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6日)是國際禁毒日,國家禁毒委員會將今年的國際禁毒日主題確定為「無毒青春,健康生活」。近年來青少年涉毒案件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國家禁毒委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共抓獲毒品犯罪嫌疑人員19萬4千人,其中, 35歲以下人員有11萬8千5百多名,人員數量佔到了犯罪嫌疑人員總數的61%。為此,各地公安機關加大了對這類犯罪的打擊力度。
快遞包裹內暗藏玄機 冰毒、麻古等新型毒品網絡兜售
這是江西省上饒市公安局偵破的一個特大網絡販毒案件,警方在一家快遞公司將前來取包裹的犯罪嫌疑人高某及其同夥抓獲。
打開紙箱的包裝之後,裡面是裝紅酒的木盒。這些紅酒木盒很難打開,偵查人員費了很大力氣打開木盒和包裝袋後,發現裡面還包著一層錫紙
偵查人員:這錫紙裡包的什麼東西?
犯罪嫌疑人:冰毒。
在這個包裹裡一共有三個紅酒木盒,裡面都是包裹嚴密的冰毒,經過偵查人員稱量,繳獲的冰毒一共是3000克
在隨後對犯罪嫌疑人的居住地進行搜查時,還繳獲兩把槍枝和少量冰毒。
上饒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支隊長吳繼:這個主犯高某,從廣東陸豐一共先後購買了10次毒品,共5000餘克。
在抓捕高某的前幾個月,上饒市公安局禁毒民警在網絡上巡查的時候,發現經常有一些買賣毒品的聊天記錄,這些人都是通過一些暗語進行交流和買賣。
上饒市信州區公安局禁毒大隊偵查員:我們通過進一步的偵查發現,信州區籍的涉及網絡的吸販毒人員,有一些異常的郵遞包裹。
經過外圍的初步調查後,偵查人員發現,上饒市一個綽號「汪傑」的人,經常收取來自廣東、雲南的包裹
同時他還向包括上饒市在內的多省市、多地區郵寄快件包裹,這些快件包裹大小不一,但是數量卻很大。
偵查員:他會向全國範圍內的多省市、多地區去郵寄一些比如說鬧鐘,或者說高跟鞋、面膜、化妝品等女性化的商品,數量也比較大。
讓偵查人員覺得異常的,還有這些快件包裹的運單信息。運單上除了運單號和電話之外,其它的信息要麼是假的,要麼根本就不存在。
偵查員:通過我們的一些秘密偵查的工作手段,對他一些寄出去的包裹進行了秘密檢驗,然後發現他在這包裹裡,所寄出的包裹裡面含有毒品的這麼一些成分。
經過幾個月的跟蹤偵查,禁毒民警發現,綽號「汪傑」,真名叫高某的犯罪嫌疑人及其馬仔,先從廣東、雲南購買冰毒、麻古等毒品,然後又通過自己的QQ群、微信朋友圈向全國各地的吸販毒人員兜售毒品。
吳繼:涉及到8個涉毒QQ群,有涉及到28個省份的4000餘人的吸販毒網絡。
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也為了查出高某毒品的來源,上饒市公安局禁毒支隊在向上級公安機關匯報之後,決定放長線釣大魚。
為了徹底摧毀這個販毒網絡,工作組對高某販賣毒品的網絡進行了深度梳理和研判,並鎖定了為高某提供毒品的廣東籍嫌疑人阿丙。2015年6月25日,在公安部的統一組織下,犯罪嫌疑人「阿丙」在廣東汕尾落網。
就在上饒市打掉的以高某為首的特大網絡販毒案,江西省吉安市還打掉了一個隱蔽在城郊結合部的聚眾吸食毒品的「農莊會所」。
吉安縣公安局副局長陳文根:整整100號人,當場有97個人呈陽性,就是已經吸過毒了,只有3個人就是呈陰性。
這個地下嗨場距離吉安縣城13公裡,離最近的公塘村也有兩公裡,是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農莊很早就閒置了,一些建築還沒有完全建成
偵查人員得到線索,這個農莊突然被出租裝修了。
吉安縣禁毒大隊偵查員:這個會所它是因為比較偏,是在農村裡面。在農村裡面,它又搞成這樣的一個KTV,又不掛牌營業,所以說這個就引起了我們的警覺。
發現線索之後,偵查人員決定對這個農莊會所進行取證。由於農莊所在的地方偏僻,陌生人員靠近很容易引起懷疑,偵查人員只能在外圍,用望遠鏡對會所的營業情況和進出人員進行觀察。
