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運動

2020-04-10 孤獨的夜歸者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裡。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然而地球的運動不僅僅只有這兩種形式。地球的運動可以分為幾下幾種形式:

地球的運動

1、自轉

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地球自轉,也是經歷一凡波折。人們本來不知道地球是不是有自轉,直到16世紀,哥白尼發現,在計算行星位置的時候,假定地球每天自轉一周比起假定地球不動而整個天空轉動要來得方便,所以大家就接受地球自轉的說法了.但是這種接受並不算是真正的知道,因為沒有得到有證據的證明.
真正從實驗上證明地球自轉要一直等到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傅科(1819—1868)做的傅科擺實驗.他做了一個巨大的單擺,讓它擺動,發現單擺在下方的沙盤上畫出的痕跡緩慢地變化方向,說明擺動平面相對於地面在轉動,而根據動量守恆原理,擺動平面在空間中的位置是不變的,所以證明了是地球本身在轉動. 從這以後,人們才算是真正地知道了地球有自轉.

2、公轉

地球被太陽的引力控制在一個軌道上繞著太陽運行,日地平均距離是1.49億千米,在一年內饒了一個約9.4億千米的大圓周。平均一小時走10.7萬千米,一秒要走30千米。正因為有了公轉,使我們有了季節、歲月的循環。

3、月角差

因為有月亮的存在,它把地球拉出繞太陽的運行的軌道。事實上這個理想的軌道是地球和月亮兩個天體的重心所走的,地球繞著這個重心每月轉一周。這重心離地心約有4660千米,所以在地面下1700千米的地方,並常和月亮在相同的一邊。所以我們的地球相當於繞著在自己內部轉動。地球的這種運動效果使得我們看見太陽有一種周期性的大小和位置的變化。在新月時太陽要比在滿月時小一些,上下兩弦月時,太陽好像離開了自己的位置,這個移動的距離可以達到太陽直徑的1/150。

4、歲差

地球的自轉軸指向天空的一點,在一年裡常指向那相同的一點。但是,地軸並不是絕對固定的,它緩慢地移動,以大約26,000年的周期掃掠出一頂角為47°的一個圓錐。這就導致沒有一顆星永遠擁有北極星的稱號。

5、章動

由於日、月等天體特別是月球對地球赤道突出部分的吸引作用,在地軸繞黃極的運動為26000年的長期進動(即"歲差")中,還存在許多周期不同、振幅各異的微小變幅,其中在它的平均位置上附加了一種短周期的擺動,即周期小於或等於月球交點周期18.61年,振幅為9.211″(稱為"章動常數")的擺動,稱為章動。其運動形態表現為沿地球進動圓形軌道作波浪式的曲線運為。

6、黃赤交角的變化

黃道和赤道的交角緩慢變化。這個夾角現在是23°27′,但這個夾角政治逐漸的變小,運行一萬年又會大起來。

7、偏心率的變化

地球圍繞太陽所作的曲線不是正圓,而是稍扁的橢圓。隨著不同的世紀,這個橢圓是多是少地接近正圓。如2.4萬年以後,地球距離太陽將經常一樣遠,它的軌道無所謂近日點和遠日點。其在季節和氣候上會發生一種長期的影響。

