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本應是闔家團圓的歡樂時光。但金鼠賀歲前夕,新冠狀病毒肺炎從武漢開始向全國各地蔓延,這場疫情牽動著每個中華兒女的心弦。當我們用居家禁足的方式為抵抗疫情做貢獻時,醫務人員卻在第一線和病毒進行著分秒必爭的戰鬥。
但作為黨員,作為科研人員,我們也希望能為抗擊疫情做更直接的貢獻。動力鋰電黨支部書記劉兆平研究員在假期間從抗疫新聞中注意到,一線醫護人員雖然穿戴者全身包裹的防護裝備,但護目鏡上白茫茫的水霧阻擋了視線,嚴重影響了操作。由於長時間佩戴護目鏡,呼吸及出汗會導致護目鏡空間內溼度很大,一般的防霧技術在短時間內容易失效。如果能夠改進護目鏡使之持久防霧,對一線白衣戰士會有很大的幫助。
劉兆平研究員想起團隊骨幹張志坤博士之前曾報告過功能化石墨烯防水霧塗層研究,隨即進行了用於護目鏡的石墨烯防霧膜研發構思,並電話聯繫張志坤博士討論研發構思的可行性。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立即與張志坤博士、汪偉博士布置開展應急研發攻關,迅速召集組建研發攻關隊伍,並向研究所疫情防控應急領導小組申請2月10日復工,希望能把實驗室新發現儘快轉化成為護目鏡防霧技術,給一線醫護人員提供清晰的視野,為抗擊疫情貢獻出我們的力量。
一般而言,從新發現轉化為產品,需要按原理驗證、小試、中試、產業化等階段逐步推進。但目前這個緊要關頭,時間就是關鍵,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切實可用的產品。在短短幾天時間內論證表明,防霧膜貼片應該是目前最理想的產品形式。接下來,原材料的穩定製備與優化、關鍵設備應急採購、實驗室工藝放大、新批量製備工藝開發、防霧膜貼片有效性驗證及反饋等一系列工作就同步開展起來了。
在劉兆平的帶領和指揮下,實驗室黨員和群眾共同組成的攻關隊抓緊每分每秒解決工藝問題。正常上班時間遠遠不夠,那就晚上加班、周末加班;隨著攻關進度推進,發現人員不夠,劉兆平不斷從後續復工的人員中選調人員加入到攻關隊;發現設備不夠,在研究所疫情防控應急領導小組的大力支持下,調撥所內現有的可用設備支援進來,啟動應急採購數天內送來設備……一切都快速熱烈地進行著。
伴隨防霧膜攻關研發,一系列的非技術問題也在逐步解決:貼片的尺寸要和護目鏡相匹配,那就根據醫院現有護目鏡的種類,開發相應規格來匹配;貼片不單要防霧效果好,還要易於醫生使用,那就根據醫院的一般條件,設計簡便貼膜方法並製作詳盡的使用說明;實驗室裡難以完全模擬醫院的複雜條件,那就送到市內參與抗疫的相關醫院,根據醫生試用後的反饋意見,進一步優化。
根據持續攻關的需要,更多滿足復工條件員工加入進來,這支攻關隊很快擴展到三十人,有序分工,快速推進,一天製備防霧膜從數十片到上千片,封裝技術和使用流程很快規範。在研發進行到二十天後,成批的防霧膜就開始陸續快遞到武漢前線及浙江省各醫院。
與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對抗,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全國人民都各盡其責,各盡所能。攻關團隊正用石墨烯防霧膜來驅逐護目鏡上的霧氣,幫助白衣戰士更好地去戰鬥,用實際行動詮釋他們的初心和使命。眾志成城,同心抗疫,陰霾必將會過去,煦暖陽光必將重灑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