在偵查人員觀察期間,每天都有大量的汽車出入農莊,尤其是晚上八、九點鐘至次日凌晨時段,而過來的人員基本都是年輕人。
偵查人員發現這個農莊時,它還在試營業期間,白天裝修,晚上營業,還運來大量的低音炮音響設備。每天晚上,裡面不時會飄出蹦迪的音樂,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個地下嗨吧。
偵查員:在我們接觸的案子來說,因為打K,就是吸食氯胺酮,必須要有這種音樂來發洩,所以我們基本上就可以肯定這是一個窩點。
在這些進進出出的人員當中,偵查人員還發現了一些曾經被處理過的吸毒人員,這更加證實了偵查人員的判斷。
2015年3月3日凌晨,吉安縣公安局對這個隱蔽在農莊裡的地下嗨場進行抓捕,這也是偵查人員第一次進入到嗨吧裡面
偵查員:我們一進去大廳裡面,我們本人就可以聞到這個氯胺酮的那種香氣。到包廂裡面桌子上全是吸管,吸管和果盤裝的全是氯胺酮,K粉。
控制好現場之後,警方依法傳喚了會所內所有人員共計100餘名,另外還查獲1000多克毒品。
打掉地下嗨場之後,警方順藤摸瓜,查獲了以「農莊會所」為據點的吸販毒網絡,會所股東之一劉某及女友購買毒品之後,不僅出售給會所裡的吸毒人員,還向周邊的縣市販賣毒品,短短一個多月,交易達到近20次。
前面兩個破獲的涉毒案件當中的毒品主要是冰毒和K粉,屬於新型毒品,而涉案的違法犯罪人員也幾乎是清一色的年輕人。事實上近些年,我們看到新型毒品是層出不窮,而吸毒人員的年齡也越來越小,那麼為什麼吸食新型毒品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新型毒品到底有什麼樣的危害呢?
在吉安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我們見到了在這裡強制戒毒的小萍,今年27歲的小萍已經有10年的吸毒歷史。小萍14歲的時候,就輟學跟著朋友到深圳打工, 17歲那年,在一次和朋友聚會時,第一次沾染冰毒。
戒毒人員小萍:在KTV裡面,別人拿那個壺子叫我玩,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問他們說是什麼,他們又不告訴我。就給我點,點了我就吸,吸了下頭就有點暈。
當時對冰毒一無所知的小萍,就這樣吸上了冰毒。
之後小萍開始頻繁出入朋友的聚會。在這些聚會上,她和朋友們一起吸食冰毒,一起玩樂,她說,這讓她能夠忘卻所有不開心的事。
在小萍的手上至今還留有一個疤痕,這是她在吸食冰毒之後,用一個鋒利的東西割破了自己的手背,因為吸食冰毒之後會產生幻覺
大約在三四年前,正在上海打工的小萍突然出現了異常行為。
小萍:自己生病,自己感受不到,就是別人看了你不正常了。
《經濟半小時》記者:他們怎麼看到你不正常的?
小萍:就是不吃飯,睡在床上,跟他們說話就語無倫次,亂說。
家裡人把小萍接回了吉安,並送到醫院進行治療。這時,家裡人才知道,小萍因為長期吸食冰毒,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小萍的嬸嬸:當時出現說話非常異常,跟平常表現的不一樣。然後很容易發怒,後來就帶她到第三人民醫院去檢查。
經過醫院的治療後,小萍的病情有所好轉,家人把她接回家裡,但是小萍的毒癮卻沒有戒斷,每當家裡沒人的時候,小萍就會偷偷地吸。而且一旦吸毒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她就會打罵家人。
小萍10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一個人把他們姐弟三人拉扯大,生活過得非常艱難。為了給小萍治病,家裡花光了積蓄,還向親戚朋友借了外債。為了徹底戒掉小萍的毒癮,家人不得不把她送進了戒毒所,進行強制隔離戒毒,而母親則一人跑到深圳打工掙錢。
今年33歲的小龍,也是在六年前和朋友一起玩時吸食上了冰毒。
戒毒人員小龍:朋友打電話來叫好玩的,跟他去玩了幾次,玩了幾次就慢慢有點上癮了。
吸了兩三次之後,小龍就有了毒癮。從此,他白天在家裡睡覺,晚上則出去和朋友一起吸食毒品,過著和正常人完全顛倒的生活。
《經濟半小時》記者:那是什麼樣,不吸就難受嗎?
