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人,被日本尊稱為第一代天皇,日軍見到他,都要下跪磕頭!

2021-01-21 騰訊網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國家,日語裡為什麼那麼多漢字?因為他們很多的文化習俗、政治法度都是從我國學去的,當年日方派遣19次「遣唐使」來唐朝學習知識,並且很多學者認為,最早的日本居民很多是中國人遷徙過去的。

「徐福」這個名字大家是不是感到陌生又熟悉?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一直在追求「長生不死藥」,當年派了幾千人出海尋找「仙丹」,那個領頭人,就是徐福。但他還有一個更不得了的身份——日本第一代天皇。

《史記》記載:「秦始皇大悅,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穀百工種種而行。徐芾(即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說的是當年作為秦始皇的御醫,徐福告訴秦始皇,在海上有3座仙山,分別是蓬萊、方丈、瀛洲,如果他能找到仙山,就能為皇帝求來仙丹,於是秦始皇同意了,他帶著3000男童女童,和足夠吃3年的糧食、衣服、藥物等出發了,可想而知,他什麼也沒找到。

他害怕秦始皇怪罪他,不敢回去,公元前210年,徐福和眾人來到「平原廣澤」,覺得此地風和日麗,適宜居住,便和大家商量要不然就住下來,眾人同意,擁護他為王。「平原廣澤」,指的就是日本。

這並不是空口無憑,查閱日本史料,裡面有很多徐福東渡的記載。比如日本江戶時代的《甲斐國志》寫道:「徐福等人到達日本後改名為羽田,從事師職。」日本著名的弘順大師說道:「徐福他們住在日本的富士山麓,現在的子孫自稱秦姓。」(書裡把富士山叫做「蓬萊山」)

除了日本史料,在日本國家內,到處都有徐福的遺蹟,比如徐福祠,根據統計,日本各地與徐福相關的墓、碑、廟等超過50處,徐福登陸日本的地點超過20處,大小傳說30個。

直到今天,日本很多人都把徐福當成他們的「農耕之神」、「醫藥之神」,因為當年徐福來到日本,把當時我國先進的種植水稻方法、醫藥知識、金屬冶煉方式帶了過去,最重要的還有漢字和儒家學說,讓日本從漁獵時代進入農耕文明時代,所以當地人稱徐福為「神武天皇」,作為日本第一位天皇。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甚至公開說:「我是中國移民的後裔,是徐福部下的子孫,我為此感到驕傲。」後來他2次訪問徐福故裡——江蘇省贛榆縣。

抗戰時期,日本軍隊來到江蘇省的一個村子,正準備大肆搶燒,突然有一個士兵看到了徐福的石像,嚇得他立馬下跪,同行日軍也跟著下跪,原來,這是「徐福村」(今江蘇贛榆區金山鎮下轄村),他們十分恭敬地退出了這裡,再也不敢踏入一步。

雖然他們到底是不是徐福的後代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中國對日本造成了深遠而悠久的影響是肯定的,如今每年11月28日,是日本祭祀徐福的重要日子,徐福仍然是他們的神。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後漢書·倭傳》《甲斐國志》

