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昨天推出「抖音成功學三部曲」之一—《墨菲定律》之後,有位讀者在文章下面留言說:親測無效~還是吸引力法則更靠譜……每次心裡有想實現的願望都會實現 而這個什麼墨菲定理基本是騙人的 無非就是人為——讀者評論
本著對書的好奇精神和對讀者的負責精神,昨天下午筆者去找來這本書讀了一下。篇幅不多,但是內容更加簡介。因為全書的體系是提出三個法則並反覆論證這三個法則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這本書的內容是作者稱自己可以和「超現實世界」來的一群名為「亞伯拉罕」的人通過意念交流,來闡釋了宇宙中三個永恆的法則(書中解釋只有這三個法則是萬能的,其他的我們認為的法則具有局限性因而不能稱之為法則)。掌握了這三個法則,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一切。
吸引力法則:相似的事物互相吸引!你關注什麼,就會將什麼吸引進你的生活。 任何你給予能量和關注的事物都將來到你身邊。 因此,如果你堅持關注生活中美好的、正面的事物,你就會自動地將更美好和正面的事物吸引入你的生活; 如果你關注不好的和負面的事物,那麼更多不好和負面的事物就會被你吸引過來。工作坊: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手機快樂的元素,帶入到你的思維裡。當你的思維裡充滿著你想要的生活和未來時,你註定得到。三大法則分別是:1:吸引力法則2:有意創造的科學3:接納的藝術。如果不能全面領會和運用前一條法則,則不能理解和運用後一條法則。
筆者註:這個法則的意思就是說你想的東西會被你吸引,無論積極的或者反面。可以引進」墨菲定理「:怕什麼來什麼。的原因就是你去想這個怕的事件了,所以他被你吸引來了。
第二條法則是:有意創造的科學。它有兩個部分:一方面,是你對你想要事物的渴望;另一方面,是對思想所創造結果的語氣、信念或者接納。因此如果你說「我想要一輛全新的紅色小汽車",那麼在思想的作用下,你已經啟動了紅色小汽車的創造。你對這個想法關注越多,越能產生純粹的想像,仿佛紅色小汽車已經出現在生活之中,而你對此更加興奮不已。一切你興奮不已,或者紅色小汽車的想法讓你感受到強烈的積極情緒,這輛車就會迅速地出現在你的身邊。而同時運用「工作坊」,使你的思維裡都是積極向上的,所以未來就一定是陽光的!
且你在思想上創造了它,又為此感受到連烈的積極情緒,它-定會更快地出現。它已經創造出來,它就在那裡,想要擁有它,你只需要接納它。通過你的預期,你的信念,順其自然地,你便接納了它,但是如果你懷疑,比如說你會想「太貴了」這就抑制了自己的創造。所以有了這個想法之後,要往正面的去想。而你如果想的消極的方面,這會讓你不舒服,就要立刻停止思考,然後調整思維,繼續想正面的。
第三個法則是接納的藝術:我展示自己的本來面貌,並且對此很滿意,快樂的接納自己。而你也在展現自己的本來面貌,它可能與我的本來面貌有所不同,但它仍然是很好的……如果我只關注如何步調一致,那麼必將走向一個終點,而不是可持續性的創造。
由於這本書的來源不是唯物主義,所以筆者在轉述中很少有揣測的成分。所以您看到的上面關於三大法則的解釋都是從原書中摘錄出來的。在這裡再連貫的總結一下,以便於您的理解。
因為相似的事物相互吸引(包括思想),所以我們要一直專注於快樂的,積極的事情。而消極的情緒如果我們擔心太多,同樣會發生。而保證我們思想健康向上,避免消極的方法就是「思維工作坊」,即收集正能量的想法。但是如果排除那部分較為「靈異」的部分,僅僅把這三個原則當作一種方法論的話,倒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因為這三個原則連起來是很純粹的。就是我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去心無雜念的去追求,在這個過程中什麼都不要想,就是朝著目標一直努力。而如果別人過來打擾,也不要受影響,但是可以理解那些人。
筆者由於和諸位一樣,都是經過中國的教育系統一步步過來的,並且家裡也沒有信宗教。所以打心底裡是相信唯物主義的。但是這本書流傳確實很廣泛,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所以,以筆者淺薄的經歷也不能下評語。所以如果您有興趣去讀原書,對於書中的「超現實世界」的部分有自己的認識也可以評論留言。然後專注於這些想法,我們就會成功。但是會受到外在力量的影響,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堅信,我們跟別人不一樣是正常的,另一方面也要接納,別人跟我們不一樣也是正常的。而這個接納不是屈服,而是你從心底裡認同你自己和那些與你不同的人。
這本書大概就是這個樣子,誠然如那位讀者評論,這本書的實際意義或許是比「墨菲定律」要強的,但是因為從唯物主義來看,書中片面強調了思想的作用,而忽略了實踐在實現目標過程中的作用,所以筆者認為也還是略微有些不足。但是筆者明天講推出的,《厚黑學》很厲害?中國兩千多年前的這本奇書,才是心理學的鼻祖! 將會給大家推薦一本經過時間檢驗的心理學大作!有興趣的書友可以殿下關注,我們明天繼續一起讀書!
最後再推薦一下自己,如果你對文化感興趣,或者有什麼想看的文章或是作者,可以關注,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見解,下一篇文章我們一起聊聊你心中的那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