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具有相當的種植價值和市場效益。但是,在萵筍的生長過程中,常會受到病害的侵染,如根腐病,嚴重影響萵筍的產量和質量。總所周知,防治病害的前提是對病害的識別,下面為大家分享關於萵筍根腐病症狀及防治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根小子改善根部生長環境,促進毛細根生長,促使根系發育生長,提高養分吸收率,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繁殖,減少連作重茬的影響,提高作物生長潛力和免疫力,從根本上防治多種土傳病害。
一、萵筍根腐病症狀
萵筍根部被根腐病侵染後,在莖基部產生繁茂的白色菌絲,逐漸形成很多白色小顆粒,其上溢有水滴,後小顆粒變為黑色菌核,有時很多菌核聯結成塊狀,根部腐爛。植株染病後外葉逐漸褪綠變黃,最後萎蔫枯死。
二、萵筍根腐病發生原因
萵筍發生根腐病大多數原因在於濫施化肥,土地嚴重板結、不透氣、不透水,根系無法正常發育生長,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重茬種植,田間積水而引起。
三、萵筍根腐病發生規律
根腐病病菌可在土壤中和病殘體上進行越冬,翌年環境條件適宜時病菌直接侵染寄主,通過澆水、施肥和田間操作進行傳播。另外溫暖、潮溼環境有利於發病,尤其是高溫、多雨,植株生長不良,有利於病害發生與流行。
四、萵筍根腐病防治方法
實行水旱輪作或與其他蔬菜輪作;及時撥除病株,帶出田外深埋銷毀,並消毒;澆水時要適時,不可大水漫灌,另外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溼度,大雨過後及時進行中耕,避免土壤板結,提高土壤通透性,以利萵筍根系生長發育。
整地時要挖好排水溝,採用高壟栽培,既有利於提早封壟,又有利於通風透光和田間管理,地溫低時及時鬆土保溫,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農事操作時注意根及根基部不要造成傷害。
植株發生根腐病前,灌根或衝施微生物菌劑根小子可以增強作物抗逆、抗病能力,降低土壤病害和重茬死棵現象,預防青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立枯病、猝倒病等土傳病害。
總之,萵筍根腐病大多發生在生長中後期,因此在種植萵筍期間,需要多觀察,做好提前預防病害措施,這樣才能減少病害發生,實現高產高收!以上是關於萵筍根腐病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花生黃葉死苗用什麼藥?花生爛根的原因,防治根腐病的方法!
土豆爛根發生原因,土豆根腐病用什麼藥灌根好?黃葉死苗的防治!
洋蔥根腐病怎麼處理?洋蔥黃葉死苗有什麼特效藥?洋蔥爛根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