子結合,而成為負離子,或稱為陰離子。
2、瀑布衝擊,細浪推卷,暴雨跌失等自然過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動,水分子裂解而產生負離子。
3、森林的樹木,葉枝尖端放電及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電效應,使空氣電離而產生的負離子。
負離子是空氣中一種帶負電荷的氣體離子,空氣主要成分是氮、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由於空氣中各種氣體元素的電子親和力即「俘獲」電子的能力強弱不同,它們俘獲電離的自由電子難易程度也就不同。氮的電子親和力大大低於氧和二氧化碳,而氧是在低層大氣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約佔20%,二氧化碳僅佔0.03%,氧含量是二氧化碳含量的700倍,因此空氣電離產生的自由電子大部分被氧分子獲取,形成負離子[02-(H20)n],其過程可表示為:
O2 + e- → 02- (1-1)
02- + nH2O → 02-(H2O)n (1-2)
e-為自由電子。空氣中的氧分子在陽光紫外線、閃電等外界因素作用下,便會生成負離子。而且,海上的浪花、花園中的噴泉、繁茂的森林,甚至家中淋浴室的蓮蓬頭等亦能促進氧的電離而產生負離子。在大自然中由於宇宙射線、輻射、紫外線以及瀑布河流的水流噴射和雨天的雷電作用,會電離出正離子與負離子,由於二氧化碳負離子在空氣負離子中的比例極低,所以,空氣離子一般都是指負氧離子。
健康的細胞膜要帶有負電,人體經由皮膚、黏膜、肺吸收負氧離子,就會恢復細胞膜的電位,使細胞膜回復原來的活力。空氣中負氧離子的多少,受地理條件、土壤類型、太陽輻射、空氣溼度、風向風速、植被、水流等綜合影響。據測定,喧譁城市裡的負氧離子每立方釐米僅有100~200個,城市室內更少,僅有40~50個。工礦區內,由於空氣汙染嚴重,每立方釐米僅存10個左右。而在驚濤的海岸、山泉、瀑布地帶,尤其是茂密的森林中,空氣中負離子於每立方釐米可達10萬個以上,其規律性為:夏季多於冬季,晴天多於陰天,上午多於下午,室外多於室內,綠化帶周圍的負氧離子濃度較高,海濱、高山、森林、瀑布、噴泉周圍的負離子濃度最高。
負離子對人的健康長壽和環境生態有著重大的影響。世界長壽地區的百歲老人非常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當地空氣中充滿負氧離子而顯得格外清新,滋潤著心肺和血液細胞,負離子不但能中和正離子、抑制正離子對人類健康的危害,而且對人類的健康還具有驚人的積極作用。 使人們可以極大的提高應付疾病的自愈力,從而極大的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因此,負氧離子在醫學界享有「空氣維生素」「長壽素」「 空氣維他命」「環境警察」等美稱……
清華大學博導、中科院專家林金明教授所著的《環境健康與負氧離子》一書中如下定義:空氣的正、負離子,按其遷移率大小可分為大、中、小離子。對人體有益的是小離子,也稱為輕離子,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只有小離子或小離子團才能進入生物體。
林金明教授
清華大學和山東亞伯科技聯合研發的的負離子負離子空氣淨化器和新風系統,發生電壓國內最低:只需200-300伏左右,不會產生臭氧、氮氧等二次汙染,不會汙染牆面,不會造成其它電器損壞,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如影響心臟起搏器功能。
負離子遷移距離國內最遠:靜態發射距離是3-4m,動態下達到5-6m。
新聞截圖
負離子活性濃度國內最高: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所需要來控制負離子的發射濃度。作為淨化和保健需求的時候,按照國際一級旅遊度假區的標準設定為1W-1.5W/cm3,作為醫療殺菌作用的時候,我們控制在5W/cm3以上。
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像食物中的維生素一樣,對人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人類已經研製生產出人工負離子生成機,能夠生成大劑量、高濃度的負氧離子,廣泛應用於人體保健、醫療健康以及保健學等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