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小俗
2014年1月3日,江蘇衛視製作團隊借鑑德國的電視節目《Super Brain》模板,結合中國本土收視製作模式,開闢了一檔以展示科學與腦力為主要內容的真人秀電視節目《最強大腦》。
《最強大腦》以「讓科學流行起來」為口號,適當加入娛樂元素,通過藝術性編排與加工,讓節目更具有故事性、趣味性、觀賞性。採用「動靜結合」的舞臺道具,並運用明星元素的偶像效應,使娛樂和科學相結合,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科學。
節目籌備期透露的素人選手、明星觀察員的挑選方式:不僅要對空間感知、照相式記憶進行考核,還要經過北大等三所名校最權威的腦力測試,達到120分以上就有機會入圍。更有10%的選手需要經過核磁共振成像測試,來測試腦力控制技能。
不同尋常的節目類型與讓人大開眼界的腦力達人,還有娛樂圈的明星大咖比如張栢芝、寧靜、章子怡前來當神秘嘉賓,節目組甚至還請來了當年憑藉《來自星星的你》紅遍全亞洲的韓國巨星金秀賢。
隨著第三場國際PK賽的結束,《最強大腦》第一季完美收官。統計顯示,最後一期節目的CSM48城市收視率為2.74%,收視份額為10.42%,再度排名周五檔所有節目第一。《最強大腦》也因此榮獲2014年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文藝節目作品獎。
在這期節目中我們認識魔方牆鄭才千、魔方玩家賈立平、記憶達人王峰,還有「中國雨人」周瑋。
《最強大腦》第一期就積累了超高的人氣和品牌美譽度。以至於隨後每年1月份都會準時播出第二季、第三季,直到2018年1月份播出了第五季。
縱觀《最強大腦》在這五年中播出的這五季,你會發現,原來第二季是最精彩的一季。
為什麼這麼說呢?
縱向比較,第三季和第四季的很多選手比如王峰、王昱珩、賈立平、鄭才千等選手都是第一季或第二季湧現的優秀選手,第三季和第四季很有新面孔的參加,但能力卻遠低於這些老選手,很快就被觀眾忘記了。等於最後還是第一二季這些優秀的選手在比拼。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節目組到了第三季和第四季不斷被爆選手不和、嘉賓不和、節目組內定等黑幕,這些黑幕和黑料嚴重傷害了《最強大腦》多年積累的品牌,流失了大量《最強大腦》的忠實粉絲和觀眾。
所以到了第五季,節目組不得不重新改變了賽制——《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注意力集中在「青春大腦」上,尋找14~26歲的天才少年,「智青春」將成為貫穿本季節目的主旋律。此次海選報名人數超過十萬,可以說是囊括了來自全世界的「有智青年」。《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深入開啟的是「學霸海選」模式,經過2個多月選拔從10萬青少年中脫穎而出的100位天才少年。該節目的比賽分為百人搶位戰(晉級賽;淘汰賽)、最強大腦1 VS 1 淘汰賽(挑戰賽;淘汰賽) 、團隊單循環積分賽(團隊賽;搶位賽;團隊戰;團戰;中國夢之隊爭奪戰;中國夢之隊搶位賽)、中外夢之隊國際賽(中外 PK 賽;國際賽)四部分。
賽制不同的第五季和前幾季都沒有可比性,所以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節目好壞,收視率能給出一個很客觀的參考。在《最強大腦》前四季的平均收視率中,2015年播出的第二季顯然略勝一籌。
那麼《最強大腦》第二季到底好在哪呢?
首先,在這一季中湧現了大量能力超強的選手。比如圍觀辨水的水哥王昱珩、聽力神童孫亦廷、「迷宮行者」鮑橒、「超級變臉王」李威、「聲波捕手」李璐。
這些選手每個人都如同武林高手獨守一份武功秘籍,最厲害的要數鮑橒,最後因為沒有競爭對手而退賽。在每個領域都最頂尖的高手出現在同一個舞臺,你說精彩不精彩?
同樣是在第二季的國際賽中,日本心算界傳奇少女辻窪凜音的大位數乘除法的表演,真是驚呆了所有人。
也正是因為第二季中辻窪凜音太過霸氣的表現,直接「引」出了我們心算界的高手陳冉冉帶給我們第三季的精彩對決。
也正是因為第二季選手們能力太多突出,以至於隨後幾期的選手依舊是這幾個人來回登臺PK。甚至,到了第五季,在第二季中這些能力異常突出,表現異常優異的選手順理成章當了隊長。
其次,第二季的超強道具。127個蜂巢組成的蜂巢迷宮、真人扮演的銅人茶館、規模龐大的賽車場等。表演從室內擴展到戶外,內容更不可思議,難度更登峰造極,選手技能的展現也更多樣,增加了人臉識別能力、聽覺分析能力、辨識力、空間記憶力等。
各項比賽項目的公正公平性比較合理,是觀眾最無異議,最無爭議的一期。
最後,重磅的娛樂圈明星。第二季的節目中幾乎一集邀請一位娛樂圈大牌明星,第一期邀請明星的數量沒這麼多,後幾期邀請的嘉賓會連續錄好幾期。都沒有第二次這麼多的帥哥美女了。
儘管後來的《最強大腦》挺讓人失望的,但不可否認的,這檔節目帶給我們太多的驚喜和感動。畢竟,我們從這檔節目中認識了王昱珩、王峰、鮑橒、陳冉冉等這些牛人。還是期待《最強大腦》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意外!
你們最喜歡《最強大腦》第幾期呢?為什麼?歡迎留言討論。
(歡迎關注原創號蝸牛娛樂話,侵權必究。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