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玲是積極響應天津市「宅基地換房」政策的第一人,是全市「三區聯動、統籌發展」的親歷者,也是一名從舉目無親的外來人員,通過自己整整32年如一日的努力,成為群眾最為信賴的領路的人。自擔任書記以來,她肩負重任、致富帶富,知行如一;她從趕鴨上架的編外人士到眾所周知的治村能人;她以德立身、以才立業,民心所向;她從循規蹈矩的守攤幹部到改革創新的時代先鋒;她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孜孜不倦。
用忠誠,稱量時間的價值,贏得百姓愛戴
楊寶玲是1981年從山東嫁到胡張莊的。用她的話說,剛嫁來的時候,自己是一個標準的「三無」人員——無「家族背景」、無「執業經歷」、無「學歷文憑」。因為好強,「撿」了當時沒人樂意幹的計生工作。於是,「拋」下年幼的孩子,她84年學習接生,86年學習流產上環取環,87年帶頭成立婦幼保健站,97年修學B超作業,常年義務為群眾治療婦科疾病。如此,一幹就是二十四年。這些年,她硬是做到沒有一例計劃外生育,被同行譽為「鐵娘子」。從計生專幹到婦聯主任,再到村委會委員、副主任,三十餘載風風雨雨,讓她贏得時間,更贏得了群眾的愛戴。
用執著,鑄就創業的基石,勇攀事業高峰
2007年她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崗位和職務變了,可她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始終沒變。楊寶玲深知自己作為一名外省人,被民選為村主任,群眾對其傾注了許多信任,因此,她心存感恩,時刻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辦實事辦好事,始終做到不辜負群眾期望。同時,她也深知,自己對於村裡一把手的工作還不適應,對村裡的很多業務都不熟悉,需要從頭開始學習。此外,還有些領導對她這個新選上來女村官的能力心存懷疑,生怕造成工作中斷,破壞了穩定局面。楊寶玲嘴上說不在意,但心裡還是有點想法。她迫切需要證明自己。
2007年,天津市在華明街道試點推行「宅基地換房」政策。因為是全國試點,沒有前車可鑑,讓農民離開世代居住的村子,有人形容比登天還難,大部分村和村民都在觀望,很多人勸楊寶玲放棄,可她鐵了心要把事情幹成。本著「一切為了群眾」的良好願望,楊寶玲憑藉著超強的政治敏感性,率先行動起來,多方打探消息。經過考證,她深知「換房」是一次千載難逢、可遇不可求的機遇,更是一次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能給群眾帶來無窮無盡的好處。於是,在那段時間裡,她力排眾議,起早貪黑、走村入戶做宣傳、搞調研,她滿心期待,帶著22個問題與領導商討,找到了當時的街道黨委書記,探討實施政策的有效路徑,爭取解決安置補償費、拆遷還遷、養老保險等諸多問題。親自登門與村民小組長、老黨員、老幹部等有家族威望、政治覺悟的人交流談心並徵求意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爭取最大支持。工作在得到街道黨委和大部分村民的認可和支持後,她便開始入戶走訪勸說群眾搬遷,通過不懈的努力,在換房籤字的那一天,胡張莊村完成了一項壯舉,僅僅用了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籤訂了95%以上的換房申請。同年,胡張莊1300多口人率先遷入華明新市鎮,創造了第一個搬遷完畢、第一個基本復墾完畢的「胡張莊速度」。許是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一心為民的堅持,她的這番借勢而為,既讓群眾得了實惠,也得到了上級的認可,讓她真正步入了領導視野。
用理想,澆灌發展的新芽,踐行錚錚誓言
2011年,楊寶玲當選為胡張莊村黨總支書記。踏上神聖的崗位,她感覺到的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身份變了,她為民服務的心思依舊沒變,肩上的擔子重了,她依然動力充足。
作為傳統的農業村,葡萄是胡張莊村的支柱產業,幾十年的種植經驗給農戶留下了寶貴財富。遷入新市鎮後,農戶離原來的田地遠了,農作帶來了極大不便。如何讓群眾搬得進、更住得起樓房?楊寶玲一直在琢磨著增收,她有著自己的主意。早早地,她便制定了五年發展規劃,按她的話說,發展「一村一品」需要科學的目標指引,也要有具體舉措,決不能讓規劃變成「鬼話」。幾年來,她到處奔波,協調爭取各項資金共計800餘萬元,用於村莊的建設;不花集體一分錢,修路4條共3萬多平米,將田間道路全部硬化;建設農業生產用房552間、倉儲庫房16間,為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前幾年,葡萄遭遇災害,楊寶玲帶著班子成員到河北、山東、漢沽等地尋找銷路,做到了葡萄減產不減收。對於解決葡萄銷售難問題,她希望能夠在改善儲存條件的同時爭取到投資,拓展深加工產業,最終通過走品牌發展的道路,建立起增收的長效機制。如今,「胡張莊玫瑰香葡萄」已經遠近聞名。
「經營傳統農業只是保本,實現轉型升級才是首選。」楊寶玲在認清形勢中尋找並把握機遇,著眼天津市農業產業化戰略部署,堅持發展葡萄產業作為「一村一品」,繼而利用現代科技提升傳統農業、打造現代都市休閒農業的發展道路。她積極推進以水、電、路、渠、耕地質量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以及機械化、設施化水平,持續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了增加交易量、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她組織農戶集資推進加工倉儲和物流配送設施建設,建設完成154棟冷庫,提高了市場交易和供給保障能力。
走近現在的胡張莊村,你會發現,她已悄然發生了變化:從收入幾近為零,成為集體年收入突破500萬元、群眾年人均純收入2萬元以上,考入大學的學子有1000元到3000元的獎勵;80%的青壯勞力得到就業安置,217名老人每人每月享受600元補貼,適齡群眾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逝去的老人將一次性得到1000元喪葬補助,60周歲以上老人生日將獲得免費的生日蛋糕,重陽節、婦女節、春節等重大節日必會開展關懷慰問,村民每人每年享受的福利至少達2000元,真正實現了「少有所教、壯有所為、老有所養、殘有所幫」。
33個年頭的工作歷程,在公與私的天平上,在帶領全村村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她留下了不平凡的足跡。處處以集體事業為重,無私忘我,拋家舍業,一心撲在工作上;始終將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責任扛在肩上,以孜孜不倦的精神踐行著自已堅守的諾言:「牢記黨的宗旨和人民的重託,真抓實幹、勤政為民,當好全村百姓的管家人。」在2015年的村隊換屆選舉中,由於工作成績突出,深得廣大選民的信任,她又以全票當選,繼續擔任胡張莊村黨總支書記。
曾經有人問她:「你這樣執著地工作圖什麼?」她說:「只要當一天的村幹部,村民的利益便是我工作的動力。」
近十年來,由於她工作成績突出,曾多次榮獲「全國計劃生育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綠色獎章」、「天津市計劃生育先進個人」、「東麗區計劃生育忠誠敬業工作者」、「華明街道優秀共產黨員」等光榮稱號。2014年,被評為「天津市最美女村官」和「天津市三八紅旗手」。今年九月中旬,作為中國唯一的婦女代表,還應邀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為「紀念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召開20周年兩代人對話」活動,並在大會上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