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絲跟我私信,問我如何從金庸武俠的角度來看馬保國這位「江湖中人」?那今天,就來說說。
面對最近炒得很火熱的馬保國,人民日報評論:馬保國鬧劇,該立刻收場了!
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斥責年輕人不講武德,他本身卻毫無正大光明、謹言慎行、尊崇敬畏傳統的武德。
自今年5月,30秒內被擊倒3次,隨後以雷人雷語被熱轉,迅速成為「網紅」。當然,這背後也多虧了部分地方官媒的「宣傳」。
躥紅後的馬保國,以「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 自居,並開始了商業演出,接拍所謂的勵志電影。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馬保國算得上是江湖中人嗎?
非也,在我印象裡,其實就是個跳梁小丑,江湖騙子。
用網上流行的一句話說就是:幹架沒贏過,嘴仗沒輸過。
但其實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也有一位江湖中人。很多讀者評論他,也是用的這句話,簡單點說就是,嘴強王者!
他就是《射鵰英雄傳》中的江南七怪之首,飛天蝙蝠柯鎮惡。
想想,其實馬保國和柯鎮惡,確實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馬保國的經典語錄:年輕人不講武德;我大意了啊,沒有閃;我勸這位年輕人,耗子尾汁。好好反思……
柯鎮惡的經典語錄:看我眼色行事;拿命來;要殺便殺。
再從自報家門來看:
馬保國:「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
柯鎮惡:「我乃江南七怪之首,飛天蝙蝠柯鎮惡是也。」
從這些來看,二人似乎有很多地方都有著相似之處。
說得簡單點,就是會裝!
先說馬保國,自稱被英國武術界譽為「功夫王」、「當代李小龍」。看這些名銜,確實很唬人,很有技術成分。但確實如此嗎?
2020年5月17日,在山東一場民間武術比賽中,69歲馬保國與50歲的民間武術家、搏擊教練王慶民進行擂臺戰PK,結果他在30秒內被王慶民打倒3次。
事後三天,馬保國在4個小時內,連發三篇微博,回應輸掉比賽的原因,這才開始有了上面的一系列經典語錄。
怎麼說呢,我是輸了,但我死鴨子嘴硬,這點,似乎和柯鎮惡挺像的。
在楊康當年死的破廟之中,柯鎮惡追殺楊康三個屬下,句句義正言辭,成竹在胸。還揚言非要殺掉這幾人,嚇得他們連忙求情。
誰知道轉眼間,三人一根毒針打過來,柯鎮惡直接中毒倒地,來了一句:「要殺便殺,沒什麼好說的。」
再比如跟歐陽鋒決戰之時,也被打趴下,同樣來一句:「技不如人,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仔細瞧瞧,其實二人都有相似之處,那就是不清楚自己的實力。打架我可以輸,但打嘴仗,我不能輸。哪怕被打得鼻青臉腫,我也得在嘴上拿出氣勢。
不同的是,柯鎮惡說的這些話,是不向惡勢力低頭的體現。而馬保國,則是跳梁小丑般的自導自演。
小時候看柯鎮惡,覺得他是《射鵰英雄傳》裡最會裝的人。包括每次自報家門,第一句話都是:「我就是人聲稱飛天蝙蝠的江南七怪之首,柯鎮惡。」
這個名頭也是自己宣傳出來的,就和馬保國自稱「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如出一轍。
每次打架前,不管對手是誰,先把狠話說在前頭。當被打得鼻青臉腫的時候,也表現出了寧死不屈的精神。
反觀馬保國,打輸之後,也要嘴硬,找各種理由,不承認自己的失敗。這點倒是和柯鎮惡不一樣,柯鎮惡實事求是,我打不過就是打不過,技不如人,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那從這方面來說,馬保國完全不能和柯鎮惡相提並論。
我們看《射鵰英雄傳》的時候,注意到,柯鎮惡除了叫飛天蝙蝠外,還有人稱他為柯大俠。
何為大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
柯鎮惡確有君子之風,當初答應丘處機去大漠尋找郭靖,他做到了。身體力行,在大漠待了整整十八年,對郭靖悉心教導。
可以說,郭靖之所以被稱之一代大俠,離不開當初柯鎮惡的教導。
在民族大義面前,從不含糊,嫉惡如仇,曾這樣評價自己:「一生正直,數十年來無一事愧對天地。」
柯鎮惡做到了,所以稱之為「俠」。馬保國除了在網上譁眾取寵,招搖撞騙,還做了什麼?二人的價值取向就完全不一樣。
再說功夫,柯鎮惡是實打實地有,善使一柄鐵杖與鐵菱暗器。「江南七怪」在成名之初,曾與淮陽幫動手,七個人在長江邊上打敗了淮陽幫的一百多號人,以七勝百,一時名震江湖。
馬保國呢?在30秒內被人打倒3次。沒事兒非要逞強,打不過又要嘴硬。和柯鎮惡相比,他真的不夠格。
小時候看柯鎮惡,是嘴強王者,長大了再看柯鎮惡,他是英雄,是俠客。
他敢愛敢恨,面對處處裝腔作勢的賣國賊,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假意逢迎,而是高聲痛罵,活出了別人不敢活的樣子。
他一諾千金,因為一番話,便翻越千山萬水,在蒙古大漠找到了郭靖,授其武功,教人道理。
他為人真實,每次打架前都會放出狠話,不管對手是誰,他從未怕過。有一股子不服輸,不怕失敗的精神。在現實生活中,這難道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再看如今的馬保國,雖然也作為江湖中人,都是嘴強王者,但他和柯鎮惡,真的差得太遠了。
一個是江湖俠士,一個是江湖騙子。從一開始出場,馬保國就註定是跳梁小丑,譁眾取寵。他懂功夫嗎?他不懂,但他知道作秀,他清楚怎麼獲得關注,也清楚如何「鶴立雞群」。
現實生活中,有兩類人往往出名比較快。一類是要臉的;一類是不要臉的。
馬保國就是屬於後者,但在前段時間以來,他屢次登上熱搜,以譁眾取寵獲取流量,再加上部分地方官媒的推波助瀾,才成就了如今的馬保國。
這背後究竟有沒有團隊在操控,我們不得而知,但用人民日報點評的話說:
馬保國就應該從鬧劇中抽身而退。對他背後的人來說,儘早收手更是明智選擇,否則必定血本無歸。而對那些熱衷流量、推波助瀾的網際網路平臺,如果還有起碼的社會責任感,就應馬上停止再為這種「醜行」「鬧劇」提供傳播渠道。
希望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多一些柯鎮惡這樣的江湖俠士,少一些馬保國這樣的江湖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