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懂Linux內核中Percpu變量的實現

2021-01-08 51cto

我們在使用各種程式語言進行多線程編程時,經常會用到thread local變量。

所謂thread local變量,就是對於同一個變量,每個線程都有自己的一份,對該變量的訪問是線程隔離的,它們之間不會相互影響,所以也就不會有各種多線程問題。

正確的使用thread local變量,能極大的簡化多線程開發。所以不管是c/c++/rust,還是java/c#等,都內置了對thread local變量的支持。

但你知道嗎,不僅是在程式語言中,在linux內核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機制,用來實現類似的目的,它叫做percpu變量。

percpu變量,顧名思義,就是對於同一個變量,每個cpu都有自己的一份,它可以被用來存放一些cpu獨有的數據,比如cpu的id,cpu上正在運行的線程等等,因該機制可以非常方便的解決一些特定問題,所以在內核編程中被廣泛使用。

好奇的你們肯定都在問,它是怎麼實現的呢?

我們先不管細節,先來看一張圖,這樣從全局的角度來了解下它的實現。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源文件中通過DEFINE_PER_CPU的方式,定義了很多percpu變量,這些變量根據vmlinux.lds.S中的相關定義,會被linker聚合在一起,然後放到最終vmlinux文件的,一個名叫.data..percpu的section裡。

這些變量的地址也是被特殊處理過的,它們從零開始依次遞增,這樣一個變量的地址,就是該變量在整個vmlinux的.data..percpu區裡的位置,有了這個位置,然後再知道某個cpu的percpu內存塊的起始地址,就可以很方便的計算出該cpu對應的該變量的運行時內存地址。

linux內核在啟動時,會先把vmlinux文件加載到內存中,然後根據cpu的個數,為每個cpu都分配一塊用於存放percpu變量的內存區域,之後把vmlinux中的.data..percpu section裡的內容,拷貝到各個cpu的percpu內存塊的static區域裡,最後將各percpu內存塊的起始地址放到對應cpu的gs寄存器裡。

到這裡有關percpu變量的初始化工作就已經結束了。

當我們在訪問percpu變量時,只需要將gs寄存器裡的地址,加上我們想要訪問的percpu變量的地址,就能得到在該cpu上,該percpu變量真實的內存地址。

有了這個地址,我們就可以方便的操作這個percpu變量了。

上圖中重點描述的是那些,在內核編譯期就已經確定的percpu變量,這些變量是靜態的,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動態的增加或減少的,所以它們在內核初始化時,就直接被拷貝到了各個percpu內存塊的static區。

除了這種靜態percpu變量,還有另外兩種percpu變量。

其中一種是內核模塊中的靜態percpu變量,它雖然也是在編譯期就能確定的,但由於內核模塊動態加載的特性,它不是完全靜態的,內核為這種percpu變量在percpu內存塊中單獨開闢了一個區域,叫reserved區,當內核模塊被加載到內存時,其靜態percpu變量就會在這個區域分配內存。

另外一種percpu變量就是純動態的percpu變量,它是在運行時動態分配的,它使用的內存是上圖中的dynamic區。

static區的大小是在編譯期就算好的,是固定不變的,reserved區也是固定不變的,但其大小是預估的,dynamic區是可以動態增加的。

雖然這三種percpu變量的分配方式不同,但它們的內在機制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所以這裡我們只講內核裡的靜態percpu變量,對其他兩種方式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內核源碼自己研究下。

下面我們就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看下percpu變量到底是怎麼實現的。

上圖中的current表示要獲取當前線程對象,它其實是一個宏,具體定義如下:

由上可見,current獲取的當前線程對象其實是一個名為current_task的percpu變量。

在get_current方法中,通過this_cpu_read_stable方法,獲取屬於當前cpu的current_task。

this_cpu_read_stable方法其實也是一個宏,它全部展開後是下面這個樣子:

在這裡,我們先不講宏展開後各語句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先跑個題。

讀過linux內核源碼的同學都知道,在linux內核中,宏使用的非常多,且比較複雜,如果我們對自己進行宏展開的正確性沒有信心的話,可以使用下面我介紹的這個方式,使用它,你可以非常容易的得到任意文件宏展開後的結果。

