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經過中國、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六個國家。其中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都與中國是友好國家,越南近段時間與中國相處相安無事,也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新冠疫苗優先供給這些國家,首先有利於睦鄰友好,有利於中國提升與周邊國家關係。其次,有利於控制疫情,這些國家都是中國的近鄰,他們控制好了疫情,減少對中國的疫情傳播機率。第三,有利於經濟發展,周邊國家經濟穩企,對雙方經貿也是好事。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於13時17分25秒器箭分離,準確進入預定地火轉移軌道。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了解到,截至8月23日12時,「天問一號」飛行裡程8650萬公裡,距離地球927萬公裡。目前探測器飛行正常。
印度累計新冠確診病例23日突破300萬例。印度衛生部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23日8時,印度24小時內新增確診病例69239例,新增死亡病例912例,確診病例總數和死亡病例總數分別攀升至3044940例和56706例。印度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已連續多日保持全球第一,遠超美國和巴西。
國際隧道和地下空間協會主席嚴金秀22日表示,我國穿江越海隧道科技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嚴金秀在穿江越海超大斷面盾構隧道建造技術高端論壇上說,中國是世界上隧道數量最多、建設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高速鐵路隧道技術體系已基本形成,穿江越海水下隧道建造技術、艱險山區複雜地質條件長大隧道建造技術等取得很大進展,隧道掘進機研發與製造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中鐵隧道局集團總工程師洪開榮表示,以近日貫通的國內最大直徑越海盾構隧道——汕頭海灣隧道為例,這一隧道填補了國產盾構水下大斷面隧道施工的空白,表明我國的大盾構隧道建造技術和裝備製造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
汕頭海灣隧道於2015年2月開工,2020年8月7日隧道雙線貫通,攻克了海底孤石、8度地震烈度區等世界級施工難題。
近日一項由澳大利亞伊迪斯考恩大學主導的研究發現,經常食用花菜、捲心菜和抱子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的老年婦女主動脈上鈣大量積累的可能性更低,這也意味著她們患上中風、心臟病的風險更低。
主導該研究的伊迪斯考恩大學勞倫·布萊克肯霍斯特博士解釋說:「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的維生素K可能與抑制我們血管中發生的鈣化過程有關。」他同時表示,為了維持身體全面健康,人們還需每天進食多種蔬菜,而不僅限於十字花科蔬菜。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普達措國家公園生態教育基地改造項目策劃專家評審會上獲悉,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將打造我國內地首座國家公園生態圖書館——碧塔海生態圖書館。
碧塔海生態圖書館屬於普達措國家公園生態教育基地改造項目之一,位於一般控制區,將依託碧塔海國家重要溼地優美的生態景觀、豐富的生態教育資源,以及碧塔海餐廳現有設施改造而成。在環境營造上融入普達措——「普度眾生到達幸福彼岸,進入世外桃源」的美好寓意,在內容填充上匯集以藏文化生態智慧為核心的國內生態文明領域各類書籍,在布展細節上穿插藏八寶、中甸葉須魚等普達措國家公園特色元素,通過外塑形象、內實產品,建設雪域高原上集閱讀、文創、休憩等功能於一體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生態圖書館。
資料顯示,以色列是全球樹木總數逐年增加的兩個國家之一,發達的滴灌技術確保了多數樹木的水供應。然而,在一些沒有或不容易安裝滴灌系統的地方,為保障樹木存活,人們採用了美國Treegator公司生產的慢澆灌水袋。單個水袋可為樹幹直徑為3—8釐米的樹供水,每周注水1—2次;兩個水袋用於10—20釐米粗的樹。水袋澆灌樹木的方法不僅節水,還省時、省錢。
來源:科技日報、澎湃新聞、新華社、科學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