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奇幻森林》;《奇幻森林》是《叢林之書》最為成功的改編,對原著的尊崇與CG特效的完美結合,令電影將吉卜林這位文學巨匠昔日天馬行空的筆觸在光影世界中得以真切的呈現,而那極為逼真的叢林和擬人化的動物,奉獻出了一個讓人驚嘆的動物世界。
2、《夏洛特的網》;改自小說《夏洛的網》,居「美國最偉大的十部兒童文學名著」首位的童話。書沒看過。故事還不錯,美國的特效做的真是好,動物形象表情咋做的那麼逼真咧!要做其中哪動物的話,我會選蜘蛛夏洛特,離老鼠遠些,嗯,對老鼠還是有恐懼。
3、《ET外星人》;重看才發現這部講童年的電影長大後真的就變成了我的童年回憶,現在才明白那句反覆出現的「stay」的含義,它是我們希望青春年少可以永存的呼喚。現在的小朋友長大後看到「怪奇物語」也會是同樣的感慨吧。
4、《天生一對》;經典治癒系溫情影片。這對兒小女孩不要太招人愛歐~一家4口、保姆和管家皆大團圓結局,真窩心!那個年紀的林賽羅韓已成精了,英音美音自如玩轉,演技了得!如果我只記得住:這個滿臉雀斑,牙齒不白、一人分飾兩角、聰明、機靈的女孩該多好,而不是那個已長大成人,吸毒、酗酒的林賽羅韓!
5、《追風箏的人》;一出經不起懷疑的電影。「簡單」是人生中最難得的狀態,所以總被「單純」而感動。而哈桑這份單純,是你不忍心用世俗沾染的一個世界。「在喀什拍的攝製組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這裡最像曾經美麗的喀布爾..當然那裡已被塔利班毀壞殆盡....」
6、《安妮日記》;很棒的片子,技術上、藝術上。此類作品尤其聚焦那個讓人悲痛主題的片子,極容易犯迷糊的是劇情波浪線過平,以及過度煽情。影片後半段的「過度改編」讓只讀過《安妮日記》的人們很迷。除此以外,場景、人設、氣氛、節奏以及故事點都掌握非常好。
7、《霧都孤兒》;出身環境的剔除處理,父權統治的確立與消亡,看客群中的絞刑架,合法/合理的施暴行為。波蘭斯基稱拍片「棄暗投明」是為了他的兩個孩子,「我不想讓他們像上次那樣,看完鋼琴師說沒有哈利·波特好看。」
8、《帕丁頓熊》;故事很簡單,笑點設置不落俗套,很多靠細節前後呼應製造效果。除了笑點,印象很深的不少:帕丁頓熊進入電影屏幕的那段、牆上被吹走的花瓣、房子模型切面裡的「古怪」可愛的一家人等。最後上升為異類與周遭的融合,製造共鳴。
9、《小淘氣尼古拉》;故事性不強,都是由一段段笑料組成,但是配合幾個小可愛,最重要的還有太過精緻的畫面,總的來說還是值得一看!這一部主要講父母及尼古拉的愛情故事,關於尼古拉的小夥伴們著墨不多。色調還是很明快的,只是孩子們不如上一部萌了。
10、《紅氣球之旅》;柔軟的溫情。一種從看似漫無目的地城市遊走揭示了生活本質的過程。紅氣球在空中飄飄忽忽地遊蕩,有時如影相隨,短暫交集過後又不知去向。就如同夢想總是無限靠近我們,卻又始終觸不到它溫暖光亮的面目。可是請你再次看見的時候,別讓它飄走。
孩子喜歡看的十部電影,難得的好片子,適合賠孩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