小龍:也不是說難受,會去想這個東西,就是沉迷這個東西。吸完之後腦袋麻麻的,幻想比較多,都是美好的東西。就跟吃飯一樣的,沒吃這個東西心裡就好煩燥,天天跟家裡人吵架。
在沒有吸食毒品之前,小龍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還經營著一個沙場,每年都有不錯的收入,在當地算是富裕家庭。
由於沉迷毒品,不僅沙場倒閉了,連老婆也和小龍離了婚,帶著孩子回了娘家,曾經幸福的一家人如今妻離子散。
小龍:想以前辛辛苦苦掙的錢,到現在一無所有,也有點後悔。出去以後不能再碰這個東西了,再碰這個東西基本上就沒救了。
在戒毒所裡,記者發現,很多吸毒人員年齡都不大,而他們第一次接觸毒品的年齡則更小。這個叫小月的女孩今年剛剛18歲,2014年在她16歲的時候,和朋友一起到KTV唱歌喝酒,第一次沾上毒品K粉。
《經濟半小時》記者:當時你知道是嗎?
戒毒人員:我知道。
《經濟半小時》記者:那你沒有覺得這個東西是有害的嗎?
戒毒人員:當時好奇心可能會比較重一點。
《經濟半小時》記者:後來怎麼就持續的吸上了?
戒毒人員:因為那個時候,可能接觸的朋友會玩,經常會在一起,然後就接觸上了。
今年19歲的小敏,也是在2014年沾染上了K粉,當時她還在學校上高二。
戒毒人員:我轉學在離我們家比較遠的地方上學,班級上有同學吸這個東西,然後貪玩就跟他們一起玩了。從第一次吸了以後,後面就一直有玩。
吉安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王昭坪告訴記者,通過他們對戒毒人員的調查,發現目前的吸毒人員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在戒毒所90多名戒毒人員中,低齡的吸毒人員就佔到了70.2%。
吉安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王昭坪:一個學習不如意,不太愛學習。那麼在學校的時候,被社會上青年帶著去吸毒,去卡拉OK玩。父母忙於打工,管教不到,還有爺爺奶奶基本上是難以管理,就這麼染上去的。
從戒毒人員的吸食毒品種類來看,近幾年吸食傳統毒品的人員在減少,而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在增加,這些吸食人員大都是年輕人。
王昭坪:海洛因吸食傳統毒品這一塊逐漸減少,現在佔到10%還不到。那麼合成毒品就是從2007年開始逐年逐年增加,大概現在佔到90%多。
在吉安市強制隔離戒毒所醫生劉衍君看來,目前新型合成毒品增加,以及吸毒人員的低齡化,恰恰是因為對合成毒品的誤解造成的。
吉安市強制隔離戒毒所醫生劉衍君:就包括很多吸毒人員的家屬,他們就會講,這個還好,我孩子是溜冰的,就是吸食冰毒,搞K粉的,危害不大。
劉衍君介紹說,傳統毒品的戒斷生理反應比較大,一旦停止吸食,會出現像流鼻涕,忽冷忽熱,腹痛腹瀉,甚至骨頭疼痛等症狀。新型合成毒品雖然不會出現這些症狀,但是精神依賴卻非常強。
劉衍君:這個心癮也是非常難戒的,我們這裡因為吸食新型毒品,一而再再而三來這裡,復吸、強戒,這種概率也是蠻高的。他一旦回歸到社會,他有接觸到這種毒品的可能性,他這個心癮又會釋放出來。
另外,新型毒品會讓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吸食者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幻覺,近幾年出現的吸毒人員駕車事故、持刀傷人等惡性案件,都與合成毒品的作用有關,而且長期吸食合成毒品,會損害人的中樞神經。
從前面的節目當中我們的看到,由於對新型毒品認識有誤區,很多年輕人是帶著那種好玩、好奇的心理去吸食毒品,甚至把吸食毒品當成了一種時尚。那麼如何在學校社區做好教育預防工作,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遠離毒品呢?
