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四大名著中最讓你記憶深刻的是哪部作品?相信很多人都會異口同聲的回答是《西遊記》。
因為它貫穿了很多人的少年和童年時代,暑假和寒假總會播放了一遍又一遍,一直於在很多人的記憶裡,它是一部特別長特別長的電視劇,以致於總也演不完,卻不知短短25集的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西遊記》中,很多劇情都令人記憶猶新,而三打白骨精可謂是非常經典,也非常精彩的一集,但你知道白骨精的飾演者是誰嗎?
她便是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楊春霞,而對於她會出演白骨精,還有一段曲折的過往,而在拍完《西遊記》後,她與導演楊潔,還因此衍生了一些不愉快,其中到底有怎樣因緣呢?且聽我一一向你道來。
楊春霞,1943年出生於上海,祖籍在浙江寧波,父親是當地一家機器廠的職員,母親則是一位會計。
這在當年,她的家庭是非常不錯的,自小有父母的寵愛衣食無憂,雖然父母都不是從事藝術行業的,但楊春霞卻有著超高的藝術天賦,她喜歡唱歌、喜歡跳舞、喜歡戲曲。
作為父母的掌上明珠,他們支持她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1955年,12歲的楊春霞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上海市戲曲學校。
她雖然年紀不大,但少女時她的已經出落的亭亭玉立,因而被朱傳茗、方傳芸兩位崑劇大家選中,學習了崑劇旦角。
在兩位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楊春霞進步飛快,但4年後,她卻改學了京劇,並師從言慧珠、楊畹農等京劇藝術大家。
既有名師之路,又有她的刻苦努力,在學習的路上,她可謂是一日千裡,1961年,18歲的楊春霞從上海市戲曲學校畢業,隨後並順利進入了上海青年京崑劇團。
憑藉自己驚人的天賦和紮實的功底,楊春霞很快就在劇團站穩了腳跟,並成為了劇團的臺柱,出演了一部又一部優秀的劇目。
同年,她還隨團赴香港演出了神話京劇《白蛇傳》、傳統京劇 《楊門女將》,由於她扮相俊美,演唱動人,反響強烈,因此受到了當地媒體的高度評價。
所有的付出都會有收穫,所有的努力都不會是空歡喜一場,1964年,她隨中國藝術團訪問西歐義大利、法國等6國,並主演了《拾玉鐲》。
這一次演出,也使得楊春霞在上海名聲大振,一時成為炙手可熱的京劇演員,她的嗓音清醇,扮相俊秀,融合了梅派、張派的唱法,她的演唱聲情並茂,表演細膩清新,令人怦然心動。
她師承名家,集各家之所長,融會貫通,演變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表演不僅大氣還精緻,因而獲得了業內人士的高度讚揚和認同。
不過在時代的風雲裡,她的事業也不由受到阻礙而擱淺,1971年,已經很久沒登臺的楊春霞接到上級指派的"秘密任務"。
由於任務的保密係數極高,她便稀裡糊塗地被接到了北京,進入了一個新成立的還處於保密階段的臨時團體,成為了大戲《杜鵑山》劇組的女主角柯湘。
雖然任務接的不明所以,但對於角色的安排,她是既興奮又忐忑的,因為在這裡她將會和很多知名的戲曲藝術家共事,雖然她也名聲在外,但資歷尚淺,因而壓力也是非常大。
為了讓楊春霞演好柯湘這個角色,劇組還為她請來了著名武生小王桂卿給她指導動作,而她自己對這場演出也十分重視,還特意請來了北京人藝的老師為自己的臺詞把脈。
天道酬勤,在經過一年多的認真排練後,大型現代革命京劇《杜鵑山》在1973年的首演大獲成功,次年還被拍成了戲曲電影在全國上映,楊春霞也因此一炮而紅。
而她驚豔表現和英姿颯爽的扮相,也引領了時代的潮流,她的"柯湘頭"也隨著走紅,流行一時,可是大紅大紫的她,卻被人意外中傷,無奈之下,從1976年年底告別了3年的舞臺。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也是最好的證明和見證,很多理智的觀眾不再被謠言誘導對她諸多猜測,她也再次重新回到了屬於她的舞臺,認真地從事著自己的事業。
當年的楊春霞的人氣一點不輸於現代的"超女",正所謂人紅是非多,她也才會被惡意的中傷。
從《家住安源》、《黃連苦膽》、《亂雲飛》等到《霸王別姬》,她造就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經久不衰的經典唱段。
