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內部的神秘問題:科學家試圖破解EMC效應之謎

2021-01-09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5日消息,沒有人真正知道原子內部發生著什麼,不過,已經有兩個研究團隊提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現在,這兩個相互競爭的團隊都希望能證明自己的理論才是正確的。

我們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在原子內部,電子沿著外層的「軌道」旋轉,然後是「一大片」空曠的空間;就在這個空間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原子核,賦予了原子大部分的質量。原子核是質子和中子的緊密結合體,這些質子和中子聚集在一起,被所謂的強核力(又稱強相互作用)束縛著。質子和中子的數量決定了原子是鐵,是氧,還是氙,也決定了它是放射性的還是穩定的。

然而,沒有人知道質子和中子(合在一起稱為核子)在原子內部的行為。在原子之外,質子和中子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狀。每一個核子都由三種更小的粒子——夸克——構成。夸克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此強烈,以至於任何外力都不能使它們變形,即使是原子核粒子之間的強核力也不能。但幾十年來的研究已經發現,這個理論在某種程度上是錯誤的。實驗表明,在原子核內,質子和中子看起來遠遠超過它們應有的大小。物理學家發展出了兩種相互競爭的理論,試圖解釋這種奇怪的不匹配,而且各自理論的支持者都相當肯定另一種理論是錯的。不過,兩個陣營都認為,無論正確答案是什麼,都必須來自他們自己的領域之外。

華盛頓大學的核物理學家傑拉爾德·米勒(Gerald Miller)表示,至少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物理學家就知道核子在原子核內的運動軌道很小也很緊湊。核子的運動受到約束,幾乎沒有能量。由於受到強核力的限制,它們不太會四處彈跳。

1983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學家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電子束從鐵原子上反彈的方式與它們從自由質子上反彈的方式非常不同。這很不尋常。如果氫原子裡面的質子與鐵原子裡面的質子一樣大,那電子應該會以同樣的方式反彈。

起初,研究人員並不知道他們觀察到的是什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開始認為,這是一個大小的問題。由於某種原因,重原子核內的質子和中子看起來比它們在原子核外的時候大得多。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稱為EMC效應,以偶然發現該現象的歐洲渺子合作組織(European Muon Collaboration,簡稱EMC)命名。該效應也可以延伸為,夸克在原子核的質子或中子內部的動量分布與在自由核子內部時明顯不同,換句話說,構成質子和中子的夸克一旦被局限在原子核內,其運動速度便會大幅下降。在物理學家看來,EMC效應違反了現有的核物理理論。

奧爾·赫恩(Or Hen)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核物理學家,他提出了一個觀點,可以解釋研究人員觀察到的事情。夸克是構成核子的亞原子粒子,會與給定的質子或中子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而不同質子和中子的夸克之間並沒有很強的相互作用。核子內部夸克之間的強相互作用是如此之大,使核子與其他核子結合的強核力相形見絀。

「想像你坐在房間裡,和兩個朋友聊天,窗戶是關著的,」赫恩說道,「一股微風在窗外吹拂。」房間裡的三個人可以看作質子或中子內部的3個夸克,而窗外的微風就是質子或中子與外部其他核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即使有少量氣流透過關著的窗戶,也幾乎不會影響到屋子裡面的人。

換句話說,只要核子還在軌道上,核子之間的作用力就很難影響到核子內部夸克之間的相互作用。然而,赫恩指出,最近的實驗表明,在任何給定的時間,原子核中大約20%的核子實際上在軌道之外。它們會與其他核子配對,以「短程關聯」(short range correlations)發生相互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核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具有比通常情況高得多的能量。這是因為夸克已經突破其各自核子的壁壘,開始直接相互作用,而這種夸克-夸克相互作用比核子-核子相互作用強大得多。

赫恩表示,這些相互作用打破了夸克在單個質子或中子內部的隔離牆。組成一個質子的夸克和組成另一個質子的夸克開始佔據同一個空間。這會導致質子(或中子,視情況而定)拉伸和模糊。它們成長得很快,儘管時間很短。這使原子核中所有核子的平均大小出現偏斜,從而產生EMC效應。

現在,大多數物理學家都接受這種對EMC效應的解釋。在一些關鍵研究中與赫恩有過合作的傑拉爾德·米勒也同意這一觀點。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認為赫恩的團隊解決了EMC效應問題。伊利諾斯州阿貢國家實驗室的核物理學家伊恩·克羅伊特(Ian Cloet)表示,他認為赫恩的研究結論並沒有得到數據的完全支持。

