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我們很難用「帥」這個字來形容這位演員,甚至在此之前,他的外形被人吐槽「太醜」。但是,很多人一旦開始看他參演的作品,都會被吸引,甚至逐漸沉迷他身上那股「帥」還性感的氣質。他就是那位臉比名字還長的男人——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因為曾成功出演英劇《神探夏洛克》,中國粉絲親切地將一頭捲髮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暱稱為「卷福」,意為「卷頭髮的福爾摩斯」。暫別「夏洛克」的日子裡,卷福一直在不同的「戲劇人生」中體驗生活。
2015年,他帶著電影作品《模仿遊戲》首次和中國觀眾見面,便在大銀幕上向觀眾展示了他的「天才一面」;2016年,他加入「漫威宇宙」成為奇異博士之後,更是成為了中國觀眾的老朋友。
這一次,在全新作品《電力之戰》中,他化身愛迪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籤。有趣的是,這次和他搭檔的則是「漫威老友」——「蜘蛛俠」湯姆·赫蘭德。
影片將在8月28日登陸國內院線。
那麼,在這位英倫紳士身上,「天才」和他到底有著什麼內含關係呢?
01
「智慧是性感的新潮流。」
這句來自《神探夏洛克》中的經典臺詞,放在卷福的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從第一次「觸電」的《霍金傳》到《電力之戰》,各式各樣的天才角色,無論正邪早已被他一網打盡。
當所有人都以為他已經定型成「天才專業戶」的時候,卷福卻說,「我在乎的不是智商多高,而是聰明人都很有趣,我們可以從這些人的故事裡受益。」
他在《電力之戰》中,做出了天才的另一種可能。
傳記改編的電影向來是最受奧斯卡青睞的題材,此前他曾憑藉《模擬遊戲》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認可。
這部《電力之戰》原本是他蓄力再次衝奧的作品,甚至在內部試片階段,業內人士也一致認為,這部作品會為他圓上「小金人」的夢。
在影片臨上映時,製片人掀起了好萊塢一陣「腥風血雨」,連帶效應便是《電力之戰》不得不推遲和觀眾見面。
但是晚來的見面,並沒有讓大家對此有所失望。
在電影中,他飾演的愛迪生,打破了大眾對這個形象的過往認知。他不再只是一位風光的發明家,而是一個固執的人。
影片把這位歷史偉人的陰暗面放大到觀眾面前。卷福用他的表演,讓觀眾一同感受這種成長,隨著年紀的遞進,逐漸向大家呈現一個完善人格,且和過往認知裡完全不一樣的愛迪生。
事實上,卷福是那種生來演高智商角色的演員。
談到他的天才,不得不把時間倒轉到2004年。
在此之前,他在無數影視作品中打醬油,終於在電視電影《霍金傳》中,獲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主角。
影片講述了霍金被診斷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4年之後的時期,那時候他正在慢慢融入這種身體上的變化,這種變化和心理一樣,都是有過程的,不會簡單地就接受這個狀態。
這個狀態常人無法理解,卷福特意去相應的治療機構,請教了病人,從他的觀察和體驗中,慢慢領悟患病初期身體的痛苦,以及內心的掙扎。
最終,他不僅模仿了無法控制肢體的踉蹌,還再現了這種特殊的發音。他說:「這是一種啞音,有點像一個失去了軟顎的聾子,舌頭沒了彈性以致發音元音化,輔音沒了。」
形有了,核尤為關鍵。
眾所周知,霍金是智商高達160的傳奇人物。為此,他特意去學習了片中會出現的物理知識,甚至去把霍金那些常人難懂的書籍看了遍。
對於臺詞,他不僅要做到倒背如流,更是讓自己明白,以確保在講的過程中,表現出一位物理學者該有的自信。
他不是在演霍金,而是在某個階段中,成為這個人物。
這個角色為他獲得了不少重要的電影提名,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製片方看到了他,開始願意把更重要的角色交給他。
隨後,他在《奇異的恩典》中,扮演了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威廉·皮特;在《斯圖爾特:倒帶人生》裡,飾演了作家亞歷山大;在《梵谷:畫語人生》中,詮釋了令後人唏噓的後印象派畫家梵谷。
在這幾個作品之後,卷福引來了他事業真正的分水嶺——《神探夏洛克》。
當然,這個角色的走紅,離不開編劇的改編,這版福爾摩斯不再只是單純的推理狂,而是一個唯智商論,帶點傲嬌的瘋狂推理狂。
這個角色雖然時常對周遭表露出難以理解的情緒,但依舊保持著得體的英倫紳士氣質。
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卷福把夏洛克的那種偏執和認真也精準地帶到現實中。
夏洛克是一個語速驚人的角色,時常會有長達10頁,甚至幾十頁的臺詞。在拍攝現場,團隊為卷福準備了一個臺詞提示器,但是,他從來沒有用到過。
