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NASA向公眾共享56項航天和火箭技術專利

2020-12-03 知產迷

沒有合作,科學發現什麼也得不到。即使愛因斯坦也知道,一個被鎖在房間裡的天才也無法解開宇宙的所有奧秘。

所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做了一個專利公開和專利公享決定,並允許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看到它,並且免費使用它令人難以置信的研究,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美國宇航局將其56項專利技術發布到公共領域,公眾均可以免費使用這些技術,包括製造碳納米管的超便宜方法和更強大的氣凝膠,火箭的新推進方法和發動機技術,以及有一天能幫助人類在太空中生活和呼吸的裝置。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指出:「通過將這些技術應用於公共領域,我們正在幫助培育一個新的創業時代,使美國再次處於高科技製造業和經濟競爭力的前沿。」通過將這些專利發布到公共領域,我們鼓勵企業家探索將NASA技術商業化的新方法。」

並非所有過期的美國宇航局專利都會自動向公眾公布,弄清楚哪些專利應該保密涉及一個冗長的審查過程。

這意味著,對這些公開的NASA專利稍微調整一下或者進行必要的改良,還可以申請新的專利,進行商業化和產業化運作,然後成為億萬富翁

「這項轉移中的創新是由美國宇航局官員採用嚴格的審查程序選擇的,在審查過程中,決策者尋找能夠提供高單位價值的技術,但由於對最終產品(如太空飛行器)或技術的需求較低,不太可能獲得外部公司的許可。我需要重大的發展,然後才能上市,」美國宇航局在一份聲明中解釋說。

那麼,在這個由56件專利構成的科學寶庫裡到底有什麼呢?NASA列舉了幾個例子:

1、減輕人類在太空生活和工作時產生的危險氣體的技術

與火箭噴嘴、噴射系統和推進劑相關的發明,這些發明可能有助於發射新一代商用太空飛行器,這對於馬斯克的spacex公司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2、高超聲速飛行中飛行器周圍氣流的控制方法

例如,一種製造更硬類型氣凝膠的新方法,氣凝膠是世界上最輕的,也可以說是最奇怪的材料,以及一種使碳納米管制造工藝便宜20倍的技術。

什麼是碳納米管?它們基本上只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碳形態,比人類頭髮的直徑薄約3500倍,可以用於製造世界上最堅韌的纖維和世界上最強的材料等各種材料。

儘管大多數的技術都是在太空探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畢竟是美國宇航局,但真正有趣的是研究人員如何將它們應用於地球上的目的

「這些技術是為推進美國宇航局的任務而開發的,但可能有非航空航天應用,商業航天企業和其他公司可以免費使用這些技術,從而消除了通常與許可智慧財產權有關的時間、費用和文書工作」美國宇航局說。

