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紅外熱成像診斷技術藉助熱成像顯示人體異常的熱區或低溫區,通過人體「溫差」所顯示的身體健康狀況及潛在疾病位置,讓疼痛可視化,幫助醫生查找疼痛原因。
受訪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疼痛科主任 盧振和
文/金羊網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白恬
圖/受訪者提供
你知道嗎?疼痛是多種疾病的症狀表現,身體出現疼痛時,往往會有細微的「溫差」,通過檢測這種溫差,能夠發現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質。
8月11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成立北京韓濟生疼痛醫學研究院紅外熱成像診斷技術培訓中心,中心致力於疼痛與紅外熱成像診斷規律的臨床應用和推廣,解讀疼痛疾病診斷中的紅外熱成像困惑,提高疼痛疾病診斷效果。
慢性疼痛危害大,重度痛可致死
疼痛是一種主觀的感受,但又與疾病息息相關。醫學上認為「疼痛」是保護人體避免進一步受損傷的正常功能,如同體溫、心跳、血壓、呼吸一樣列為了五大生命指徵。
疼痛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疼痛,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疼痛科主任盧振和介紹,中重度以上的痛會影響人的大腦及全身的多種生理功能,包括精神抑鬱、血管收縮、血壓、血糖、呼吸紊亂等,重度疼痛甚至會引起死亡。重度疼痛會引起血管收縮,曾經有一名患者因為長期忍痛出現高血壓,並因為重度疼痛發生心室顫抖,差點出現生命危險。
長期、慢性、頑固性的疼痛不僅有害身體健康,還會引起精神上的疾病,很多慢性疼痛的患者都伴有抑鬱、焦慮等症狀。疼痛不能靠忍,影響人們生活的痛為「中度痛」或原因不明的痛應該找醫生幫助,而如果疼痛已經影響到睡眠,則需要立即就醫予以鎮痛。
「拍個照」找疼痛源
47歲的馬先生一年多來受到「難言之隱」的困擾——肛門痛。「一坐下就痛,開車的時候最痛,長期隱隱作痛,太影響生活了」馬先生自述,一年多來看了很多家醫院的肛腸科,沒檢查出問題來;連家人都覺得馬先生是不是心理因素在作怪,來到疼痛科終於找到了痛因。
「疼痛是個體的感受,很多慢性疼痛的患者因為找不到原因,常常不被身邊人所相信」盧振和介紹,超過一個月以上的慢性疼痛就建議到疼痛科治療,而查找病因、進行診斷是解決疼痛難題的關鍵。
如今可以採用醫用紅外熱成像,只需要短短幾秒鐘,「拍個照」便可對身體各個部位進行全面成像,十分快捷,這為醫生判斷病變原因及全身情況提供了可能,尤其對疼痛疾病的感覺神經系統組織病變部位給予了明確的提示。
紅外熱成像,是用「溫度」來看病
什麼是紅外熱成像呢?人們發現,除自然七色光的紅光外,存在一種熱射線命名為「紅外線」,-270℃以上的任何物體都會發出這種紅外線。人體也會向周圍發射和吸收紅外線。
盧振和解釋,正常人體的溫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特徵性,機體各部位溫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熱場。當人體某處發生疾病或功能改變時,該處血流量會相應發生變化,導致人體局部溫度改變;換言之,當身體某部位發生疾病時,病變部位的溫度也會發生變化,表現為溫度偏高、偏低或紊亂。
紅外熱成像技術(Thermography)就是用高科技的相機接收並反映了人體這一生理特點,通過記錄、分析人體發出的紅外線信息,用可視化的圖片來呈現身體各部位溫度的差異;它極其敏感地接收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熱輻射,用不同的顏色顯示人體異常熱源的分布、深度、強度、形態以及走勢,從而幫助判斷人體病灶部位、疾病性質和病變程度。
從「溫度」判斷是炎症還是神經痛
盧振和介紹,通過臨床多年來的觀察和規律總結,她發現在紅外熱成像中,疼痛部位高溫呈紅色時,往往提示局部有感染、腫瘤、炎症、疤痕等;而疼痛部位低溫呈藍色時,則往往提示該神經的上遊神經有疾病,包括疤痕、椎間盤突出、腫瘤、炎症等因素卡壓。「該方法用於分析疼痛原因及心肌缺血、睡眠障礙等全身伴發病狀況,正確率達到90%以上」。
作為一種影像診斷工具,紅外熱成像技術相較於CT、核磁、B超等檢查技術而言,屬於無損傷、無痛苦、非接觸的綠色檢查項目,具有無輻射、安全、快捷等優勢。
紅外熱成像,不僅能給疼痛學科提供直觀和可靠的證據,對於重大疾病的早期篩查、亞健康人群健康體檢也可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漲知識
紅外熱成像技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紅外熱成像有著非常廣闊的用途,包括太空上的衛星監測地球的軍事設備、公路上車流人流、地下發電機工作狀況、金庫車庫監獄等重要場所的安全監視、機場上人流傳染病監控,以及小小的電子線路板故障檢測、野外的動物晚上出行活動等。
編輯:Qiu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