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譜今天推出的水產類特產,是一種極有特點、極富神秘色彩、極值得了解的冷水性淡水生物。之所以敢說這「三個極」,是因為它有三個突出特點:
說到這兒,估計有的朋友猜到了,今天特產譜的主角應該是哲羅鮭,也叫大紅魚。可以說猜對了,但也不全對。今天重點要說的,是僅存於新疆喀納斯湖的巨型哲羅鮭。關於它,有那麼多神秘的傳說,有那麼多未知的領域,那麼多人類的感慨。下面。就一起看看它的故事吧。
哈哈,這還不是最大的
世界上有幾個地方的水怪比較出名,比如英國的尼斯湖水怪、剛果的沼澤深處水怪等。在中國名氣最大的,就要屬長白山天池水怪和喀納斯湖水怪了。在喀納斯地區工作時,我對水怪的相關掌故有頗多了解。至今想來,還覺得很好玩,值得和大家分享。我概括了一下,喀納斯水怪與其它水怪相比,有三個獨特之處:
1,曾被真實地觀測到。我在當地認真看過相關記載資料,發現水怪記載由來已久,被人觀測到至少十幾次,甚至還有影像記錄。這和很多地方的水怪只是傳說不一樣,說明它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2,有群體出現的情況。喀納斯水怪形體比較大,據目擊者所說,最長的長達15米,確實有點驚世駭俗。不僅如此,還有兩個、多個一起出現的情況。可以腦補一下,那群體出現的場面,有沒有點龍王出巡的氣勢?
3,有攻擊牲畜的記載。我和住在湖邊的牧民、農民聊過。他們說,之前有小牛犢在湖邊失蹤,後來發現被水怪攻擊的痕跡。還有人說,見過湖怪一口吞掉小牛,甚至過攻擊成年牛馬的。是否真實,還有待考證。
由於上述原因,喀納斯的水怪一直被津津樂道,也有好多人前去探訪。隨著探訪和科學考察的深入,一個特殊的水產物種漸漸浮出水面,那就是巨型哲羅鮭,當地農民和漁民稱為大紅魚。1985年新疆日報就曾經在頭版刊登過「喀納斯湖發現巨型大紅魚」。後來,新疆生態學會、新疆環境保護研究院、新疆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個別專家也說,喀納斯湖怪應該就是巨型哲羅鮭。
喀納斯湖怪,真的是巨型哲羅鮭嗎?這些可以留給未來人去探索,但傳說的出現,實實在在讓巨型哲羅鮭的存在增添了神秘色彩,更受關注。
喀納斯觀魚臺,造型源於水怪傳說
先認識一下這位「湖怪」吧:哲羅鮭,在動物學上屬於背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鮭科,屬於冷水性的純淡水魚。
1,習性和分布。哲羅鮭絕大部分時間棲息在15度以下的低溫水域,而且適合比較湍急的水流。它和大馬哈魚類似,在世界上哲羅鮭在東歐和俄羅斯有一點分布,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和新疆,早些年黑龍江流域的漁民、農民對它比較熟悉。今天側重介紹的巨型哲羅鮭,目前在其他地方尚無發現,僅在新疆喀納斯有少量殘存。
2,構造和捕食。我曾親眼看過哲羅鮭的標本,很有震懾力。它頭部扁平,吻尖,口裂大,上下頜骶骨均有向內傾斜的極為鋒利的牙齒,咬合力極大。在喀納斯湖中,它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幾乎所有可以入口的東西都是捕食對象,包括水面以下的魚、蝦,岸邊的蛇、鼠,岸上的家禽家畜,水面上飛的水鳥。哲羅鮭大部分時間潛伏在遮陰的水底,一旦出動,捕食行動迅速。
3,洄遊和繁殖。哲羅鮭有洄遊的特性,每年越冬前向較深水域移動,春天開江後又回到溪流中進行繁殖。哲羅鮭作為一條貪吃魚,一年四季都在不斷捕食,但在繁殖期會有停食的現象,也有不少在生殖繁衍後就死去了。如此殘暴的湖中霸主,在傳承後代、哺育兒孫上,竟也有一份鐵血柔情,算是動物界的悲歌吧。
哲羅鮭標本,仍霸氣側漏
在傳統的農業和水產業資料中,哲羅鮭屬於是大型經濟魚類。因為它體型大,一個就可以產幾十甚至上百公斤的肉,而且肉質鮮美細膩,富有營養,異常珍貴。因此,在以往的水產捕撈中是熱門。但今天我不想展開說這些,只想多說幾句對它的保護。
如今,這個帶給我們無數神秘和遐想的魚種,正瀕臨可能滅絕的處境。現在黑龍江流域的水產捕撈中,幾乎見不到哲羅鮭了,原因就是洄遊繁殖期捕撈過度對物種造成了滅絕性損害。至於巨型哲羅鮭,在其它地方、其他國家基本沒有,在喀納斯湖也很少見了。所以,每次向別人介紹哲羅鮭的時候,我都不愛說它的開發價值和食用價值,不希望它再成為餐桌上的美味。
神秘美麗的喀納斯湖
現在,有關方面對哲羅鮭的保護越來越重視,所以但願我的擔心是多餘的。真心希望對哲羅鮭包括巨型哲羅鮭的保護措施更完善、更有力,讓「喀納斯湖怪」能夠一直存在下去,為大自然保留一個多彩的獨特的神秘物種。
我是尖貨大叔愛特產,熱愛三農,喜歡特產。如果您喜歡上述文字,歡迎點右上角關注我,也歡迎評論和轉發。
【註:《特產譜》系列文稿從創意到寫作,都是本人獨立完成的。請尊重辛苦原創,不要私自剪貼,如引用請註明出處(圖片源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