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光芒,來自自然。美的光芒,穿梭時空。美的光芒.來自心靈。眼睛,傳送著你我的光芒。
即使是當前數位化時代先進的相機,仍然無法與人類的眼睛相媲美。作為大自然最神奇的構造之一,人的眼球傳送著光芒,將人類主觀世界與所置身的客觀世界奇妙地連接起來。
眼的門戶安全受到眼瞼的全心保障,且不說白天不知疲倦地瞬目,到了晚上,眼瞼自然閉合,讓勞累的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眼瞼呵護著的眼睛,雖然不過是直徑大約為24毫米、重量為45克的球體,其精妙的結構卻令人讚嘆不已;僅眼球壁就分為3層,而眼球內的讓光線曲折變化猶如夢幻舞蹈的晶體和玻璃體,主要成分竟是世上最簡單的水!
眼睛的結構
球壁的最外層是纖維膜,前1/6是完全透明的角膜,這是地球上最無與倫比的「照相鏡頭」了。這個「鏡頭」並非正圓,而是橫橢圓形,橫徑約11毫米,豎徑約10毫米,中央處的厚度大約有500微米,周邊較厚處不過1毫米,並呈現一定的曲率,將光線曲折。這個非常精緻的「鏡頭」,在顯微鏡下可分為5層,最表面的是上皮層,其下的前彈力層內穿越著細密的神經叢發出的垂直小支,這是角膜知覺特別敏感的原因,所以才有「眼睛裡容不得一粒沙子!」 的說法。然後是佔角膜總厚度約90%的基質層、後彈力層及最內面的內皮層。內皮層的細胞是優美多姿的六角形,它起「吸水泵」的作用,如果它的功能不全,角膜就腫脹混濁,任憑再擦鏡頭也擦不亮,只好「換」---這就是角膜移植手術。
角膜結構
角膜外觀
全透亮的角膜與後5/6的纖維膜瓷色鞏膜的交界,其實是一個移行的邊緣地帶,是前房角的前壁。前房角是眼內水分的主要排出途徑,如果水份生得太多排不及,或者水的生產正常但排出的渠道受阻不通暢,都會使眼內的壓力升高,導致角膜鏡頭水腫霧朦朦不說,眼的神經也會受壓萎縮,視功能下降甚至喪失,這就是平常說的「青光眼」。
房水的生成與房水循環
球壁的第二層是葡萄膜,顧名思義,因為太豐富的色素和血管,就如紫色的葡萄。從前向後,分為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日常人們在興奮、驚喜時的「瞳孔放光",就是虹膜上的瞳孔開大肌和括約肌作用的結果。而虹膜的色彩因種族和個體而異,「像海水樣湛藍」的款款深情,「似夜空一樣深邃"的神秘莫測,「如霧靄一樣朦朧」的黯淡迷離,均源於虹膜的變幻的色彩。睫狀體是生產眼內水份的工場,脈絡膜好比是相機的「暗箱」。當然,脈絡膜豐富的血液供應,決定了脈絡膜是眼內彌足珍貴的營養室。
虹膜的顏色因人而異
最內層是這個活相機的底片---視網膜 ,看起來是透明薄膜,比蟬衣更薄,最薄處僅13微米;運作起來像傳感器,卻遠非最精細最靈敏的電子傳感器所及。複雜的視網膜結構共分為10層,堪稱「十全十美"。視細胞有兩種,感受暗的視杆細胞多達1億個以上,越靠近視網膜周邊部越多,如果視杆細胞功能出現問題,就可能出現「雞盲眼」(夜盲)。視錐細胞感受明覺,全視網膜的視錐細胞6 500萬個左右,黃斑區密度最高,就在13微米厚度的黃斑中心凹處,每平方毫米的視細胞高達14萬7 300個。同時,萬紫千紅的色彩感受,也得益於視細胞的功能,如果存在先天缺陷等因素,則會發生「紅綠色盲」等異常。
視細胞的出色顯像,有賴於視網膜其他各層的通力合作。色素上皮層專門吞噬光感受器外節的膜盤,這對維持正常視功能至關重要。另外,還有外界膜、外叢狀層,外核層、內核層、內叢狀層、神經節細胞層及內界膜,層層相互支持。只有這樣,每縷光線每個映像,在通過鏡頭到達視網膜後,就能轉化成神經感知的信號,然後傳輸到大腦。
視網膜結構
人人都知道相機是可以調節焦距的,人類的眼睛靠什麼來調節呢?這要來看看眼球內的結構:角膜與虹膜之間稱為前房,虹膜後面的後房內懸吊著一枚水晶樣的鏡片:晶狀體,正是這枚晶狀體,在看近或看遠時分別以變凸或變平來調節清楚物像。到了40歲以上人類的晶狀體的調節力下降,看近的東西漸漸變糊,這便是「老花」。50歲以上.晶狀體從透明變得不透明,或者因為外傷或其他原因變得不透明,這時叫「白內障」。患白內障不可怕,可用超聲乳化術摘除白內障,並在相同的位置植入一枚人工晶體, 光明便回到眼前。眼內其餘的成分主要就是水了:有著一定的屈光指數的與血漿的化學成分相同的房水,充滿了前房與後房,而眼球的後4/5的空腔內所充滿的玻璃體,它的成分中99%也是水。
晶狀體動態圖
漫漫塵世中千變萬化的世界萬物,就這樣借著光芒,通過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映射在人們的視網膜上,映在人們的腦海裡,映在了人們的心坎上。
摘自近視手術醫患交流錄《患近視眼一個微笑》
來源:西安市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