相關焦點

  • 日本肥宅對著大型手辦下跪磕頭,稱為了再現原作,毫無尊嚴!
    40原老師的「嫌顏」系列受到非常多粉絲的喜愛,發售的插畫本每次都要第一時間去搶才能入手到,甚至有不少國內的小夥伴專門拜託在日本的朋友寄一些插畫本回來,我對這個系列一直不是很有興趣,但是大部分宅男對其還是非常喜愛的,光是看看40原老師發的封面圖就能夠滿足,最近「嫌顏」系列在日本秋葉原辦了展出
  • 日本第一代天皇是誰?日本的特點是什麼?他們是怎麼崛起的?
    說起日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那麼,你知道日本天皇的歷史,第一代天皇是誰?他們是怎麼崛起的?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第一,日本最喜歡做的事「偷」日本資源匱乏,是一個島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而就是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近代對中國的侵略,卻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 徐福東渡後,成為日本第一代天皇,多點證據可以證明
    而且日本三神器跟日本第一代天皇的時間也符合徐福東渡的時間。日本所代代流傳的三神器屬於秦代製品,而且在日本書籍之中記錄的第一代天皇開國時間只跟徐福出海相差了七年,在時間上的確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是,第一代天皇登基之後,追封了自己的父親。而這位天皇父親的名字恰好就叫猛,也就是傳說之中徐福父親的名字。就可能性而言,這樣的可能性並不算高。 從文化上來說,日本書紀曾經說神武天皇曾經率領船隊東徵。
  • 秦朝徐福是第一代天皇嗎?中國學者拿出了十大鐵證!
    今天要說的可是和往常不一樣,以前小編要麼講的要麼就是關於古代的故事,要麼就是現代的,今天要講的是古代和現代相互結合的故事,你們有沒有一點小期待呢,那就擦亮你們的雙眼好好看小編接下來要給大家講的故事吧!說起日本,大家對這個國家是不是多多少少相對其他國家有點差別對待,他們以前做的事情小編在這裡就不在多說了,畢竟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現在我們都追求和平。
  • 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嗎?讀了《菊花王朝》才知道正解
    徐福東渡日本,成了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一度流傳很久。然而事實是如此嗎?日本人有怎麼看待這個?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些中國學者根據《史記》和《淮南子》,結合《古事記》和《日本書紀》,推斷徐福就是神武天皇。  然而胡煒權老師說在日本方面,雖然日本有近40個與徐福有關到歷史遺蹟,徐福到傳說也流傳在現今到日本。但是考究這些歷史遺蹟,不少都是在江戶時代才建好,提到到最早到關於徐福到日本史料,也要到8世紀。距離中國到秦漢時代公元前二百多年已經有千年之遙,為什麼?
  • 控制日本天皇的神秘機構,幾代天皇夫婦都被它折磨……
    這不僅是德仁夫婦的悲哀,這是幾代日本天皇共同的無奈。德仁的爺爺裕仁天皇,被逼得差點離婚;剛剛退位的明仁天皇,在年輕時候也曾和妻子含垢忍辱。這一切,都是因為受制於一個神秘的政府機構:日本宮內廳。但是在千年之後,鬥轉星移,日本實行了君主立憲制。雖然日本天皇的權力依然很大,但是也要在某種程度上受憲法的約束。當時的日本憲法,針對皇室成員出臺了一系列自律原則。
  • 日本天皇陵至今不對外開放,學者大膽假設,日本人的祖先是中國人
    現在的日本天皇是日本的國家象徵,日本的天皇制度已經延續了很久了,而且至今存在,日本的天皇和中國的皇帝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首先就表現在地位的區別上,日本的天皇的地位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都不高,而中國古代皇帝代表著最高權力。
  • 日本天皇墓被挖後,有一個秘密一直不敢公開,其實跟日本祖先有關
    中國的強盛,讓周圍鄰國無一不是心悅誠服的承認中國的強悍,拜服在中國的昌盛之下,這其中,就包括韓國和日本。野史有錄,韓國與日本的先祖都是中國人,但是如今,所謂的大韓民族和大和民族,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忽視這件事情。眾所周知,天皇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從神話傳說的神武天皇到現在明仁天皇共125代。
  • 二戰1941:羅斯福給日本天皇的信——美國為和平所做的最後一次努力
    對於日本會對美國發動攻擊的可能性,美國其實早已通過破譯的情報知道得一清二楚。1941年11月25日,羅斯福總統曾對部下告誡說:「下星期一,即12月1日左右最危險,日本慣用奇襲伎倆,你們要加緊研究對策。」 國務卿赫爾等人也提出了不能消極等待被動挨打的局面。