如果這次發布的最好的結果是,馬斯克的SpaceX製造了有史以來最高效的火箭發動機,我們都很高興在不久的將來在火星上吃草莓哈。

(感謝閱讀和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為了將人類送上火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推進的六項技術
    許多技術將首先應用在「阿爾忒彌斯」月球探索計劃上,其他系統更適合深空環境。以下是美國宇航局(NASA)為實現人類登陸火星而正在研究的六項技術。1. 強大的推進系統,讓我們更快到達(和回家!)前往火星的太空人將向深空飛行約1.4億英裡。推進能力的進步是儘可能快速和安全到達目的地的關鍵。
  • 現代火箭技術之父
    他於1926年3月16日發射了世界的第一枚液體火箭。戈達德共獲得了214項專利,其中83項專利在他生前獲得。設立於1959年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戈達德環形山(Goddard Crater)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 美國宇航局計劃更多SLS固體火箭助推器啟動9項Artemis Moon任務
    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圖片來源:NASA美國宇航局已採取下一步行動,建造太空發射系統(SLS)固體火箭助推器,以支持多達6趟額外的飛行,總共可進行9項Artemis任務。該機構繼續與猶他州布裡格姆市的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合作,後者是目前固體火箭助推器的主要承包商,將啟動前三項阿爾emi彌斯飛行任務,其中包括將在2024年使第一名女性和下一個男子登上月球的任務。
  • NASA重返月球點燃6大航天技術:用冰製造火箭燃料排名第一
    其中低溫流體管理技術用冰製造火箭燃料,排名第一,可以看出美國宇航局在燃料系統方面有較大的投入,在月球表面活動需要足夠的電力和燃料。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707期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024年將太空人送到月球上,這就是阿爾忒彌斯計劃,旨在重返月球。事實上這不是美國人返回月球那麼簡單,因為這次美國宇航局準備在月球上執行更大的項目:建造月球基地。建造基地的第一步就要重返月球,讓太空人重新站在月球表面,為此美國宇航局局長點名了6大新技術。
  • 美國宇航局即將進行SLS火箭首次點火測試
    來源:新浪科技美國宇航局發布了「任務清單」,列出了將在阿爾忒彌斯核心階段進行的8項測試,從「對無動力懸浮核心階段施加模擬發射」開始,到1月17日SLS火箭測試點火結束,「任務清單」上的8項現已完成7項。
  • 特百惠產品通過NASA測試獲得美國專利
    「公司為PONDS獨特新穎的設計專利倍感自豪,」特百惠執行長米格爾·費爾南德斯(Miguel Fernandez)表示,「擁有這項專利技術,加之公司團隊在該項目中投入的努力,我們正在探索如何利用這一創新科技,使世界各地消費者通過使用我們公司的環保產品來減少一次性塑料和食品垃圾造成的環境汙染。」
  • 甘迺迪航天中心,對航天迷和技術控極具吸引力的展示中心
    很多火箭展示,很有感觸。這是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進行多種航天測試、設備研發以及實施發射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國家普及航天知識的重要景點之一(無聊的官方說明)。對孩子來說,坐發射艙,模擬火箭發射,看4d電影,超級好玩,對我來說,旁邊還有世界最高的跳傘,15000feet跳完還有證書,就是價格有點貴,花了近1000刀。NASA一直是個很神秘的地方,但是對我們完全開放,讓人震撼的太空之旅。
  • 美國宇航局宣布推遲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中新社休斯敦8月14日電 美國宇航局(NASA)14日宣布推遲商業載人航天任務(Crew-1),計劃將不早於10月23日執行發射任務。NASA當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項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原計劃於2020年9月執行。
  • 從NASA到SpaceX:美國商業航天的隱秘往事
    對於美國人把軍用航天活動和民用航天活動分開的決策,連前蘇聯太空研究所主任薩格德耶夫也大加讚賞,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前蘇聯向靜地軌道發射首顆通信衛星的時間比美國晚了10 年:「前蘇聯就沒有這樣一個政府性機構, 民用航天永遠是軍事航天計劃的一個小弟弟,這影響了民用航天技術的發展。」
  • NASA美國宇航局,美國和歐洲合作夥伴啟動監測全球海洋的任務
    美國-歐洲聯合一顆人造衛星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的航天發射場4E在美國太平洋標準時間周六上午9:17(美國東部標準時間下午12:17)從SpaceX Falcon 9火箭發射升空,用於監測全球海平面。
  • 美國宇航局SLS火箭核心級的RS-25發動機被安裝到了斯坦尼斯航天...
    美國宇航局在密西西比州聖路易斯灣附近的斯坦尼斯航天中心的試驗臺上安裝了研發用的RS-25發動機。該發動機將在接下來的測試中使用,工程師將收集數據並評估新組件,以開發和生產用於未來Artemis任務的新型RS-25發動機。
  • NASA加碼SLS火箭,計劃發射九次阿爾忒彌斯任務
