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遭「熱襲」多地氣溫超40攝氏度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金邊5月5日電 (記者 黃耀輝)柬埔寨水源氣象部5日表示,根據預測熱浪來襲柬埔寨,6日至12日全國氣溫上升,多地氣溫可達41攝氏度,提醒國民注意防暑降溫。

預測稱,6日至12日期間,柬西北部地區、高原地區和沿海地區將迎來小雨。8日至10日,多地將出現雷電和強風現象。平原地區氣溫最低為25至27攝氏度,最高為35至41攝氏度。沿海地區最低氣溫為25至27攝氏度,最高為34至36攝氏度。「扁擔山脈」和東北高原地區最低氣溫為24至26攝氏度,最高為34至37攝氏度。

另據柬埔寨衛生部通報,截至5月5日,柬埔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維持122例,治癒病例累計120例,已連續23天無新增確診病例。柬衛生部表示,衛生部將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合作夥伴,繼續追蹤排查,呼籲人民提高警惕,勿對疫情防控掉以輕心。(完)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遭遇熱浪襲擊 多地氣溫超過40攝氏度
    近兩日,澳大利亞遭遇熱浪襲擊,從雪梨、墨爾本到阿德萊德,多地氣溫超過40攝氏度。 6日,記者在墨爾本親身感受到熱浪襲人。中午時分,氣溫飆升到42攝氏度。這是墨爾本兩年來最熱的一天,上一次是2016年1月13日。太陽火辣辣照得人睜不開眼睛。
  • 德國未來幾天多地氣溫可超35攝氏度
    【歐洲時報訊】據德國氣象部門(DWD)最新消息,未來幾天,德國多個地區平均氣溫將超過30度。除少數地區可能出現雷陣雨外,其他大部分地區將迎來晴朗高溫天氣!德國氣象部門發言人Andreas Friedrich指出:「根據我們的計算,萊茵地區氣溫將在今日越過30攝氏度大關,這樣的高溫預計將會持續到本月13日。」 在接下來6天內,萊茵地區平均氣溫可能攀升至35攝氏度。 根據氣象報告,萊茵美因地區也將迎來滾滾熱浪。從本周六直到下周五,法蘭克福氣溫將迅速攀升,即使是在夜間,平均氣溫也不會低於20攝氏度。
  • 法國多地氣溫突破40℃ 疫情防範面臨高溫考驗
    7月31日,法國遭遇熱浪襲擊,多地氣溫突破40攝氏度,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面臨高溫考驗。 中新社報導,法國氣象部門當天對全法多達32個省份發布橙色警報,要求人們警惕熱浪以及高溫導致的強對流天氣。法國當天有多個城市打破歷史同期高溫紀錄:索恩-羅亞爾省城鎮格尼翁為41.5攝氏度,阿列省的歷史名城維希為41.3攝氏度,羅訥省的莫赫芒為40.3攝氏度。在法國科西嘉島的城鎮費加裡,氣溫也升到41攝氏度。 大巴黎地區多個地方的氣溫當天突破40攝氏度,巴黎市區的氣溫為39.3攝氏度;裡昂氣溫為39.9攝氏度,裡爾氣溫為38.2攝氏度,第戎氣溫為39.1攝氏度。
  • 熱浪襲擊歐洲各國 多地氣溫突破40℃
    數日以來,許多地方的氣溫達到40攝氏度及以上,馬略卡島的度假者和巴爾幹地區的農民們因此飽受煎熬。從7月底開始,在馬略卡島度假的遊客承受著白天突破40攝氏度的高溫,「夜晚是最糟糕的。」人們抱怨。即使在凌晨,氣溫也幾乎從未低於30度。並且由於空調不間斷運行,當地電力消耗暴漲。在巴爾幹地區的許多城市,氣溫在上午8時就超過了30度。「地域般的酷熱從早晨就開始了。」黑山《新聞報》寫道。
  • 「中國最冷小鎮」呼中最低氣溫跌破零下40攝氏度
