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颱風的高發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曾經,中國東南沿海不明真相的勞動人民誤以為這大風暴來自臺灣,就給起了名字叫颱風。
臺灣表示這個鍋我不背!
颱風吹遍世界各地。
登陸北美的叫颶風,在印度洋地區叫旋風。
菲律賓人民很浪漫,稱之為碧瑤風~~~
無論叫什麼名字,颱風就是快速旋轉的大氣渦旋(中心風力12級以上)。
滿身風雨我從海上來,熱帶海洋是颱風的老家。
較高的海洋溫度(表面溫度高於26.5攝氏度),使熱空氣上升。
由於地球轉動,流入的空氣就會想車輪一樣旋轉起來。
全世界每年平均發生80-100個颱風,大部分都在大西洋和太平洋。
美國、日本、中國、菲律賓等沿岸國家都是颱風光顧的熱門地區。
哎,現實生活中的麻煩總是包郵的,颱風是地球上破壞力最大的天氣系統。
1970年11月,造成孟加拉國30萬人死亡的波拉是世界當之無愧的惡魔之首。
2005年8月,卡特裡娜颶風襲擊美國紐奧良市,洪水淹沒了80%的城市,一千多人死亡。
避難所不斷發生強暴婦女、性侵兒童和槍擊事件,社會秩序幾近崩潰。
西北太平洋是最適合颱風生成的地區,颱風生產頻率佔全球的36%。
我大天朝自古以來備受颱風青睞,平均每年有7-8個吧。
這是中國東部影響嚴重的颱風次數(1949-2000年)。
沿海各省颱風最愛的是廣東,最討厭河北(唯一一個沒有登陸過的沿海省份)。
其中,臺灣忠心耿耿為大陸擋颱風。
有很大一部分進攻大陸的颱風會首先遭遇臺灣,臺灣3000多米的中央山脈輕輕一檔,颱風血槽基本就空了。
臺灣中央山脈也被稱為護國神山。
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導致上海地區10萬人死亡的颱風。
近些年的颱風王是2006年8月的桑美,造成483人死亡,浙江蒼南變成人間地獄。
在狂風中敬業報導的記者貢獻了最廣為人知的表情包。
世界氣象組織制定了颱風命名表,由不同國家提供了140個颱風名字,循環使用。
鑑於桑美所犯滔天大罪,將其除名,永不再使用。
如今,觀測和預報相對成熟,我們面對颱風已經淡定了很多。
和地震、海嘯災害一樣,這只是地球運動中的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現象。
與其對抗災害,不如摸清規律積極避讓,這才是人類與災難共存的現實與謙卑。
參考資料:
陳顒等,自然災害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P Shi , R Kasperson,World Atlas of Natural Disaster Risk,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5
http://typhoon.weath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