我們知道,一個程序的構建分為預處理、編譯、彙編、連結這些階段,而宏展開就發生在預處理階段。

各個階段在完成後,一般都會生成一個臨時文件給下一階段使用,這些臨時文件默認是不會保存到磁碟上的,但我們可以通過指定一些參數,告知gcc幫我們保留下來這些臨時文件,這樣我們就可以查看各個階段的生成內容了。

依據該思路,我們只要在編譯比如上面的net/socket.c文件時,加上這些參數,我們就能得到這些臨時文件,也就可以查看其預處理之後的宏展開是什麼樣子的了。

但是,如果只是為了查看單個文件的宏展開後結果,就保存下整個內核中,所有源文件編譯時的臨時文件,這是非常耗時且不划算的,那有沒有辦法可以想查看哪個文件的宏展開,就單獨編譯一次那個文件呢?

還真有。

其實說起來該方法也很簡單,我們只需要知道編譯某個文件時使用的編譯命令是什麼,這樣當我們需要查看這個文件的宏展開時,再使用這個編譯命令,且加上一些特定的參數,再編譯一遍,這樣就能得到該文件編譯過程中,各階段的臨時文件了。

那如何找到編譯各個源文件時使用的命令呢?

這個內核其實已經幫我們做好了。

當我們在編譯內核時,內核中每個文件被編譯時使用的命令,都會保存到一個對應的臨時文件裡,比如上面net/socket.c文件的編譯命令就保存在下面的文件裡:

net/socket.c的編譯命令就是上圖中的第一行,從gcc開始到該行結束的部分。

這個編譯命令夠複雜吧,但我們不用管,我們只用知道,使用該命令,就可以將net/socket.c編譯成net/socket.o。

現在我們在該命令的基礎上,加上-save-temps=obj參數,告知gcc在編譯時保留下各階段的臨時文件,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由上可見,加上-save-temps=obj參數後,該編譯過程多生成兩個文件,而net/socket.i就是gcc預處理之後的文件。

打開net/socket.i,並找到我們需要的get_current方法:

看上圖中的選中部分,其內容和我們自己宏展開後的結果,是完全一樣的。

這個方法還不錯吧。

當然,我們還可以通過反編譯的方式,進一步確認下宏展開後確實是這樣:

由上可見,宏展開後其實主要就是一條mov指令,其中current_task變量地址的值為0x16d00。

該指令的意思是,將gs寄存器裡的地址,和current_task的地址相加,然後將相加後地址指向的內存空間裡的值,移動到rax裡。

這個和我們上面提到的,percpu的實現機制是一致的。

好,我們回到上文中斷的部分,來繼續看下get_current方法裡宏展開後各語句的意思。

上文講到,get_current方法裡的this_cpu_read_stable方法宏展開後主要是一條asm語句,可能有些同學對該語句不太熟悉,它其實並不是c語言標準規範裡的語法,而是gcc對c標準的擴展,通過asm語句,我們可以在c中直接執行彙編指令。

有關其詳細的語法規則,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https://gcc.gnu.org/onlinedocs/gcc/Using-Assembly-Language-with-C.html#Using-Assembly-Language-with-C

不關心細節的同學可以不用去看具體語法,我們只要知道該asm語句的意思是,獲取current_task的地址,將該地址與gs段寄存器裡的基礎地址值相加,得到一個最終的地址,然後通過mov指令,將該最終地址指向的內存的值,放到pfo_val__變量裡。

該指令執行完畢後,pfo_val__變量裡存放的值,就是當前cpu執行的當前線程對象struct task_struct的地址,也就是說,pfo_val__變量為當前正在執行的線程對象的指針。

那為什麼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的就是當前cpu正在執行的當前線程對象的指針呢?