克羅伊特認為EMC效應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這是因為,核物理學的基本模型已經包含了赫恩描述的許多短程配對。克羅伊特說:「如果你用這個模型來研究EMC效應,你將無法描述EMC效應。目前還沒有人使用該框架成功解釋了EMC效應。所以在我看來,這仍然是個謎。」

克羅伊特表示,赫恩及其合作者所做的實驗工作是「勇敢的」,也是「非常好的科學」,但並沒有完全解決原子核的問題。「很明顯,傳統的核物理模型……無法解釋這種EMC效應,」他說,「我們現在認為,這種解釋肯定來自QCD本身。」

QCD即量子色動力學(quantum chromodynamics),即控制夸克行為的規則體系。從核物理學轉換到量子色動力學,有點像用不同的方式觀看同一幅圖像。核物理學就像用第一代翻蓋手機觀看,而量子色動力學則是在高解析度電視上看圖。高解析度電視提供了更多的細節,但它的構建要複雜得多。

克羅伊特和赫恩都表示,問題在於描述原子核中所有夸克的完整QCD方程太難解了。克羅伊特估計,現代超級計算機要大約100年後才能達到解決這一難題的運算速度。即使今天的超級計算機速度足夠快,這些方程也還沒有發展到可以代入計算機的程度。

不過,克羅伊特認為,利用QCD來回答一些問題是可能的。現在,這些答案為EMC效應提供了新的解釋:核平均場理論(Nuclear Mean-Field Theory)。

克羅伊特並不同意原子核中有20%的核子參與短程關聯的觀點。他指出,實驗無法證明這一點,而且這個觀點也存在一些理論問題。於是,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模型。「我所了解的情況是,原子核內部有非常強大的核力,」他說,「這有點像電磁場,只不過它們是強力場。」

這些場的作用距離非常小,在原子核外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但在原子核內卻非常強大。在克羅伊特的模型中,這些被他稱為「平均場」的力場實際上會使質子、中子和介子(一種攜帶強核力的粒子)的內部結構發生變形。

「就像你把一個原子放在強磁場中,它的內部結構就會發生改變,」克羅伊特說道。換句話說,平均場理論物理學家認為,赫恩描述的密封房間其實並不嚴實,牆壁上的洞會讓風吹進來,把夸克吹得四處都是,使它們拉伸。

克羅伊特承認,短程關聯可能解釋了一部分EMC效應;而赫恩表示,平均場可能也起了作用。問題是,哪一個佔主導地位?

米勒也與克羅伊特有過廣泛的合作,他表示,平均場的優勢在於理論基礎更加紮實,但克羅伊特並沒有做所有必要的計算。目前,大量的實驗證據表明,赫恩在這場爭論中佔了上風。

赫恩和克羅伊特都表示,未來幾年的實驗結果很可能會解決這個問題。赫恩提到了維吉尼亞州傑弗遜國家加速器中心正在進行的一項實驗。研究人員將在該實驗中觀察核子一點一點相互靠近時的變化。克羅伊特表示,他希望看到的是一個「極化EMC實驗」,該實驗將利用質子自旋(一種量子特性)來打破這種效應。或許這個實驗能揭示EMC效應的未知細節,從而有助於下一步的計算。

這是一場友好的辯論。「這很棒,因為這意味著我們仍在取得進展,」米勒說,「最終,一些東西將會出現在教科書裡,比賽也塵埃落定。事實上,有兩個競爭的理論意味著這個問題令人興奮,而且充滿活力。現在,我們終於有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實驗工具。」