    新華社哈爾濱12月14日電(記者馬曉成)記者從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獲悉,12月13日,受強冷空氣影響,大興安嶺呼中區氣溫跌至零下40.9攝氏度,迎來今年入冬以來最低氣溫。極寒天氣中的小鎮。新華社記者 馬曉成 攝據呼中區氣象局局長吳淑琴介紹,13日8時,呼中鎮農田小氣候站測得氣溫零下40.9攝氏度,為今冬以來首次突破零下40攝氏度,預計未來幾天當地還將持續低溫。今天早上,呼中區還出現「凍霧」景象,空氣中的水蒸氣仿佛一層白煙,能見度只有二三十米,許多行人的睫毛上都掛上了霜,呼瑪河兩岸也出現美麗的霧凇景象。極寒天氣中水蒸氣似乎都被「凍住了」。
  • 高溫來襲多地氣溫突破35攝氏度 中央氣象臺持續預警
    今年首輪高溫天氣來襲,我國多地氣溫已突破35攝氏度。據新華網5月16日消息,高溫天氣席捲我國多地,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預警:繼5月15日華東部分省市、重慶、海南中北部出現35℃以上高溫,16日這些地區繼續出現高溫。
  • 45.9度極端高溫"炙烤"歐洲 多地氣溫破紀錄
    綜合報導,歐洲這幾天遭罕見熱浪侵襲,法國出現45.9度的歷史新高氣溫,西班牙部分地區溫度超40攝氏度。高溫引發各種事故,歐洲各地發生多起森林火災,許多地方飛機停飛、鐵軌變形、學校停課……為什麼歐洲會熱成這樣?
  • 極端高溫「炙烤」歐洲 多地氣溫破紀錄
    中新網7月1日電 綜合報導,歐洲這幾天遭罕見熱浪侵襲,法國出現45.9度的歷史新高氣溫,西班牙部分地區溫度超40攝氏度。高溫引發各種事故,歐洲各地發生多起森林火災,許多地方飛機停飛、鐵軌變形、學校停課……為什麼歐洲會熱成這樣?
  • 氣溫飆升至40攝氏度!歐洲創紀錄的高溫將「繼續」引發雷暴
    英國廣播公司天氣預報警告稱,在歐洲大陸部分地區遭遇創紀錄的40攝氏度高溫襲擊後,高溫還將繼續,這可能會在中歐引發大規模雷暴。英國廣播公司(BBC)天氣預報稱,科西嘉島(Corsica)本周的高溫將持續下去。
  • 北極氣溫38攝氏度!多地氣候出現異常,封印千年的病毒或被釋放
    因為冰川融化,所以也導致氣溫陷入惡性循環之中,而兩極地區的異常溫度,自然就變得多了起來。可能有人不知道兩極地區氣溫升高的嚴重性,在今年的2月份之前,南極地區的歷史最高氣溫記錄,是在2015年的3月24日,氣溫為17.5攝氏度。而在今年2月份,南極地區就先後兩次打破了歷史高溫記錄。
  • 北方暴雪南方多地氣溫超31度!具體是怎麼回事?
    因此,北方暴雪南方多地氣溫超31度上了熱搜,那具體是怎麼回事?哪些地區氣溫超31度呢?     一、北方暴雪南方多地氣溫超31度!具體是怎麼回事?  據央視新聞報導,今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雪橙色預警,黑龍江東南部、吉林西部和北部、遼寧西部、內蒙古中部和東南部、河北北部等地將有大到暴雪;今日,南方多地氣溫超過31℃,雲南元陽氣溫達到31.9 ℃。
  • 40多處山火蔓延美國加州,「火龍捲」 時速超百公裡,州長...
    40多處山火蔓延美國加州,「火龍捲」 時速超百公裡,州長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0 07:48:37
  • 氣溫升高1.5攝氏度 到底有多可怕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如果氣候變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預計全球氣溫在2030年會比工業化之前水平升高1.5攝氏度。氣溫升高1.5攝氏度聽上去似乎沒什麼,但為何科學界如此緊張呢?