這個其實上文我們已經講過了,關鍵點在於gs寄存器中存放的是當前cpu的percpu內存塊的起始地址,而current_task的地址表示的又是,current_task變量在任意percpu內存塊的位置,所以這兩個地址一相加,得到的自然就是當前cpu的current_task變量的當前值了。

理論上是如此,不過我們還是通過源碼角度再看下。

首先我們來看下current_task變量的定義:

DEFINE_PER_CPU還是一個宏,其展開後如下:

在宏展開後的變量定義中,最重要的是指定該變量的section為.data..percpu。

我們再看什麼地方使用了這個section:

由上圖可見,PERCPU_INPUT宏裡使用了該section,而PERCPU_INPUT宏又被下面的PERCPU_VADDR宏使用。

我們再來看下PERCPU_VADDR宏在哪裡使用:

由上可見PERCPU_VADDR宏又在vmlinux.lds.S文件中使用。

vmlinux.lds.S是一個連結腳本,在連結階段,linker會根據vmlinux.lds.S裡的定義,把相同section的內核變量或方法,聚合起來,放到最終輸出文件vmlinux的對應section裡。

比如上面的PERCPU_VADDR宏就是說,把所有源文件中的屬於各種.data..percpu section的變量提取出來,然後依次放入到輸出文件vmlinux的.data..percpu的section中。

上圖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調用PERCPU_VADDR時,傳入的vaddr參數是0,它表示vmlinux中.data..percpu section裡存放的變量地址是從0開始,依次遞增的。

這個我們之前也說過,該地址是用來表示該變量在.data..percpu section裡的位置,也就是說,該地址表示的是該變量在運行時的,各cpu的percpu內存塊裡的位置。

vmlinux裡.data..percpu section存放的變量地址是從0開始的,這個我們可以通過__per_cpu_start的值得到確認: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__per_cpu_load的地址值是正常的內核編譯地址,它用來指定,當vmlinux被加載到內存後,vmlinux裡的.data..percpu section所處內存的位置:

綜上可知,PERCPU_VADDR宏的作用是,將所有源文件中屬於各個.data..percpu section的變量聚合起來,然後依次放到輸出文件vmlinux的.data..percpu section中,且section中的變量地址是從0開始的,這樣這些變量的地址就表示其所處的該section的位置。

另外,PERCPU_VADDR宏裡還定義了三個地址值:

__per_cpu_load表示當vmlinux被加載到內存時,vmlinux中的.data..percpu section所處內存位置。__per_cpu_start的值是0。__per_cpu_end的值是vmlinux中的.data..percpu section的結束地址。

這樣通過__per_cpu_load就可以知道當vmlinux被加載到內存時,.data..percpu section所處位置,通過__per_cpu_end - __per_cpu_start,就可以知道.data..percpu section的大小。

由上可見,內核中的percpu變量佔用內存大小差不多是170KiB。

到這裡,有關percpu變量的所有準備工作都已做好,下面我們來看下,在內核vmlinux文件啟動過程中,它是怎麼利用這些信息,為各個cpu分配percpu內存塊,初始化內存塊數據,及設置內存塊地址到gs寄存器的。

通過搜索__per_cpu_load, __per_cpu_start, __per_cpu_end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內存分配工作是在setup_per_cpu_areas方法裡完成的:

該方法的文件路徑和大致樣子就如上圖所示,為了方便查看,我刪除了很多不必要的代碼。

由於該方法的邏輯非常複雜,這裡我們就不詳細講解每行代碼了,只看些關鍵部分。

該方法及相關方法的主要作用是為每個cpu分配自己的percpu內存塊:

然後將vmlinux的.data..percpu section拷貝到各個cpu的percpu內存塊裡:

這裡的ai->static_size就是__per_cpu_end減去__per_cpu_start的值。

最後設置各cpu的percpu內存塊的起始地址值到各自cpu的gs寄存器裡:

上圖中需要注意的是gs寄存器的設置方式,我們知道,在x86_64模式下,段寄存器CS, DS, ES, SS基本上是不用了,FS和GS雖然還在用,但使用傳統的mov指令等方式設置FS和GS值,支持的地址空間只能到32位,如果想要支持到64位,必須通過寫MSR的形式來完成。

這個在AMD官方文檔裡有詳細說明:

在設置完gs寄存器的值後,我們再回頭來想想,內核是如何獲取當前cpu的current_task變量的地址值的呢:

mov %gs:0x16d00, %rax

現在這行代碼的意思你就完全明白了吧。

到這裡,percpu部分的內容就已經完全講完了,但有關如何獲取當前cpu正在運行的當前線程的current_task值,還有一點沒講到。

我們知道,一個cpu是可以運行多個線程的,如果想要讓current_task這個percpu變量,指向當前cpu的當前線程,那在線程切換的時候必須要更新一下current_task:

如上。

現在,有關percpu變量的知識,你是否已經完全了解了呢,如果還有疑問,可以再去看看文章開始我畫的那張圖,或者給我留言,我們可以一起討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卯時卯刻」,可以通過以下二維碼關注。轉載本文請聯繫卯時卯刻公眾號。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

武曉燕

TEL:(010)68476606】

點讚 0

相關焦點

  • Linux2.6內核驅動移植參考
    /etc/modules.conf配置,現在在代碼中就可以實現。 需要在多個文件中包含linux/module.h>時,不必定義__NO_VERSION__ 老版本:在多個文件中包含linux/module.h>時,除在主文件外的其他文件中必須定義_ _NO_VERSION__,防止版本重複定義。
  • 從串口驅動到Linux驅動模型,想轉Linux的必會!
    這就是傳說中的串口控制臺。。這個串口的指令功能是由Uboot本身完成的。並不是linux下的串口驅動。引入此圖旨在讓讀者感性的認識到串口控制臺的功能是什麼。下面正式開始對串口打開。發送。接收函數的分析。這裡向前引用一個函數。就是linux內核中幾種2440晶片通用的串口發送函數s3c24xx_serial_start_tx。
  • 升級Ubuntu Linux 內核的幾種不同方法
    這裡提到的所有方法只在 Ubuntu 中測試過。我們並不確定這些方法是不是也能適用於其他 Ubuntu 的特色發行版(如:Xubuntu)和衍生發行版(如:Linux Mint)。第一部分:需要重啟的內核升級以下方法需要你重啟系統以便新的內核生效。以下所有方法都建議在個人系統或測試系統中進行。
  • 在VIM中實現對嵌入式軟體的調試
    因此,在VIM中實現對嵌入式軟體的調試,我們便得到了一個高效、穩定的嵌入式Linux的開發環境。1 gdb對嵌入式軟體的調試模式 許多非Linux的嵌入式系統已經在使用gdb與gdbstub對目標板進行遠程「交叉調試」;然而,因為Linux內核實現了ptrace()系統調用,所以在對嵌入式應用程式進行調試的時候並不需要gdb stub,而採用gdb套件提供的gdb伺服器來對目標板上的嵌入式應用程式進行調試。
  • 「正點原子Linux連載」第四十二章新字符設備驅動實驗
    cdev_add(&testcdev, devid,1); /* 添加字符設備 */示例代碼42.1.2.2就是新的註冊字符設備代碼段,Linux內核中大量的字符設備驅動都是採用這種方法向Linux內核添加字符設備。
  • 從RTOS到Linux的應用移植
    Google公司在2007年11月發布的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正是基於Linux內核的作業系統,使得Linux在數字行動電話業取得跨越式發展。  筆者在從臺式頻譜儀到手持式頻譜儀的項目研發中實現了RTOS到Linux的應用移植。本文介紹了整體的設計思路和一些關鍵問題的實現細節。
  • 嵌入式Linux設備驅動開發之:實驗內容——test驅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7106.htm1.實驗目的該實驗是編寫最簡單的字符驅動程序,這裡的設備也就是一段內存,實現簡單的讀寫功能,並列出常用格式的Makefile以及驅動的加載和卸載腳本。讀者可以熟悉字符設備驅動的整個編寫流程。
  • ARM64 Linux 內核頁表的塊映射
    作者 | 宋寶華 責編 | 張文頭圖 | CSDN 下載自視覺中國內核文檔 Documentation/arm64/memory.rst 描述了 ARM64 Linux 內核空間的內存映射情況,應該是此方面最權威文檔。