這個角色不僅讓他橫掃了歐美各個重要劇集的最佳男主角獎盃,更是獲得了好萊塢的橄欖枝。
他先後出演了史匹柏導演的《戰馬》、奧斯卡最佳影片《為奴十二年》以及《模擬遊戲》等。
除此之外,他更是拿到了《霍比特人》《星際迷航》《奇異博士》等一系列商業大片的資源。
02
幸運來臨之前,多數人都會經歷長時間的平庸。
卷福亦是如此。
但在這段時間裡,他把更多的時間獻給了舞臺。畢竟,在很多英國演員心中,舞臺是像神一般的存在,如果是莎士比亞的劇本,更是如此。
但卷福的舞臺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
2002年,他一口氣在攝政公園露天出演了三部戲:《皆大歡喜》、《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多可愛的戰爭》。
但誰曾想,《皆大歡喜》的演出竟成為了一場車禍現場。由於麥克風的問題,導致卷福的臺詞模糊不清,觀眾並沒有因為他是新人而選擇寬容,更是不遮掩地在現場響起了嘲笑聲。
卷福早期常在攝政公園演出
這種嘲笑對於任何一位戲劇演員都是致命一擊,卷福自己回憶的時候,說自己當晚回家路上一直在哭。
即便如此,他並沒有因此被擊垮,反而越戰越勇,在舞臺上展現不同的狀態,讓觀眾發掘他身上的可能性。
2007年,他出演了舞臺劇《犀牛》。
他在劇中扮演了主角貝蘭吉,在四幕之中,他先後見證了周遭的人相繼變成犀牛,但他始終保持清醒,不願「跟隨潮流」,並最終喊道「我絕不投降」。
這部戲劇首演之後,在倫敦反響比較一般。儘管嚴苛的英國劇評人並沒有打出高分,但仍承認了卷福在其中出色的演出。
在出演了《神探夏洛克》之後,他得到了全球關注,但他依舊選擇堅守舞臺。
2011年,他為了能參演舞臺劇《弗蘭肯斯坦》,留出時間熟悉劇本,並和其他人一起參與了試鏡工作。
在這部作品中,他和另一個主角輪番扮演科學家和怪物。
為此,他參與了屍體解剖,以了解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仔細研究各類有身體創傷人的行為體態。為了能更精準地表現出怪物獨有的行動狀態,他特意借鑑了瑜伽動作。
這個角色為他奪得了該年度包括戲劇界最高獎項奧利弗獎在內的多個戲劇獎的最佳男主角,但也給他留下了一身傷痛。
不過,對於卷福而言,他還沒真正從舞臺上站起來。他一直表示,希望自己能出演《哈姆雷特》。
直到2015年,他等到了這個機會。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只要一個演員,就能給你無數個哈姆雷特。
卷福在演繹過程中,時常會做出一些不同的改動,偶爾調皮地改詞,有的人能認可,有的觀眾則出戲。即便如此,該劇在英國巴比肯劇院連演12周,門票早就被一搶而空。
雖然不少劇評人認為這一版的《哈姆雷特》不如過去幾個版本,但是卷福在其中的表現,還是非常可圈可點的。
甚至有媒體發文,「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塑造了一位超炫的五星哈姆雷特」。
03
演過天才,迷戀舞臺,但卷福卻說,最讓他興奮的角色,是《霍比特人》裡的那條巨龍史矛革。
要知道,這個角色完全是靠卷福極強的臺詞功底,獲得了導演的青睞。
即便看不到臉,他依舊賣命演出。為此,他還特意去觀察了蜥蜴的動作。
只是這樣就完事了嗎?當媒體開玩笑問他,一條龍的一天是怎麼樣的?
他回答,「每天早上我要花點時間清理我的牙縫,因為我可能把金子卡在門牙裡。然後我還喜歡在金子裡給自己做按摩。然後我到山上飛一會,『殺』幾個人,然後回家喝下午茶……」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已經讓大家相信他說的話。
誠然,卷福總能給大家不同的驚喜。當我們習慣了他各種天才角色時,他又回到小螢屏,帶來了劇集《梅爾羅斯》。
在這部劇中,卷福打破了過去的限定,飾演了一個童年有心理和生理雙重創傷的非正常人類。
這部劇的處理非常大膽,對演員也非常挑戰,為了能把他病態的性格更多展露,導演幾乎採用了大段激烈的臺詞,並用獨角戲的方式呈現出來。
各種吸毒酗酒、幻覺臆想、記憶閃回、自殺傾向等畫面,讓觀眾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浮生如夢」的體驗。
而這場戲也完全成為了卷福一個人的獨角戲。
他極強的發揮了自己過去戲劇舞臺的經驗,直接把觀眾拉進螢屏,一同體驗戲劇人生。
誠然,不管是上述提及的各類角色,還是大眾更為熟悉的《奇異博士》,卷福總在用自己的理解去成為角色。
我們記住他這張經典的「馬臉」之外,同樣能記住他的各類角色,他的每一次出演,總讓我們信服他已然是作品中的那個人物。
這樣的演員,屬於每一個觀眾,他的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性感的互動」。
這一次,讓我們在8月28日,再次回到電影院,看他在《電力之戰》中化身愛迪生,享受一場「來電」的視覺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