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雨社會論
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寶,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更是感情上的寄託,能夠為人父母,那將是多麼令人欣喜和驕傲的一件事情,不過有些家長因為年紀或者身體的原因,而導致無法正常生育,對於他們來說,這無疑是一種煎熬,尤其是在1978年之前,那個時候的醫療水平並沒有現在發達,更沒有「試管嬰兒」。
在中國甘肅省的禮縣,生活著一對平凡的農村夫妻,夫妻恩愛,生活也很和睦,但一直有個煩惱在困擾著他們:始終沒有自己的孩子。他們也非常渴望有一個屬於兩人的親生孩子,但無論怎樣,就是生不出來。
在親朋好友的建議下,夫妻二人去了醫院,進行了全面的檢查,診斷結果很快就下來了,原來是由於兩人的年齡較大,錯過了最佳的生育階段,自然受孕的機率嚴重降低,對於這個結果,夫妻二人很難接受,他們又去了多家醫院進行體檢,但依舊是一樣的結果。
夫妻二人非常難過,難道就不能擁有屬於我們二人的親生孩子?妻子突然就在醫院的走廊上痛哭了起來,哭的聲音很大,很快就引起了周圍醫生和患者的注意,婦產科的張麗珠也注意到了他們。
在了解到事情的緣由之後,張麗珠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為這對夫妻進行試管嬰兒的實驗。
在當時那個年代,這個想法無疑是非常大膽的,更是令人震驚的,「試管嬰兒」在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先例,成功與否先不說,它必然會衝擊人們的傳統觀念,引發無數的質疑。
夫妻二人並不知道「試管嬰兒」是什麼,但他們知道這可以讓他們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最終他們決定做這個試管嬰兒的實驗。
親朋好友無法理解他們的做法,紛紛勸他們不要做這個「試管嬰兒」,但這並不能阻止夫妻二人,一心想要孩子的他們,又怎能會放棄這個唯一的希望呢?
看著如此堅定和勇敢的夫妻二人,張麗珠深受感動,她決心要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他們,整個實驗過程是非常的艱難,但最終在1988年3月10日8時56分,中國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成功誕生。
鄭萌珠的誕生,不僅在醫學界引發了轟動,也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注意,當時的人們對「試管嬰兒」是非常牴觸的,他們認為這種的「試管」肯定比不上正常生育的嬰兒,可能會有缺陷,甚至還有人質疑鄭萌珠活不過40歲。
實際上,鄭萌珠並沒有人們所說的那樣,她從小身體和智力狀況發育得都很正常,非常的活潑好動,並且長大成人,鄭萌珠大學學的是醫學專業,並在畢業後在當初她出生的那家醫院任職,以此來感恩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後來,鄭萌珠遇見了自己的愛情,並與他一起步入了婚姻殿堂,2019年4月15日早上8時34分,鄭萌珠順利產下了一子,成為了中國醫學試管嬰兒建設中的又一個裡程碑——中國首個「試管嬰兒二代寶寶」。
現如今,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試管嬰兒」技術也越來越成熟了,這讓很多無法正常生育的夫妻再一次地找回了希望,造福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