    NASA會繼續與猶他州布裡格姆市的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進行合作,目前,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是這些固體火箭助推器的主要承包商,這些助推器將用於發射前三次阿爾忒彌斯任務,包括2024年將首位女性和下一位男性送上月球的任務。根據這份潛在價值4950萬美元的合同,NASA將向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提供初始資金和授權,以訂購長期主導的項目,為未來6次SLS飛行建造雙助力器。
  • 【重磅消息】MIT和哈佛共建CRISPR-Cas9全球專利技術共享平臺丨醫...
    而正是由于越來越多的擔心,擁有多項CRISPR專利技術的Broad研究所帶頭加入了CRISPR-Cas9專利技術共享的全球許可平臺,旨在確保這項新技術能夠在市場上廣泛使用。MPEG LA要求CRISPR / Cas9專利持有人提交材料,以加入與該技術相關的全球聯合許可平臺。  Broad此次做出回應並提交了22項專利,其中包括 13項美國專利和10項歐洲專利,涉及10個專利家族。Broad表示,這一提交也代表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洛克菲勒大學的聯合專利所有者的意見。
  • SpaceX公司和美國宇航局成功地將載有太空人的「龍」號飛船送回地球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商業載人航空計劃(CPP)的首次載人試航進入最後一階段任務——返回地球,成功地將載有太空人的「龍」號飛船送回地球。據美聯社早前消息,美國太空人道格拉斯·赫爾利和羅伯特·本肯於5月30日搭乘著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升入太空,5月31日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
  • 美國宇航局明年可能不會再購買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的座位
    今年,當SpaceX將兩名美國宇航局太空人成功送往國際空間站(ISS)時,美國重新成為具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太空強國5月30日,一枚獵鷹(參數丨圖片)9號火箭(即:「龍」號飛船)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升空,搭載羅伯特·本肯和道格拉斯·赫爾利前往國際空間站。在軌道實驗室呆了兩個月後,太空人於8月2日安全返回「龍」號。自2011年太空梭計劃以來,美國宇航局一直沒有在美國本土部署太空人。自此以後,美國宇航局購買了俄羅斯俄航天公司聯盟號飛船的座位,以便將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
  • 小火箭:自行車拉火箭,教堂改廠房——傳奇的印度航天史
    在廣播電臺,他以孩子們的火箭博士的身份,向民眾講述發展運載火箭技術和衛星技術的意義,憧憬著人類進入太空時代的種種美好。 1963年,印度頓巴航天中心成功發射第一枚探空火箭之後,基地旋即向全世界開放,吸引了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這4個國家的火箭技術人員在這裡進行了352枚探空火箭和亞軌道火箭的發射。
  • 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最新圖片(大美而絕密)
    美國宇航局工程管理委員會的視線成員曾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尋找車輛裝配大樓的高灣3在他們身後,是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副主任Brian McCormack和甘迺迪航天局局長Bob Cabana的身後。在最右邊,從最前面開始是朱爾斯·施耐德(Jules Schneider),測試和發射部門的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恩斯汀(Jim Bridenstine)和美國宇航局獵戶座計劃副經理格倫·欽(Glenn Chin)。
  • 為何我國的航天火箭技術先進!飛機和汽車發動機方面卻落後呢?
    但是,就其生產的產品和技術水平而言,中國並不算是一個航天大國,與航天強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中國的航天事業60年來取得了哪些成就?​​從現實角度來看,我國在航天火箭發動機和戰機噴氣發動機等領域基本上算是「齊頭並進」,但都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實際上!防務行業是高技術產業的聚集地,也是對先進材料的最大依賴。
  • 為何我國的航天火箭技術先進!飛機和汽車發動機方面卻落後呢?
    在空間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的中國,已經進入了航天大國行列。但是,就其生產的產品和技術水平而言,中國並不算是一個航天大國,與航天強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中國的航天事業60年來取得了哪些成就?;(七)與30多個國家、空間機構和國際組織籤署了100多個合作協議,共完成了54次國際商業發射,向9個國家提供了12次搭載服務。
  • 美國宇航局為實現Artemis計劃,選擇了14家民間航天技術公司合作
    上個月的時候,美國宇航局(NASA)曾經尋求民間航天技術公司的幫助,以加速實現阿爾特彌斯計劃。近日,該機構透露它選擇了14家美國公司的新技術,這些技術將有助於美國重返月球的計劃,這些新的合作夥伴,源於早先NAS發布的Tipping Poin提案,該提案設置的總獎金額度超過43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