  • 美國最冷城市氣溫達-40℃ 30個州發布寒流預警
    美國國家氣象局表示,「極地漩渦」是全美大部分地區遭遇近20年最低氣溫的「罪魁禍首」。這場降溫6日席捲美國中西部後,向東北部的華盛頓地區挺進。  民眾體驗「極地樂園」  在位於上中西部地區的明尼蘇州,氣溫降至零下40攝氏度,體感溫度最低為零下49攝氏度。明尼蘇達州州長馬克·戴頓下令,該州全部2000所公立學校6日停課。
  • 日本多地迎來酷暑 局部地區氣溫逼近40℃
    人民網東京8月19日電(李沐航)據日本媒體報導,最近,日本多地持續出現酷暑天氣。19日上午10時後,日本西部各地氣溫陸續超過35℃。 日本西部地區多地最高氣溫臨近40℃。(日本《朝日電視臺》視頻截圖) 據了解,截至19日上午11時10分,愛媛縣西予市的宇和地區氣溫達37.1℃,為日本全國最高氣溫,同時也刷新了歷年記錄。
  • 熱浪來襲 新德裡氣溫將達47攝氏度
    【新華社微特稿】印度首都新德裡的最高氣溫連續5天超過40攝氏度。當地氣象部門說,新德裡27日最高氣溫將升至47攝氏度。今年入夏以來,新德裡最高氣溫出現在5月22日,郊區巴勒姆的氣溫達到46攝氏度,比往年同期平均值高4攝氏度。
  • 快報實測40攝氏度
    一個長、寬、高都只有兩米多、裡面只有一把電風扇的保安亭,坐在裡面就像蒸桑拿一樣。這個保安亭是屬於4S店的,保安是保安公司的。鄭億核實報導:杭海路上的這家4S店門面明亮,去年12月才正式開業。店門口的保安亭方方的,長寬高都只兩米左右,塑料外牆,四面都有窗戶。裡面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外加一架功率50W的美的牌落地電扇,坐上兩個人就稍顯擁擠。
  • 灣區今明迎來高溫天氣,多地氣溫將超百度!
    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指出,受一股高氣壓影響,灣區不少城市最高氣溫都會超過百度,其中周三周四兩天最為酷熱。預計到周四,灣區內陸地區的氣溫會比平均氣溫高出5-10華氏度,沿海氣溫相比以往會略微偏低。其中利弗莫爾(Livermore)明日最高氣溫將達到105華氏度(約39攝氏度),中央山谷(Central Valley)大部分地區氣溫將超過100華氏度(約37.8攝氏度)。
  • 極端天氣接連肆虐全球 北極圈氣溫達30攝氏度
    央視網消息:今年7月,全球多地高溫、乾旱、災難性降水等極端天氣頻發。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26日在其網站上發表文章說,極端天氣在全球接連發生,無疑是氣候變化的結果。高溫肆虐歐洲 北極圈氣溫達30度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歐洲正在經歷一波罕見的高溫天氣侵襲,除了忍受熱浪煎熬的西歐、南歐等地區,北歐地區也正遭遇持續高溫,北極圈內氣溫已達到30攝氏度,挪威和芬蘭也分別出現了33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由於天氣異常乾燥,瑞典在7月中旬已報告大約50起森林火災。
  • 北極氣溫38攝氏度!多地氣候出現異常,封印千年的病毒或被釋放
    眾所周知,凍土下有幾千年甚至數萬年沒有被解封,隨著凍土融化,這些物質不可避免地不會暴露在表面,我們不能保證這些物質中有古老的病毒。如果將這些微生物整合到生態環境中,無疑會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巨大的威脅。有些人可能認為科學家的恐懼有點小題大做,但他們的恐懼並不是不合理的。 。 據科學家稱,在高緯度地區,溫度變化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