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微博上看到這一則新聞:從外觀上來看,近兩年家庭防盜市場發展停滯不前;從技術上來看,家庭報警技術又被嚴重的"忽視",究竟家庭報警市場經歷著怎樣的洗禮,本期內容我們將共同關注。
監控攝像機發展速度有目共睹,但是回歸到身邊的民用報警產品來看,似乎幾年前的東西依舊能夠在電子市場上找到,究竟是民用報警市場不求上進還是技術上達不到,恐怕還真得分析看看了。
業內人士說,目前民用防盜市場發展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但是加入"報警"元素後,發展似乎遇到了難題。目前民用報警器準確度低的驚人,每千次報警中,只有1次才是正確的,其餘都是誤報甚至有漏報的可能。顯然我們一下子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那麼又該如何降低報警器的誤報率呢?
準確報警千分之一 如何降低報警器誤報率
紅外探測器受環境幹擾誤報率高
縱觀民用報警產品,其共性就是採用紅外探測器。紅外探測器有主動與被動之分,高端雷射探測器是民用市場很少接觸到的設備。紅外探測器最大的弊端在於受溫度、光線等環境幹擾,一旦遇到沙塵、下雨等惡劣天氣時,其探測器衰減程度非常大,誤報率飆升。
主動式紅外探測器又可以被稱為光束遮斷感應探測器,一組設備一邊發射紅外光束,另一邊接受數據,一旦光束被某物體遮斷就會發出報警。在實際應用中,小型電子圍欄依舊還在使用二光束紅外對射探測器。
自測試家庭紅外報警器誤報問題
一般來說,家裡安裝的紅外探測器為主動式探測器,除報警主機外,大多配有紅外感應探測器(臥室或客廳使用)、門窗磁探測器、煙霧感應探測器(廚房或衛生間使用)等,根據產品的不同要擺放在不同的位置上。
你是否因廚房的一氧化碳探測器頻繁誤報而讓他"閉嘴"?你是否因在家中無人的情況下客廳會頻繁發出誤報而苦惱。下面筆者就以紅外感應探測器為例,教您如何測試誤報問題。
紅外探測器內部結構
產品誤報有兩種,一種是設備自身設計缺陷,而是因為外部環境變化所致。步驟一:您可以選擇一張不透明的掛曆紙將探測器包裹住,測試過程大約持續2分鐘,如果在全封閉的情況下此報警器沒有發出任何報警訊號,那麼恭喜您報警器不存在設計缺陷。
家庭紅外探測器測試「工具」
步驟二:在開啟報警模式的情況下,觀察探測器布控範圍是否對著窗簾,微風拂動窗簾也會引起誤報;其次,觀察探測器是否對準窗戶,也許你的門磁感應器沒有發出報警,但是探測器頻頻報警,那麼有可能是室外有鳥或大風颳起的雜物飄過,那麼你需要重新調整探測器角度或高度,避免屋內的寵物或室外的"不明飛行物"經過。
三種方式降低紅外探測誤報率
為了降低紅外感應探測器的誤報率,一個方法是調試紅外探測器的對焦模式,紅外探測器傳輸距離為20~200米不等,即便是出廠設備,在安裝時也應該根據實際環境調整好焦距,可以通過LED燈測試機調整,發射端和接收端調整到最大上限。
其次通過物理手段降低設備的誤報率。特別是安裝在圍牆上端的探測器,經常會有流浪貓出沒,因此對射探測器應避免與牆壁直上直下,在二維層面上加以區分。或者在安裝電子圍欄時,可以選用多光束感應探測器,以降低誤報。
最後一種方法相對費錢,如果您認為紅外探測器誤報率實在難以接受,但是又不想整套換掉,可以裝備多個探測頭;之後可以通過微處理器程序判定,將收集到的信號做2次分析;若還不理想,就只能在探測頭上加濾光鏡,過濾掉大部分非人體發出的紅外波長及可見光,以減少誤報。
紅外探測與電子圍欄相結合
以上方式都是建立在設備安裝位置準確且使用規範的情況下,如果在臨近機場附近,震感較大則不適用裝紅外震動感應探測器。或有飛蟲、鳥較多的地方,對射式探測器似乎也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根據不同廠家設計的產品和使用的技術不同,誤報率也有高有低。但是客觀地說,民用報警設備誤報率地區讓人頭疼。除了環境引起的誤報、安裝施工引起的使用不當外,產品在設計之初可能就存在缺陷。所以筆者提醒消費者,春節臨近,為了不給小偷製造"年終獎"的機會,在家裡安裝大品牌的報警探測器是十分必要的,千萬不要為了幾十塊錢的利益,而將防盜報警的產品當成家裡的擺設。
以上就是筆者為您分析的關於民用探測器誤報問題。或許我們的方法有些愚笨,但是這是最實用的方式。當然,治標還需治本,如果能在多個環節上降低誤報率,上面的方法也就用不到了。
紅外探測器最大的弊端在於受溫度、光線等環境幹擾,一旦遇到沙塵、下雨等惡劣天氣時,其探測器衰減程度非常大,誤報率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