定期走訪戒毒人員幫助擺脫毒癮 設立學校禁毒教育基地預防青少年吸毒
在江西省新幹縣城南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社區專幹廖榮昌正在對一個戒毒人員進行尿檢
新幹縣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站社區專幹廖榮昌:今天經過檢測,你顯陰性你知道吧,這就證明你這個月沒有碰這個毒品,所以你還要堅持下去,千萬不能再去吸毒了。
每個月,轄區內的戒毒人員,都要到工作站進行一次尿檢,廖榮昌要對尿液的取樣、檢測進行監督,工作站配有專門的檢測設備,只需幾秒鐘,就可以檢測出戒毒人員在最近一段時間是否吸食過毒品。
廖榮昌:這兩根紅線就代表他顯陰性的,就沒有毒品成份,就是陰性,要是一根紅線,這根沒有顯示出來,就是陽性,就證明他吸了毒。
記者在戒毒康復人員的檔案上看到,這名戒毒人員從2015年11月開始,每個月都有一次尿檢記錄,直到今年6月份,檢測結果一直都是陰性
廖榮昌告訴記者,這個戒毒人員因為吸毒不僅敗光了家產,還時不時打罵妻子,最終導致妻子要與他離婚。作為社區工作人員,廖榮昌不僅要對戒毒人員進行監督檢測,他還要做這些戒毒人員家屬的工作。
社區戒毒人員:對我們相當關心,幫我們聯繫工作,做一些解釋,還到家裡去安慰。
廖榮昌:我跟他老婆做了工作,要不然離婚了。
社區戒毒人員:我兩個小孩一個在讀初中,有時候想起來心裡也會流淚。
廖榮昌所在的工作站,為了及時了解戒毒人員的情況,他們定期要到戒毒人員的家裡進行走訪。
廖榮昌:了解他的家庭情況,附近他交往哪些人,再通知他去尿檢,一個月要進行尿檢,尿檢了以後他去我們那裡,我就跟他談心,談心了以後,那就要掌握他的生活軌跡,他的活動規律。
為了讓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廖永昌還利用自己的關係,到一些企業去幫這些戒毒人員尋找工作崗位
就在記者採訪期間,廖榮昌專門跑到一家小企業為三個戒毒人員尋找合適的工作機會。
廖榮昌:我給你兩個小夥子,還有一個女孩子,到時候來看一下。
企業老闆:你把他們帶過來讓他們先看一下,熟悉一下環境,看看他們願不願意做,做這個要耐心。
廖榮昌:好的,我會跟他們說一下,到時候你考核,可以你就把他留下來。
廖榮昌曾經在看守所做了十多年的副所長,跟很多吸毒人員打過交道,也看到毒品對吸毒人員的危害。廖榮昌覺得,實行社區戒毒、社區康復,能夠創造一個社會包容吸毒人員的氛圍,讓吸毒人員找到家的感覺,回歸正常生活。
社區戒毒人員:像我們自己在外面沒有監管,沒有什麼東西,也許繼續會走下去。有這樣監管,像我們如果說就有顧慮,對不對?加上不定期抽檢,不定期地打電話叫我們過來。
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廖榮昌也會到學校的禁毒教育基地,給學生講述當年自己在看守所看到的毒品危害,教育學生遠離毒品
廖榮昌:我們自己要做到,不要去好奇,往往吸毒的時候是都是好奇,特別是你們到了高中以後,同學聚會,喝酒,走,到KTV去。
在廖榮昌講課的新幹中學,專門有一間禁毒教育基地,裡面不僅有各種毒品的介紹和危害,還有一些典型案例,能夠讓學生一目了然地識別毒品,知道毒品的危害
新幹縣公安局副政委蔣六志:我們新幹縣目前建有這樣的學校禁毒教育基地三個,下一步的目標,要在全縣所有的學校覆蓋,全面建立學校禁毒教育基地。最終的目的,就要達到學生不吸毒、校園無毒品和學生畢業之後步入社會不沾毒品的目標。
來自江西省公安廳禁毒辦的數字顯示,在有吸毒史的89000名人員當中,35歲以下的年輕人就佔了60%多。為了遏制青少年涉毒違法犯罪上升的趨勢,江西省禁毒部門近幾年加大了禁毒宣傳的力度。
江西省公安廳副廳長葉國兵:爭取把這個宣傳教育進學校、進社區,讓家喻戶曉。把全社會動員起來,這個誰失職就追誰的責,誰沒有完成任務就打誰的板子,通過這樣的手段,把江西的毒品犯罪勢頭遏制住,讓青少年遠離毒品、拒絕毒品,為維護社會安定,來盡我們禁毒戰線的一份力量。
目前,隨著新型毒品的泛濫,青少年已成為最易受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之一。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首先是青少年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容易受到毒品的誘惑;其次,青少年缺少社會經驗,對隱蔽性強的新型毒品缺乏防範意識。解決這一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讓他們認識什麼是新型毒品,其次,青少年要提高自控能力, 不趕所謂的時髦,不以好奇心為由嘗試毒品。
在加強教育的同時,公安機關還要加大對毒品犯罪的打擊力度,切實切斷毒品的來源。單一的方法、單一的部門是無法解決青少年涉毒問題的,只有「打」「防」並舉、多管齊下才能從根本上破解這一難題,讓毒品遠離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