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給我石油,逃跑的就是蒙哥馬利!蒙哥馬利:呵呵

2020-12-06 歷史大爆炸

作為二戰當中日不落帝國英國為數不多的「遮羞布」,蒙哥馬利在英國輿論當中成為僅次於邱吉爾的二戰英雄。但是如果我們仔細了解這位將軍的履歷,就會發現蒙哥馬利在戰場上的功績,遠沒有勝利者吹噓的偉大。

1940年,在廣闊的法蘭西平原上,英法軍隊面對德國的鋼鐵洪流,一潰千裡,出現指揮官無法下達命令,士兵四處逃竄的現象。但只有蒙哥馬利的軍隊,在混亂中保持了鎮靜,有條不紊地組織軍隊撤退。

但是從德軍的角度來說,如果不是希特勒在敦刻爾克下令停止追擊,所謂的冷靜和慌亂,在背靠英吉利海峽,前有德國裝甲部隊的情況下,又有什麼區別呢?在這場三十萬英法士兵兵敗如山倒,只能在碼頭排隊坐船的戰役中,蒙哥馬利所謂的「曠世奇功」是很難經得起推敲的。

1942年之後,蒙哥馬利受命前往北非,儘管英國很快在北非集結起人數二十萬的軍隊和充足的後勤補給。但是在面對隆美爾只有七萬人的非洲軍團的時候,蒙哥馬利並沒有做出什麼實際上壓制隆美爾的軍事行動,甚至一度不斷示弱。當然這其中有政治使命,那就是營造出所謂的北非潰敗,來換取美國陸軍的提前支援。

而此時隆美爾深知消耗戰是德軍打不起的,德軍僅有的兩個港口的黎波裡和班加西,和英國海軍創造的海上補給線來說,真的是微不足道。僅僅這一點,就決定了隆美爾最後的命運,在離開北非的時候,隆美爾心有不甘地說:「給我石油,今天逃跑的就是蒙哥馬利。」在二戰的其他戰場上,雙方指揮官幾乎都是彼此欣賞的,比如朱可夫和曼施坦因。但只有北非的隆美爾,對於他的對手蒙哥馬利,可謂是嗤之以鼻。

隨著盟軍在各大戰場對德軍取得的關鍵性勝利,1944年9月,早已開闢第二戰場的盟軍已經兵臨萊茵河,一向以穩重著稱的蒙哥馬利突然變得大膽起來,提出了著名的「市場花園行動」。旨在從荷蘭直插德軍腹地,然而由於蒙哥馬利沒有搞清德軍的布防,導致最精銳的盟軍空降部隊成為德軍的活靶子,幾乎損失殆盡。

一個在北非以穩重著稱的將軍,突然變得大膽冒險,而且還失敗了,這是不正常的。對於一個肩負國家命運的軍人來說,哪怕勝利就在眼裡,也不應該改變自己的行事準則,那個北非所謂穩健的將軍,其實早已經是被隆美爾打怕了。而他,又是江河日下的大英帝國最後的尊嚴。可以說政治使命遠遠大於軍事使命,用近乎無賴的消耗手段趕走隆美爾後,諾曼第登陸之後的唯一一次主動出擊,還以失敗告終。這個西方媒體宣傳中的二戰名將,蒙哥馬利真的配嗎?

相關焦點

  • 沙漠狐狸:關於厄文·隆美爾的8件事
    「我們有一個非常勇敢和嫻熟的對手來對付我們,我可以說,在戰爭的浩劫中,有一位偉大的將軍,」不亞於隆美爾的溫斯頓·邱吉爾本人在他關於衝突的書《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束戰爭後說。在現代民主的陰暗戰爭中,騎士精神找不到立足之地……不過,我並不後悔或收回我對隆美爾的敬意,儘管它是被評判的,但並不過時。」事實上,隆美爾在多大程度上是納粹,這是自戰爭以來一直被問到今天的一個重大問題。
  • 隆美爾之子:父親和希特勒有種相互吸引的磁場
    希特勒也回報了這份情誼,1940年12月20日,他在給隆美爾的信中說:「你該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當時,隆美爾欣喜異常,他立馬寫信告訴了妻子露西:「元首在日理萬機的操勞中,還給我回了信--這使我感到無比自豪。」1941年1月,希特勒挑選時任中將的隆美爾任駐非洲軍團軍長。到北非兩個月後,隆美爾就迅速扭轉了北非的初期戰局,被提拔為上將。
  • 淚目 美國老人每天去被隔離的妻子窗前唱歌:這樣她就不會忘記我
    據美國媒體3月23日報導,在美國阿拉巴馬州有一名八十歲的老人約翰·克萊恩,他的妻子安妮因患有阿爾茨海默症候群,現在居住在蒙哥馬利療養院裡。因為新冠疫情二人被迫分離無法見面,克萊恩怕妻子忘記自己,就每天晚上到療養院的窗外唱歌給妻子聽。
  • 隆美爾的寶藏,到底藏在哪裡,德法美尋找後的結果是什麼
    二戰時期,出現很多著名的將軍,隆美爾就是最為出色的一個。在這場5年多的戰爭之中,德國美佔領一個地區,第一步就是搜刮所有的財富,最為先鋒的隆美爾,很多的這種行動都是他在主持。作為先鋒官,隆美爾會無私的全部上繳嗎,當然不會。從1941年開始,隆美爾的遠徵軍,開始橫掃北非大陸,利比亞、突尼西亞、埃及都曾經被其洗劫過。存放在博物館、教堂、寺廟中的珍品文物,全部被搶走。一直到1942年,隆美爾戰敗,只能從北非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