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鬼吹燈——精絕古城》正在熱播,這部引人注目的小說再次被搬上螢屏。在剛剛更新的第八集中,終於出現了一個大傢伙,那就是生活在地下的霸王蠑螈。在許多網頁上我還真的找到了有關霸王蠑螈的介紹,說這傢伙屬於蠑螈屬,體長8至12米,直到冰川期才最終滅絕。面對這麼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小盜龍必須告訴大家霸王蠑螈是虛構的,不過在史前的地球上真的曾經出現過一種類似的神秘而龐大的超級兩棲類。
圖註:賴索托位於南非之中,算得上是一個彈丸小國,圖片來自網絡
賴索托王國(Kingdom of Lesotho)位於非洲南部,這個面積僅有3萬平方公裡的小國四周被南非環繞,因此被稱為面積最大的「國中之國」。
圖註:來自賴索托的神秘化石碎片,圖片來自論文
別看賴索托的國土面積不大,但是卻蘊藏著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1970年,巴塔伊(B. Battail), 艾倫伯格(P. Ellenberger)和金斯伯格(L. Ginsburg)在賴索托西南部靠近古廷的一片名為「紅床」(Red Beds)的地層中發現了一塊化石碎片。
經過研究,古生物學家迪蒂(Dutuit)和金斯伯格在1982年認為這塊化石屬於兩棲類左側鼻孔外部的一部分,可能屬於蝦蟆螈類(Mastodonsaurid,又稱乳齒鯢類)。根據化石碎片的大小,金斯伯格等人推測這種動物的腦袋有1米長,體長應該在3至4米之間,這已經是非常大的傢伙啦。(Mastodonsauridae, genus, species novae)
圖註:蝦蟆螈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圖註:蝦蟆螈類會躲藏在水底等待獵物的靠近,圖片來自網絡
蝦蟆螈類生存於距今2.5至1.9億年前的三疊紀至侏羅紀早期,其特徵就是長有一個長長的佔全身四分之一的大腦袋,它們的身體和腦袋差不多一樣寬,尾巴和四肢較短。蝦蟆螈類都是伏擊高手,它們不僅吃魚,而且還會攻擊那些靠近水邊的動物。
2001年,古生物學家達米亞尼(Damiani)指出已知所有的蝦蟆螈類都是在歐洲發現的,只有那塊孤零零的賴索托碎片是發現於歐洲之外的。根據達米亞尼的提示,大家開始重新研究這塊長22釐米,寬10釐米,厚6釐米的化石殘片。
圖註:經過研究,古生物學家重新定於了原有的化石碎片,圖片來自論文
經過對比,古生物學家發現來自賴索托的化石很可能屬於短頭鯢科(Brachyopidae),如果可以確定的話,這塊化石所代表的動物將會比之前估計的要大得多得多。與蝦蟆螈類不同,短頭鯢科的腦袋並沒有佔據身長太多,其腦袋的長度僅有全長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根據化石的尺寸,賴索托的巨型短頭鯢科僅僅是腦袋就有1.5米長、1.7米寬,整個身長更是達到了8米!
圖註:人類與賴索托短頭鯢的體型對比,製作:江泓
圖註:賴索托短頭鯢的骨骼和身體重建,圖片來自百度恐龍吧
圖註:賴索托短頭鯢的嘴巴中長有大量的牙齒,模型為蝦蟆螈,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論文在2005年就已經發表,但是化石並沒有正式命名,因此我們暫且稱這個「超級娃娃魚」為「賴索托短頭鯢」。賴索托短頭鯢的外形與娃娃魚非常像,感覺就是一隻娃娃魚的放大版。賴索托短頭鯢的腦袋扁而寬,一張大嘴中密密麻麻長滿了尖長鋒利的牙齒,它的一雙眼睛長在腦袋的上方。賴索托短頭鯢的腦袋比身體還要寬,身體圓滾滾的,身後是較短但是長有鰭的尾巴。賴索托短頭鯢的四肢很短,其無法在陸地上敏捷的行動,只能緩慢的爬行。
圖註:目前一般認為鋸齒螈是已知最大的兩棲動物,圖片來自網絡
按照化石推算,賴索托短頭鯢的體長約8米,體重超過3噸,這個數值應該已經超過了之前介紹的最大兩棲類鋸齒螈。如果可以確定,那麼賴索托短頭鯢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兩棲動物!
圖註:在山崖上露出的埃利奧特組地層,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巨大的黑丘龍,圖片來自維基百
賴索托短頭鯢的化石發現於下埃利奧特組(Lower Elliot Formation)地層,時間是距今2.1至2億年前的晚三疊世。下埃利奧特組地層發現的動物有屬於蜥腳類恐龍的貝裡肯龍(Blikanasaurus)、優脛龍(Eucnemesaurus)、優肢龍(Euskelosaurus)、黑丘龍(Melanorosaurus)、麗頭龍(Orinosaurus)、祖父板龍(Plateosauravus)等,還有獸腳類的阿里瓦龍(Aliwalia)。
圖註:賴索托短頭鯢會像圖中這隻兩棲動物一樣攻擊靠近水邊的動物,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賴索托短頭鯢的頭骨重建,圖片來自論文
在賴索托短頭鯢生存的世界中,恐龍已經成為陸地上非常常見的動物,它們也變成了賴索托短頭鯢的獵物。由於體積太大,魚類已經無法填飽賴索托短頭鯢的大肚子,只有恐龍才能夠滿足它的胃口。賴索托短頭鯢會像今天的鱷魚那樣,隱蔽在淺水中,等待獵物前來飲水,然後突然衝出來將獵物死死咬住再拖到水下淹死。以賴索托短頭鯢巨大的體型來看,它對付一隻3至4米的恐龍不成問題,它也因此成為水陸交界處最恐怖的巨型殺手!
我們對於賴索托短頭鯢的認識僅僅來自於一塊化石碎片,希望未來能夠發現更多化石,確認這種史前超級兩棲動物的存在。
1.Warren, A. A., & Marsicano, C. (1998) Revision of the Brachyopidae (Temnospondyli) from the Triassic of the Sydney, Carnarvon and Tasmania Basin, Australia: Alcheringa v. 22, p. 329-342.
2.Steyer, J.S. & Damiani, R. (2005): A giant brachyopoid temnospondyl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or Lower Jurassic of Lesotho. Bulletin de la Societe Geologique de France, no. 3: pp 243-248. doi:10.2113/176.3.243 abstract
圖註:它是最大的侏羅紀食肉動物,作者:atrox1
下期預告:
說起侏羅紀的食肉恐龍,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異特龍、角鼻龍、永川龍等,它們代表了當時的大型掠食者。其實上面的幾種恐龍並不是當時最大的食肉動物,它們生活在一種食肉惡魔的陰影之中,想知道這種動物是什麼嗎?請看下期:解密侏羅紀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