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美國科學家約瑟夫·可西文首先提出了全球冰凍現象的猜想,即雪球地球假說,在約瑟夫的研究中,認為在7.5億~5.8億年前,整個地球都是處在完全冰凍的狀態,而當地球逐漸解凍,便迎來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不可否認,在這個地球上存在有許多極致的東西,現如今這般炎熱的赤道,誰能相信在地球的「進化」中,它曾也結過冰,而在2018年前,「OliverTesona」科研小組發表科研報告,認為僅需幾天便可凍住整個地球的「7號冰」是存在的。
它存在於地表下410~660公裡的地幔過渡帶,是由此處鑽石完美保存下來的晶體結果。
如果對冰的知識了解得不多,我們通常知道的是冰點為0℃,冬季時,下雪過後,地上可能會結冰。事實上冰的形態有不少,冰是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結晶,而重水在3.8攝氏度時結冰,就會成為另一種形式的「熱冰」。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能夠在實驗室中製造成好幾種冰的晶體,但僅有天然冰能夠在自然條件下存在,其他都是高壓冰。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戰期間,英國曾試圖打造「冰山航母」,設想是航身安裝冷凍管,不斷的泵送冷氣,以此防止冰塊融化。
但「冰山航母」的造價實在太過昂貴,並且局勢發生變化後,它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至今為止,「冰山航母」都還只是存在理論設想部分。
「七號冰」也是在高壓下所形成,當施加超大氣壓的10000倍壓力時,便能將金剛石之間的水層壓成這種「超級冰」。由科學家奧利弗·斯庫納所領導的「OliverTesona」科研小組,在研究地幔過渡帶搜集出來的鑽石時,還發現它以1600千米每小時在生長。
當然,這種能幾天便能夠凍住整個地球的「超級冰」只有在特定的環境才可能產生,奧利弗·斯庫納研究小組能發現它的存在,是因為鑽石在形成過程中包裹了水,水形成氣泡,從地底冒出後,到表面就受到了低溫和高壓的影響,從而讓奧利弗·斯庫納發現了這一「奇景」,然而高壓冰在自然環境中並不能存在。
在太陽系中,沒有哪顆天體能夠與太陽比高溫,而距離太陽最遠的大行星海王星,大氣層頂端溫度為零下218攝氏度,不過科學家猜測海王星的內部是炙熱的,溫度起碼達到了7000攝氏度。
海王星內部的能量,大到足以維持太陽系中已知的最高速風暴。另外富含水、氨和甲烷的海王星地幔,在行星科學理論中,被稱之為冰,有實驗室曾做過相關實驗,把鑽石暴露在高壓下,並且使用雷射轟擊其表面,在4000萬倍零海拔壓力的作用下,鑽石變成了液態,但如果壓力降低到零海拔的1100萬倍,溫度則降低到5萬攝氏度,那麼就會形成固體成塊的鑽石。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通過相關實驗,也曾提出過「海王星地幔可能是液態碳的海洋,其上面漂浮著固體鑽石」的猜想。
雖然「七號冰」能夠在特定環境中出現,但縱觀整個太陽系,卻不難發現沒有哪個行星的表面,能夠「允許」七號冰的存在,因此當科學家發表打破常識的研究發現時,我們完全不需要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