至於未來會發生什麼,讓我們拭目以待吧。(任天)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破解8大"未解之謎":鯊魚"處女"為何產子
    科學家破解8大「未解之謎」   鯊魚「處女」為何產子   數十年、甚至數百年都無法解釋的科學之謎現已找到答案。美國《生命科學》雜誌近日刊出科學家近年揭示的8項科學發現,將這些「未解之謎」的謎底揭曉。
  • 【大中華尋寶記之趣味知識科普】破解世界上神秘的未解之謎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雖然科技在不斷發展,但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仍舊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就連科學家們也無法給出解釋,這就是傳說中的「世界未解之謎」。 然而這些「未解之謎」,其實在幾十年前就已經被破解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美國科學家破解巴基球籠狀碳分子形成之謎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日(北京時間)報導,經過25年的探索,科學家們最近揭開了富勒烯家族中巴基球的籠狀碳分子形成之謎。  科學家們於1985年發現了富勒烯。富勒烯是完全由碳組成的中空的球型、橢球型、柱型或管狀分子的總稱,很像足球的球型富勒烯叫做巴基球,其含有60個碳原子。高度對稱、性質迷人的巴基球分子最開始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是25年來科學家力求破解的謎題。這一秘密一直保守至今的原因在於,C60分子是在高能條件下以極快的速度生成。
  • 浙江有個無法破解的千年神秘事件,成為與金字塔相同的世界之謎
    說起關於建築的世界未解之謎,最值得關注的可能就是金字塔和亞特蘭蒂斯了,哪怕已經過去了千百年,仍然經常被世人所提起,還有專門的科學家和學者前赴後繼的研究,只為了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在我國浙江有個地方叫做龍遊石窟,從被發現之日開始,就被稱為了世界未解之謎。
  • Science:美國科學家破解雷帕黴素雙重性質之謎
    > 雷帕黴素分子式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研究破解了雷帕黴素雙重性質之謎但是,該藥也在嚙齒類動物中引起了許多代謝問題,如葡萄糖耐受不良及胰島素抵抗。 現在,研究人員終於釐清了該藥的有益的作用——即會延長某些生物的壽命——和該藥負面的代謝效應。Dudley Lamming及其同事們用轉基因小鼠做實驗發現,雷帕黴素不但抑制了一種叫做mTORC1的蛋白激酶以產生其延長生命的效應,而且它還破壞了一個叫做mTORC2的相關的複合物。
  • 解密已被破解的十大世界未解之謎
    目前,美國媒體列舉出了科學家近年內揭示的十項科學發現,將這些之前的「未解之謎」的謎底向世人揭曉,其中包括:蜜蜂的飛行之謎、具有科幻傳奇色彩的水晶頭骨之謎、鯊魚處女產子等。1、水晶骷髏之謎許多人對水晶頭骨的認識源自電影《印地安那-瓊斯和水晶頭骨王國》,該電影中水晶頭骨是神秘外星人的頭骨,這些外星人締造了遠古人類文明。
  • 科學家破解曾困擾很多人的未解之謎,每一個都充滿了神秘感
    同時地球上有一些未解之謎也被我們人類逐一破解,通過科學家們的不斷努力揭開了它們神秘的面紗。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這幾個神秘的當初的未解之謎,每一個都曾困惑我們多年,充滿了神奇色彩。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科學家們還是揭開了復活節島石像的神秘面紗,它們既不是外星人所建也不是什麼巨石陣,而是由古人所雕刻,然後由大量的人移到此島上的。而且科學家們通過測試,運用物理知識人類是足以將90噸的重的石像進行移動的。·第二個:相信很多人也都知道史前文明的存在,比如說瑪雅文明和亞特蘭蒂斯文明,其中瑪雅文明記載最多,流傳最廣。
  • 幽靈列車未解之謎:104人神秘失蹤,頭骨成破解關鍵,至今無解
    世界上的未解之謎其實真的有許多,什麼是未解之謎呢?那就是如今的科學技術是無法解釋的,或者也可以說當下我們的思維是無法理解和破解的自然現象,比如考古、外星人、宇宙、地球、寶藏等等。我們中國的大地上出現的未解之謎,其實真的有許多許多,比如考古界總是出現一些未解之謎的,不過我們今天不說我們中國的未解之謎,而是來介紹一件來自國外的未解之謎,它發生在歐洲東部和俄羅斯地區,稱其為「幽靈列車」!
  • 胡夫大金字塔內的神秘「空洞」能否破解金字塔之謎?
    日前,科學家們在胡夫金字塔內部通過物理學探測發現狹長空間,有專家推測這一發現或將對科學家們破解金字塔建造之謎提供幫助。 該通道長度超30米,橫截面類似於位於其下方的甬道,這一空間的確切結構和作用仍然未知。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建築缺口」,目的是為了工人在建造金字塔時,方便進入甬道和墓室。
  • 英媒:巨石陣「身世之謎」已破解
    位於英國南部的巨石陣不僅是受遊客青睞的旅遊景點,也是世界未解之謎之一。幾個世紀以來,巨石陣的許多「身世」謎團一直困擾著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它是如何建造的?建造目的是什麼?那些高聳的石塊又是從哪來的?近日,因為一塊失而復得的石芯,科學家找到了最後一個問題的答案。
