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大才上大一,老二又到幼升小
打工人一枚,2009年從浙江返回渭南。當時回來的原因之一,也是孩子要上學了,南方鎮上的小學要2萬的借讀費,按說也不算「越外」,但是想著,又不是人家北上廣,一個小鎮,教學質量能有多好,趕不上大渭南更趕不上大西安,而且借讀給人地域上的差別對待也令人感覺不爽。
渭南市 | 圖源:華山網
回來後在渭南中心區域置了一套多層的135平方的,當時的價格不到3千,(滻灞附近千的如今要翻5倍了,眼光還是差太多),孩子也進了實驗小學。渭南最大的局限是就業機會太少,短暫的調整後找了份銷售的工作,公司辦事處在西安,開啟了出差,西安,渭南來回穿梭的日子。
一晃2014年了,孩子小學要畢業了,五大招生最火爆的時候,想著試試看,也沒有抱著一定要上的想法,參加了兩個學校的校考及隨後的526,結果通知五大之一的分校錄取了,面對8千每學期的學費,想著別人讀奧數的辛苦付出,也是超值。不用猶豫了,趕緊的轉學西安。
在整個初一的第一年,每個周末於西渭之間來回跑,同校在渭南的幾個家長有了聯絡,偶爾可以互相替換著接送。班上有韓城的銅川的黃陵的,當自己從渭南駕車頻繁往返已覺辛苦的時候,看著那些從韓城,從陝北奔波的家長,尤其一些為母則剛的虎媽們,也是好一番感慨,中國式家長,孩子就是一切,一切為了孩子。
■ 圖源網絡
學校在滻灞附近,為了陪伴方便,在半島租了房子,當時自然界的感覺還賣不太動,半島二手房40-50萬的可選的還很多。但是小區畢竟有了點年頭,好像群租搞傳銷的也不少,所以家人建議考慮個二手的時候當時是無感的。真應了那句「今天你愛理不理,明天高攀不起」,15年在滻河邊上入手1套90平的新房,比半島居住的舒適度是好些,但是還是忽略了半島的最大優勢……有比較優質的教育資源。今天別說滻灞了,奧體板塊都是炙手可熱,一間好房難求。
2015年的時候,有了小的孩子,接下來的兩年出差幹活,接送老大,房子裝修暈頭轉向的,都不知道怎麼熬過來的。好在2017年,老大順利上了某大附中,高中再延續三年周末接送後,2020年,老大上了大學,才稍稍能喘口氣,老二上學的事,又擺上了桌頭。
02
要漲價的幼兒園
幼兒園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樂園,應該有專業的藝術化的設計,和中小學一樣,幼兒園的配套顯然缺乏前瞻性,大西安人口過了千萬,和這千萬人口配套的教育資源,是很緊缺的。外觀漂亮富於童趣的建築更少。新建的數量極少的公立幼兒園,班額嚴格控制在一定數量,教師配備,營養餐都有保障,但是大部分家長只能羨慕嫉妒望園興嘆。私立的每個月費用普遍在2000多,比大學費用高多了,而且往往場地狹小,班額超編。無法改變的,只能接受。小班中班選擇了一家普通的私立,哼哧哼哧的繳了兩年學費後,2020年9月開學的時候,家長奔走相告:幸福來的太突然!有一大批私立幼兒園轉了個公辦。這個操作雖然姍姍來遲,還要給政府點讚。
家長對幼兒園環境,場地,夥食有期待,而在教什麼和怎麼教上,因為辦園理念上的差異,師資的差異,大綱的差異和家長想法的差異上,公立私立幼兒園之間,不同幼兒園之間是有區別的。教育部門的要求,原則上是不允許小學化,不允許留家庭作業的,但是總有人會突破規定。有次家長會,老師提前鋪墊:明天領導要來檢查,都不要給孩子帶作業本,如果領導要問,有沒有給孩子們上識字課等,我們應該讓孩子們怎麼回答呢——「沒有!」這屆家長齊聲高喊,非常配合。
■ 圖源:陝西傳媒網 | 攝影:陳嵐
實際上不進行識字教學,算術教學,以音樂美術遊戲手工繪畫禮儀習慣養成等為主體的內容可能對老師要求更高,更符合孩子成長的規律和天性。教育最可怕的是讓小孩子失去創造力,想像力,雖然拿針扎娃的現象是極個別的,但是面對吵吵鬧鬧的一群小傢伙,過早的從思維上進行約束統一敲打限制還是普遍存在的,某種程度上,感覺像是家校合謀,在壓縮兒童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因為小學化教學,一部分焦慮的家長受不了,擔心孩子在上一年級時吃虧,會主動對幼兒園提出要求,甚至直接在大班的一年轉入輔導機構開辦的幼小銜接班,這樣到一年級佔個先機,會的多。
轉入公辦沒幾天,夥食費漲價,由每天15漲到20,家長們剛剛享受了轉公辦的紅利,很痛快的同意了。而最近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陸續被喊去談話,明年開年夥食費要漲到30。幾乎同時,物業也挨家敲門籤字,物業費停車費也要漲價,一些家長不淡定了。小孩子一天30,說實話比大學生標準還高,一個200多的園子,一天的夥食就要5-6千啦。
03
房價,似乎有一半是擇校在攪動
幼兒園夥食漲價,畢竟只有半年了,家長們也在安慰自己,和之前私立的學費比較起來,總體還是少交了。而即將到來的煩惱是,小學去哪裡上?