  • 基因編輯原來是這麼回事,一張圖看懂了
    基因編輯原來是這麼回事,一張圖看懂了 11月26日,來自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被編輯,她們出生後即能抵抗愛滋病。
  • 一張圖看懂嫦娥四號
    一張圖看懂嫦娥四號
  • 【連載】嵌入式Linux開發教程:Linux內核
    在軟體中採用了使用GPL協議的產品,該軟體產品也必須採用GPL協議,即必須開源,這是GPL所謂的「傳染性」。獲取Linux內核源碼的網址為:http://www.kernel.org,在這裡能夠下載各版本的內核源碼,包括測試版和最新穩定版。Linux的吉祥物是一隻名叫Tux的企鵝,看起來像穿了一件晚禮服的企鵝,如下圖。
  • 一張圖教你看懂驗光單,視力檢查
    一覽圖全解釋圖,一張圖教你看懂驗光單。此驗光單的表達:右眼:+1.50DS;左眼:+0.75DS/+0.75DC×78°大家看懂了嗎?沒看懂的話可以聽小視頻講解。
  • 實戰經驗吐血推薦:怎樣在Linux環境下輕鬆實現基於I2C總線的EEPROM...
    因此,開發I2C總線設備驅動程序除了要涉及一般Linux內核驅動程序的知識外。還要對I2C總線驅動的體系結構有深入的了解。筆者在開發過程中使用設備型號為AT24C01A的EEPROM來測試I2C總線驅動。  2工作原理概述  在介紹I2C總線結構之前。要搞清楚兩個概念:I2C總線控制器和I2C設備。
  • 星球圖說 | 一張圖看懂全球數字貨幣監管態度
    如何適配現行的中心化商業環境和金融監管規則,如何平衡安全、穩定、高效、低成本與隱私保護,如何顧全實體經濟中各參與方的利益……都是各國政府與監管部門持續思考的問題。 放眼世界,各國對數字貨幣、ICO、交易所的相關政策不盡相同。目前,至少有 23 個國家和地區表示支持比特幣,16 個國家和地區在積極監管 ICO,26 個國家和地區宣稱將由央行發行「國家數字貨幣」。
  • linux下安裝虛擬機,完美在linux系統下運行通達信軟體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使用linux系統,現在很多的國產作業系統都是基於linux內核上的。雖說不少的軟體都可以運行在linux的系統上。但是對於股票軟體來說在linux上的使用是一個硬傷。能夠運行在linux下的國內股票軟體少之又少。
  • 一張圖看懂亞克力(PMMA)
    相關閱讀:一張圖看懂聚碳酸酯
  • Linux系統的Linux應該怎麼讀?正確讀法在這裡,很多人都讀錯了!
    「Li」中「i」的發音類似於「Minix」中「i」的發音,而「nux」中「u」的發音類似於英文單詞「profess」中「o」的發音。2、依照國際音標應該是/'linэks/——類似於「裡訥克斯」。但是,由於Linus Torvalds本人是芬蘭人,所以他的Linux讀音不是/'linэks/,而是/'liniks/.。
  • 在uClinux環境下實現虛擬區域網
    ΜClinux對Linux內核的原始碼進行了重新編寫,以緊縮和裁減基本的代碼。所以它的內核非常小,僅有512KB,加上相關的工碼。所以它的內核非常小,僅有512KB,加上相關的工具還不到900KB但,μClinux仍然保持了Linux作業系統的主要優點,如穩定性好、有強大的網絡功能和出色的文件系統支持等能力。
  • 一張圖讓你看懂怎麼打手槍!
    範冰冰為什麼喜歡李晨,他用什麼吸引了範冰冰/屌絲的你該如何逆襲/馬來西亞指責拍裸照引發地震,帶你盤點那些各國風俗旅遊禁忌/花費1億玩傳奇,盤點那些網遊中的第一土豪/五萬也能擁有房車/一張圖就讓你看懂現代科技!不得不說人類真是太偉大了。還等什麼,讓你的WIFI緩衝一會兒,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動態圖吧。
  • Linux提權的幾種常用方式
    在滲透測試過程中,提升權限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攻擊者往往可以通過利用內核漏洞/權限配置不當/root權限運行的服務等方式尋找突破點,來達到提升權限的目的。1、內核漏洞提權提起內核漏洞提權就不得不提到髒牛漏洞(Dirty Cow),是存在時間最長且影響範圍最廣的漏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