  • 科學界有4大未解之謎,每破解一個都有可能實現人類文明質的飛躍
    而在科學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上很多的未解之謎,其中科學界有四大未解之謎直至今困擾著科學家,而且這四個未解之謎,只要破解任何一個,都有可能給人類文明帶來質的飛躍。那麼到底是哪四大未解之謎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一、黑洞內部的奧秘,對於黑洞相信朋友們都知道,它從最初的猜想到後來的證實,經歷了很多的坎坷。
  • 把原子放大無數倍會看到什麼?科學家:有可能是宇宙!
    世界上有著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比如百慕達三角洲以及埃及金字塔,又或者是神秘的「宇宙牆」和「戴森球」是否存在。但這些問題在宇宙本身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中國有一句古話「朝聞道,夕死足以!」單單這兩個問題,以目前的科學來講根本無法解答(宇宙大爆炸只是適合宇宙膨脹的一種設想,它更像是一種可能性)!事實上,科學家對宇宙的認知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瓶頸:宇宙是有限的嗎?如果是有限的,那麼它究竟在什麼地方?如果是無限的,那無限的東西又是怎麼存在的呢?
  • 幽靈列車未解之謎:104人神秘失蹤,一頭骨成破解關鍵,至今無解
    世界上的未解之謎其實真的有許多,什麼是未解之謎呢?那就是如今的科學技術是無法解釋的,或者也可以說當下我們的思維是無法理解和破解的自然現象,比如考古、外星人、宇宙、地球、寶藏等等。我們中國的大地上出現的未解之謎,其實真的有許多許多,比如考古界總是出現一些未解之謎的,不過我們今天不說我們中國的未解之謎,而是來介紹一件來自國外的未解之謎,它發生在歐洲東部和俄羅斯地區,稱其為「幽靈列車」!說到「幽靈列車」之前,我們還得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人物,而且這個人物的頭骨很可能就是破解「幽靈列車」之謎的關鍵哦!
  • 幽靈列車未解之謎:104人神秘失蹤,一頭骨成破解關鍵,至今無解-
    世界上的未解之謎其實真的有許多,什麼是未解之謎呢?那就是如今的科學技術是無法解釋的,或者也可以說當下我們的思維是無法理解和破解的自然現象,比如考古、外星人、宇宙、地球、寶藏等等。我們中國的大地上出現的未解之謎,其實真的有許多許多,比如考古界總是出現一些未解之謎的,不過我們今天不說我們中國的未解之謎,而是來介紹一件來自國外的未解之謎,它發生在歐洲東部和俄羅斯地區,稱其為「幽靈列車」!
  • 科學家破解大型鑽石形成之謎 或源自地表之下數百公裡
    科學家破解大型鑽石形成之謎 或源自地表之下數百公裡 2016-12現在,科學家們宣布,他們破解了這些稀有而寶貴石頭的形成之謎。  美國寶石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大型鑽石可能源自地表之下400公裡至750公裡的超深部,在液態金屬中形成。這項發現將能幫助推進認識地球的深部環境。
  • 安徽有一個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成與金字塔相提並論的未解之謎
    在世界八大奇蹟當中,最為神秘的,也是至今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就是埃及胡夫金字塔了,它的奇異之處,早已超出了地球上人們的想像力,對於人類來說,至今仍然是一個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其實在安徽省境內有一處地下石窟群,從它被發現之後就成為了與金字塔相提並論的「未解之謎」。
  • 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
    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為你提供世界未解之謎、奇聞異事、世界奇蹟、世界之最、世界十大、科學探索等信息。下面,小編整理了&34;的相關信息,希望可以幫助到你。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1.我們能看到宇宙僅僅是真實宇宙的5%。
  • 已被破解的十大世界未解之謎
    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許多讓科學家數十年、甚至數百年都無法解釋的科學之謎現已找到了答案。目前,美國媒體列舉出了科學家近年內揭示的十項科學發現,將這些之前的「未解之謎」的謎底向世人揭曉,其中包括:蜜蜂的飛行之謎、具有科幻傳奇色彩的水晶頭骨之謎、鯊魚處女產子等。
  • 宇宙有三個未解之謎,破解任何一個,人類文明都將進入新時代
    浩瀚的宇宙有無數的奧秘,人類發展科技的目標就是將這些奧秘一一破解,通過不斷破解宇宙奧秘還提升人類的文明實力。其中有三個宇宙未解之謎,破解任何一個,都會讓人類文明進入一個新時代。下面小編就和朋友一起去認知一下這三個宇宙未解之謎。
  • 人體由原子構成,在人死後原子又將何去何從?
    時至今日,我們雖然沒有破解生命誕生之謎,但是根據相關研究已經了解到原子是構成生命的重要物質。實際上,原子不僅僅構成了生命,更是宇宙中萬事萬物的組成部分,這是微觀物理角度中為我們找到的最合理的解答。科學家們曾經表示,人體同樣是由無數個原子構成,於是也有人思考,原子本身不會思考,為什麼人類可以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