1982年隨著《西遊記》的開拍,挑選演員成了重中之重,但是的劉曉慶正是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於是楊潔最先想到了便是讓劉曉慶出演白骨精。
可是劉曉慶卻要將村姑和老婆婆一同出演,但楊潔擔心同一個故事裡一人出演三個角色容易讓觀眾出戲,於是拒絕了她。
正在楊潔一籌莫展時,她想到了"上海第一旦角"楊春霞,可是楊春霞一直出演的都是很正派的京劇。
當時的年代背景下,社會氛圍普遍較為保守"白骨精"這樣的蛇蠍美人實在不惹人喜歡,不僅可能敗壞觀眾緣,還容易給自己惹來麻煩。
楊春霞最為中意的是出演女兒國國王,在雙方多次協商後,楊春霞便提出一個要求,女兒國國王也由她來出演。
當時的拍攝正進行的如火如荼,卻因"白骨精"的缺席,被迫全員待命,經費短缺,唐僧三度換角等,各種事情讓楊潔也是焦頭爛額,她根本沒有猶豫的時間,只能先應承了下來。
楊春霞果然沒有讓觀眾失望,將白骨精演繹的可謂是出神入化,甚至她的陰險狠毒成為了很多人"童年的陰影"。
可是在楊春霞出演白骨精後,楊潔卻食言了,為了不讓觀眾跳戲影響體驗感,楊潔承認自己對不起楊春霞,她食言了,但她可以道歉,卻依舊不能讓她出演女兒國國王。
隨著楊潔的食言,兩人便生出了間隙,以致於往後的十多年兩人都不再聯繫,甚至從此"二楊不碰頭"。
在網絡的傳播下,將兩人因為一部戲一個角而鬧翻的事傳得沸沸揚揚的,同時,楊春霞對她被偏演的《西遊記》中的白骨精一角閉口不談,便更加讓觀眾深信不疑。
不過,時隔37年,77歲的她在節目首度談起了她與楊潔的恩怨,她表示那些傳言只是一個誤會,無論是劇組聚餐還是楊潔的葬禮,她都是因為自己太忙了,時間剛巧沒趕上。
當估計很多人並不相信,若是兩人當時因為此時沒有一點隔閡那是不可能的,但她們都是睿智的成年人,其中的因果誰也想得透,並不至於走到反目的地步。
只是有些事,隨著一些巧合,有些誤會卻再不適合開口解釋了,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作為觀眾,無論兩人的關係如何,我們卻是最沒權利指手畫腳的。
1999年,年近70歲的楊潔給央視領導寫信:"金池老長"死了,"鐵扇公主"死了,"王母娘娘"也死了……,好多"神仙"、"妖怪"都死了,而我也一天天變老了,《西遊記》劇組還沒取得真經……
儘管《西遊記》大獲成功,但於楊潔卻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她也因此有愧於一些人,比如楊春霞,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但終究是她食言了。
《西遊記》劇中的師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而現實中的拍攝,楊潔何嘗不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她愧對一些人,卻唯獨對得起觀眾。
有些人也會說,楊潔雖然食言了,但白骨精也成就了楊春霞,這麼多年了何必耿耿於懷,也太鼠肚雞腸了。
食言的事無大小,她不是過錯方,她有不原諒的權利,往小了說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往大了說是對人格的不尊重。
可是是非功過都已是過眼煙雲,我們如此糾結又有何意義呢?楊潔早已消失在了凡塵俗世間,而楊春霞在直面回答這個問題時,說明也早已釋懷。
白骨精後,她再沒有出演任何銀幕角色,而是專注於京劇的表演,2018年還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銀幕留下最完美的角色,而白骨精去世很多人童年的陰影,楊春霞不提起也沒有任何不對,而影視演員也不是她的本職工作。
人生難免會有遺憾,無論是演員還是導演也都不例外,如今距《西遊記》播出也已經34年了,便讓她們的是非恩怨隨風去吧!
希望77歲的老藝術家楊春霞,精神矍鑠,幸福安康!儘管丈夫已經離開的十四年,但兒子卻很爭氣和孝順。
雖然不曾子從母業,成為了一名商人,但她的兒媳倪泓,卻是上海崑劇團的青年名旦,也是國家一級演員,婆媳倆還同臺演出過,關係親厚,情同母女,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不知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