原則上是就近入學,但是原則就意味著有變化,家長對學校總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學區的劃分也不可能完全合情合理合規。為了上個好學校,好的學區房持續被追高。很多人置換房子也出於擇校的考慮,西安樓市今年延續火爆,中介也比較活躍,感覺有一半原因是在受擇校攪動,所在小區離明年建成的學校距離更近,但是據說被劃到更遠的一個城中村學校,小區家長集體去反映了幾次,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憂心忡忡的學齡孩子家長們未雨綢繆,八仙過海,有置換二手的,有趕奧體西鹹重新看盤的……
最近這兩年,應該是大西安新學校開建落地最集中的,之前的欠帳在抓緊彌補,良好的教育生態某種程度上是大西安發展到牛鼻子,新校區有另外一個特點,硬體設施好,但是缺少校園文化積澱,油漆味還沒飄遠,教師隊伍一般也是新組建,而且對新生而言,學校的師生配置給人感覺是不完整的,小學可能只有一二年級,沒有四五六年級,初中可能只有個初一,雖然一個年級班級數可能比較多,生源也不少,但是少了不同年級的豐富化,開個校運動會隊伍都不齊整。但更關鍵的是,即是這樣那樣的不完美,也不保證你想上就能上。
04
人到中年,又想回渭南
大西安發展到了最佳機遇期,GDP要上萬億,三環外塔吊林立,人口迅速聚集,虹吸效應凸顯,雖然說運城三門峽慶陽的貢獻了不少,但是省內還是主體,曲江高新不問出處問銀子,大部分還是按照方位,渭南寶雞陝南的移民分別在大西安東西南北方向就近聚集,至少回家的方向少堵點車,也許有不少人,潛意識裡還給撤退留條路。
如今父母都八十了,想接來西安盡點孝心,房子小,面積有點侷促。而渭南的房子空置了五六年,物業費取暖費一年好幾千的交著。不是什麼高端人口,工作也缺乏和大西安的粘度,再遇上這小學不是太理想,因此十分糾結是否把孩子轉回渭南上學。尋思著至少就小學而言,渭南城區的幾個名校絲毫不亞於西安的邊緣校,初中高中是否再考回西安,重複老大的路線,再議吧。實際上有關對五大的追逐,最後也不見得都是滿意而歸。有的家長從小學到高中,都跟著孩子陪讀,把自己的房子出租,又租住在狹小的學校附近的房子,生活質量完全不講了,但是即使擠進五大的,如果以考上的大學論成敗,能上清北華五人的,也還是少數,而且即使回到寶雞渭南延安漢中,如果付出了一樣的勞動,也不見得會考的太差。
■ 渭南中學 | 圖源:渭南中學官網
有關教育的焦慮,和北上廣深比起來,西安其實還是相對輕鬆的,而且給的選擇也足夠大,如果一定要歸結焦慮的起因,那就只能怪自己掙的太少,而想的太多了。
其實,渭南能不能回去,渭南的名校能不能上,也是人到中年的焦慮之一,雖然豆腐泡,時辰包子的香味在環繞催促。
作者 | N年以後 | 陝西人
作者/來源:貞觀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