8、近日點的長期變化

由於行星的一般影響,它使地球軌道的長軸又叫拱線發送旋轉,使近日點和遠日點沿著軌道而運行。因此在連續兩年裡,長軸並不保持一個絕對相同的方向。

9、攝動

由於行星變化和吸引力引起幹擾地球的公轉軌道

10、其他

因為太陽圍繞太陽系的公共重心而運動,這樣就移動了地球公轉的中心。以及地球隨著太陽在銀河系裡轉動。最後,地球本身也在改變自己的形態。

相關焦點

  • 地球奧秘大百科——地球的運動
    地球上的季節站在地球上,感覺它似乎是穩定不動的,其實作為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地球也在不斷地運動著。像其他同伴那樣,地球的運動同樣具有自轉和公轉兩種形式。地球的公轉是地球圍繞太陽在一個橢圓軌道上的轉動,方向從北半球看是逆時針方向;地球的自轉是地球圍繞地軸的轉動,方向是自西向東。由於地球轉動具有相對穩定性,所以人類生活歷來都用公轉和自轉作為計時的標準。公轉一圈的時間是一年,自轉一圈的時間是一天。自轉產生了地球上黑夜與白晝,公轉以及地球自身地軸的傾斜則產生了一年四季的變化。
  • 淺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關於地球的運動意義,是與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不相分離的,在了解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地球自轉就是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公轉就是地球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像地球的自轉具有其獨特規律性一樣,由於太陽引力場以及自轉的作用,而導致地球的公轉。
  • 地球有可能以光速運動嗎?若地球以光速運動,人類將會經歷什麼?
    引言:宇宙已不斷膨脹130多億年,在它的影響下,地球運動速度正不斷提高,若未來地球以光速運動,人們的生活將發生什麼變化?說到光速,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在物理學定義中,光速的數值為3*10^8m/s。
  • 地球在太陽系裡運動,太陽在銀河系裡運動,銀河系是怎麼運動的?
    在我們所處的宇宙中,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靜止的,每時每刻宇宙萬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做著運動,當我們在享受各種歲月靜好的時候,其實地球正載著我們以大約每秒鐘30公裡的速度圍繞著太陽公轉,每當地球完成一次公轉,地球上就過了一年。
  • 月球圍繞地球的運動(圖)
    月球從她誕生之日起就永恆地圍繞著地球旋轉,同時地球和月球構成一個行星系統——地月系統,一起圍繞著太陽運動。     仔細觀察,我們很自然地會注意到月球在星座間的移動,我們把它在星空中移動的軌跡稱為「白道」。
  • 地球圍繞太陽運動,太陽圍繞銀心運動,那銀河系圍繞什麼運動?
    但宇宙在出現後同時在不斷膨脹,而我們今天賴以生存的地球還有看到的所有物,都是在這個膨脹的過程中出現的。同時,這些形成的天體,星系等物質基本上都能夠維持穩定的運動,這也是至今為止,宇宙在爆炸後不會變成「死寂」的原因。在古人時期,人們認為地球就是宇宙,天上的月亮還有繁星都是圍繞地球轉動的,因此科學家歐多克斯就提出了「地心說」的說法。然後再經過時間的推進,社會上又出現「日心說」的說法。
  • 月球上看太陽和地球的運動,與地球上看太陽和月球的運動一樣嗎?
    就算是在太陽系範圍內,關於地球、月球以及其他行星的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也已經令很多人覺得十分有難度,不容易想像。今天,我們就從地球的自轉開始說起,來聊聊天體的運動以及天體的視運動。地球的運動十分複雜,其中最基本的運動包括圍繞著地軸的「自轉運動」和圍繞著太陽(實際上上太陽和地球的公共質量中心)的「公轉運動」。
  • 地球板塊運動之謎被破解 大陸出現致板塊運動
    科學家從一個世紀前就開始探尋是什麼力量從什麼時候開始推動板塊運動。如今,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已經揭開了謎底,並將相關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西班牙《阿貝賽報》9月18日報導稱,研究人員指出,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板塊運動的行星。
  • 地球相對於宇宙空間的運動速度是多少?
    ——卡爾·奧諾雷我們知道地球在太陽系中是如何運動的,也知道我們在銀河系中是怎樣運動的,那麼我們在宇宙中是怎樣運動的?地球在太陽系和銀河系中的運動我們生活在地球上,萬有引力把我們牢牢的束縛在地球表面,當我們坐著或者躺下來休息的時候,通常會認為自己靜止不動,然而當我們走出地球,在太陽系的層面上,我們會看到地球就像一艘宇宙飛船,正在以極高的速度在太陽系中飛馳。
  • 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實運動軌跡是怎樣的?
    在地球上,我們感覺地球表面相當平穩。然而,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非常快,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超光速了,而且運動方式非常複雜。那麼,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方式是怎樣的呢?地球的運動速度到底有多快?作為太陽的行星,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平均運動速度為每秒30公裡,繞行一圈的時間為1年。