  • 日本戰敗後,美四星上將問天皇為何不自殺謝罪?裕仁回答太無恥了
    日軍的野心也在二戰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遭受到了他們的侵略,無辜的百姓被日軍殘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一個國家的領土、主權都被隨意踐踏,這樣滔天的罪行全是因為這位天皇的一個命令,日本想從這場非正義的戰爭中牟取利益,想在亞洲樹立自己的威望,士兵的這些過錯都和天皇的決定密不可分。日本在那個時候軍國主義旗幟高舉,無數人都在誘導下投入了這場戰爭。
  • 中國有一座神殿,日軍連發13枚炮彈均未爆炸,進去一看後全體下跪
    我國近代史的災難中日軍侵華算是造成的後果最為嚴重,殺害的人數最為多,手段最為無恥。日軍在我國對人民實施的暴行數不勝數,當時他們秉承著三光政策,掠奪我國財物,其中珍貴的國寶文物更是不勝其數。其無恥的方面不止這些,日軍侵華期間,發生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一件聽起來非常邪乎,但卻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
  • 日本天皇古墓藏著個秘密,可日本人始終遮遮掩掩,至今不敢公開
    在日本的歷史上,最高權力的統治者叫做天皇,根據日本史料的記載,從傳說的神武天皇到如今,總共經歷了120多代天皇。歷代天皇去世後,都會安葬在古墓裡,雖然日本也有盜墓賊,但日本從來不敢公開天皇古墓裡的一切。
  • 日本投降的前一天,他策劃了一場陰謀,幸好沒有得逞
    在日本歷史學家的眼中,1945年8月14日這一天堪稱「決定日本歷史的一天」,在這一天,爆發了直接針對裕仁天皇的政變,如果這場政變成功,那麼日本恐怕將繼續陷入瘋狂的戰爭,最後真的將萬劫不復。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場政變的策劃者,竟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日軍少佐——畑中健二。
  • 日本公主身份尊貴,為何還會遭同學霸凌退學?其實天皇也無能為力
    2019年10月德仁天皇正式登基成為日本第126代天皇,至今日本的天皇制度已經延續了2860年,但是在這千年歷史裡日本卻從來沒有改朝換代過。自明治維新後,天皇制度得到完善,日本的天皇如同原來中國的皇帝一般,擁有掌控天下的權利,受萬人敬仰。
  •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的「水牛戰役」:保命第一
    薩蘇認為,近幾年的抗戰研究中湧現了很多與以往不同的抗戰史料,中方的、日方的及盟軍各國的史料都有,很多有關抗戰史的新看法由此而來。外界眼中,日軍一向奉行武士道精神,一根筋,打不贏分分鐘就要鬧切腹。事實上,通過對日軍戰史的考察,薩蘇發現有些日軍部隊其實並非如此,如來自大阪的常備師團第4師團。此團被薩蘇稱為「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
  • 日本人乃何許人也?他們真是中國人後代?挖掘天皇墳墓被嚴格禁止
    第一:日本的考古 日本是一個島國,島嶼上的居民都是從陸地上渡海而來的,這是一個常識,所以,日本人肯定是來自於亞歐大陸,這是毋庸置疑的,日本人也非常熱衷於探索「日本民族的來歷」、「日本人來自於何方」之類的問題,但是,日本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從來不挖天皇的墳墓,歷代天皇的陵墓保存完好。
  • 他是命最硬的日軍士兵,沒人知道他是怎麼逃回去的
    在返回海軍基地的過程中,失血過多的坂井三郎幾度昏厥,他所駕駛的零式戰機幾乎是以失控的狀態,跌跌撞撞逃回去的。 要知道,戰鬥發生的地點距離日本海軍基地足足有560海裡,就算是正常情況下,也要三個小時才能到達,而命懸一線的坂井三郎卻能夠捱到終點,沒有人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
  • 二戰日本軍銜最低的親王,僅相當於日軍大隊長,活到了100歲
    二戰時期日本有不少親王,他們大多都在軍中擔任重要職務。43歲晉升中將,掌控第一師團,46歲晉升大將。貞愛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個年代,當時日軍只有七個常備師團,能夠脫穎而出掌控其中一個師團,可見貞愛的地位。大部分親王與貞愛一樣,至少也是中將級別的存在,然而有一位日本親王很特殊,他的軍銜只有少佐。 這位親王就是三笠宮崇仁親王,明仁天皇的叔叔。崇仁是大正天皇的第四個兒子,也是最小的一個,因此備受寵愛,20歲就獲得了三笠宮的稱號。
  • 抗日英雄包森:16歲時公開痛斥張作霖,活捉日本天皇表弟
    16歲時,在學校進步力量召開的追悼李大釗的大會上,他走上講痛斥軍閥張作霖的罪行;20歲時,因為蔣介石不抵抗政策,他帶頭衝入涇陽縣國民黨部將縣黨部牌子砸碎。他也曾智擒日本裕仁天皇表弟、憲兵司令赤本大佐;他犧牲時,日軍也很尊敬他,在所有報紙的宣傳報導上,都去掉了污衊攻擊之詞,作了「包森司令長官戰死」的鄭重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