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4日凌晨,一顆火流星划過加拿大安大略省上空,其亮度約與滿月相當,這即便是在流星雨期間出現如此高亮度的火流星也是非常罕見的!
火流星在放慢速度的慢鏡頭下的燃燒與發光過程,由於其亮度變化比較大,因此其看起來比滿月亮度要高得多,但其實這是肉眼的錯覺所致!多位天文學家推測,這顆流星體原始大小約在30釐米左右!
NASA的史蒂芬埃勒特分析了流星軌跡視頻後指出,這顆流星可能會留下碎片到達地面,具體位置可能在安大略班克羅夫特的加迪夫鎮附近,因為根據流星軌跡分析,在達班克羅夫特附近上空時高度已經比較低,低空大氣稠密,速度快速下降,因此有部分流星體落到地面也屬正常!
但種花家看到一個說法:「一顆隕石在距離地球僅93公裡的空中爆炸,碎片或已落到地面「
對於圍觀群眾來說,這可能並不會有什麼問題,但事實上這個說法中有很多不嚴謹的地方,我們必須要求證如下幾個問題:
1、流星會爆炸嗎?
2、流星會在93千米的高空爆炸嗎?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們早已有現實案例,比如2013年2月15日車里雅賓斯克的小行星凌空爆炸事件,這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小行星爆炸案例!
當然也有謠傳說車里雅賓斯克的小行星是被外星人擊毀的,因此才會凌空爆炸,因為這顆小行星的下墜點就是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小鎮,如果落地會導致大量人員傷亡!
這是白令海峽上空發生的一起小行星爆炸事件,一顆路過的日本衛星記錄了下來,要不然我們可能都看不到如此景象,當然下方就是了無人煙的白令海峽,無需外星人幹預也不會傷到人,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在自然狀態下發生的!那麼小行星為什麼會爆炸呢?
這是因為小行星進入大氣層後會受到高超音速激波加熱,在前方和後方受到的非常強的壓力差,一些小行星結構強度比較差,比如鬆散材質的小行星,將會在大氣層的某個高度解體,而在地面上看來,這就是小行星爆炸!但對於高強度的鐵鎳質小行星基本沒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對於第二個問題,小行星會在93千米的高空爆炸嗎?
卡門線是界定大氣層和太空的界限,儘管對於環地球軌道的衛星來說,卡門線(100千米)處的大氣阻力仍然足以讓其迅速下降高度,這個位置對於小行星來說,應該才剛剛進入高超音速氣動激波加熱的高度不久,絕大部分的小行星都不可能在此處出現爆炸解體的狀態。
大部分微型流星體會在50千米以上的高空燃燒殆盡,會有比較大的流星體達到30千米以下的低空,如果如果強度比較高,體積比較大,甚至可能到達10千米甚至落地成為隕石!
2018年6月1日,雲南發生一起隕石墜落事件,因有隕石投資商炒作,引發當地民眾瘋狂尋找隕石!下圖是一隕石落地後的砸出小坑。在飛行末端,空氣阻力增大,速度降低,隕石落地只能砸出一個小坑!
當然如果隕石仍然保有巨大質量的話,慢將會發生極其嚴重的撞擊事件!如下圖撞擊過程。
隕石的價值在於其稀有,另部分隕石也有相當高的科研價值,所謂的隕石養生那就只能呵呵了,而所謂的隕石養生實在不敢苟同,希望各位讀者可是要分清楚了!
流星雨期間能撿到隕石嗎?
今天恰逢英仙座流星雨極大值期間,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英仙座流星雨和隕石落地其實沒啥大關係,因為產生流星雨的是彗星的塵埃,顆粒大的並不多,因此希望在流星雨期間撿到隕石實在希望渺茫,反而是偶發性的流星中概率更高!
所謂的流星雨就是周期性彗星軌道上掉落的塵埃帶,當地球穿過時候這些塵埃進入地球大氣層,形成流星雨,但由於這些塵埃很小,基本上在70-80千米高度就燃燒殆盡了,很少能突入50千米以內的!它們根本落不到地面。英仙座流星雨的彗星母體是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這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而且還是一年中最適合觀測的夏季,各位千萬不要錯過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