  • 填圖記憶與測試——地球運動
    填圖記憶與測試——地球運動填圖記憶1、地球的自轉: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晝夜也隨著交替,這種自然現象是地球的自轉造成的。地球的自轉是指地球繞著地軸的旋轉運動。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為24小時,也就是一天。2、晝夜現象的原因: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白晝;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 走近地球板塊運動:滄海桑田的締造者
    地球表面處於不停歇的變化之中,高山變為大海,沙漠變成綠洲。在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現象背後就是板塊運動。地球的巖石圈分裂成許多塊,像泡沫塑料一樣漂浮在軟流層上,就是我們所說的板塊了。地球上有六個大的板塊和很多小板塊,板塊的邊界互相碰撞,導致了火山和地震活動。
  • 不同視野的月球、地球、太陽運動軌跡
    看看各種認識下的太陽、地球、月球運動軌跡就知道是什麼答案了。  一、地面上的一般人來看,星星、太陽、月球每天都會從東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周而復始一年又一年。星星、太陽、月球都是從東方冒出來的,到西方消失,因此古代的中國產生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和哲學構想,月亮、太陽是中國《易》經陰陽邏輯認識形成的基礎。這種認識的地面與天空共同組成了一個人們很難達到邊際的空間。
  • 運動物體都存在地球自轉慣性
    凡是運動的物體都存在旋轉運動。這種旋轉運動與地球運動慣性密切關聯。我這個觀點可能會遭遇到很多學者反對。他們會說,我們每天到處行走,但是,我們並沒有發現自己在做什麼無意識下的旋轉運動,看不出與地球運動有什麼聯繫。實際上,不僅僅是運動中的人,還有動物,甚至包括汽車、火車在運動中都會做旋轉運動,只是表現得非常不明顯而已。
  • 高中地理篇55:地球的運動
    高中地理篇55: 地球的運動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 是不是因為地球的自轉運動,才產生了地球的「晝夜交替」現象?
    所謂「晝夜」其實就是指「白晝」和「夜晚」,是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最為常見的地理現象,「晝夜交替」就是指地球表面白晝和夜晚的交替現象,晝夜交替一次也就是一天,我們稱為一個太陽日,時間為24小時,當然南北極圈以外有極晝極夜現象的地區除外。我們都知道「晝夜交替」現象是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之一,那麼是不是因為地球的自轉運動,才產生了地球的「晝夜交替」現象呢?
  • 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地球在運動呢
    地球和所有天體都在高速運動,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呢? 事實上,只要使用一個小彈簧天平或傅科擺,地球高速旋轉的現象就能被充分揭示出來。傅科擺是直觀的,但難以理解。彈簧秤更容易理解,也更直觀。 傅科擺是由地球自轉的科裡奧利力引起的一種現象,它圍繞振蕩中心旋轉。
  • 2019初中地理知識點:地球的運動
    · 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 地球自轉: 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關於地球自轉的各種理論目前都還是假說。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5米/秒。地球自轉一周耗時23小時56分,約每隔10年自轉周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 高中地理秋分中的地球運動知識點
    地球運動自轉:地球的自轉是一種繞軸的旋轉運動,地球自轉的軸稱為地軸,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A、水平運動物體方向偏移的規律:由於地球自轉,沿地表做水平方向運動的物體,其運動方向會發生偏轉。B、地轉偏向力:把促使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發生偏轉的力成為地轉偏向力。只在物體相對地表做水平運動時才產生,只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並不改變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地轉偏向力的方向與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相垂直,南左北右。
  • 地球繞日公轉以及太陽的周年視運動
    01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所以視地球離太陽的距離有近日點和遠日點區分。地球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點,即橢圓軌道的長軸距太陽較近的一端,稱為近日點。在近代,地球過近日點的日期大約在每年一月初,此時地球距太陽約為14710萬千米,通常稱為近日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