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電影系列到上個月上映的前傳電影《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Fantastic Beasts: The Crimes of Grindelwald)中,華納兄弟將英國女性小說家JK羅琳的魔法世界搬上了大銀幕,長達17年來我們都能夠接連在電影院上看到羅琳文字中的魔法咒語和生物被寫實化。但在羅琳沒有在小說中描述的部分,關於這些魔法、咒語的音效應該如何發出最符合它的聲響呢?現在Nerdwriter就帶我們一起揭密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幕後工作故事。
將數千萬人所喜愛的小說搬上大銀幕,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要將原本數千萬讀者的想像給摧毀,因此為《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電影配上音效可說不上是完全令人羨慕的工作。像是當西弗勒斯·斯內普對決吉德羅·洛哈特喊出「去去武器走」時,你會為這個魔法配上什麼音效呢?你立刻可以感受到音效師的難度。由於《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觀過於龐大,擁有這麼多樣的咒語和搭配的施咒手勢,在摸索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電影時,導演就特別提醒音效師「我們不需要魔法聲音帶有未來感、電子風格的音效」,所以絕對不能把《星際大戰》的音效當作參考模範。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出現第一聲魔法音效,就是魯伯·海格從逃跑到海邊小屋的德思禮家族手中帶走哈利波特的畫面,進屋的海格用「魔傘」點燃了爐火。大多數《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音效師尤其都會遵從最具有實驗性的第一部、第二部所創造出的音效邏輯,同時也會不斷摸索進化。而許多魔咒的音效都與麻瓜生活的聲音有所關聯,像是求救煙火、燃燒、石化咒的冰塊結凍聲音,而也有像黑魔標記這種完全需要音效師想像力的配音。
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魔法充滿了摩擦聲、爆炸、爆竹和電流以及動物混聲,第二部《哈利·波特與密室》則開始進化成將更多聲音混雜在一起製作魔法音效,像是把火箭助推器、炸藥和噴射機的聲音混合。不過有趣的是《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的導演決定風格大轉彎,把哈利波特召喚護法、對付幻形怪等畫面改成更輕柔的音效,讓侵略性降低而增加神秘感,這也為《哈利波特》魔法音效打下了基調。
《哈利波特》電影後期電影到現在《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的導演大衛·葉茨,則非常擅長將念咒的話語聲和魔法音效結合在一起,這能讓觀眾感受到施咒時更逼真的速度感。音效一直是觀眾鮮少關注到,卻對電影有著重大影響的幕後工作,因為在電影院我們不只會用眼睛看,也會用耳朵聆聽聲音來感受來增強理解,這些幕後音效師也真正創造了「聲音魔法」。
對於哈利波特的音效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