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理工大學:他,保研浙大!快來看看他的經歷

2021-01-08 教育看濰坊

個 人 自 述

姓名:朱英豪

本科:以升創新教育基地電子信息工程

推免至:浙江大學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業: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工程

成績:GPA 3.64

均分:88.82

英語:CET-4 CET-6

科研:

SCI(JCR一區,獨立一作,IF 4.098)檢索

SCI(JCR一區,獨立一作)在審

EI檢索一作3篇

中文核心一作3篇

國家級、省級大創各1項,校級2項

申請及授權國家專利7項(第一發明人)

授權軟著5項(第一著作權人)

—————————————————

獲獎:國家獎學金、國勵志、濱海英才獎學金、一等獎學金、二等獎學金等各類獎學金10次,國家級競賽10項,省部級20餘項(三等及以上),市廳級5項,校級30餘項,河北「勤學上進好青年」、入選「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校園十佳、校園之星、以升創新教育基地科學研究之星、創新創業優秀個人、優秀大學生等各類榮譽稱號20餘項。

個人自述:渴望活到李誕的那種高度,真正的大智若愚隱於市,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總是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寫下內心的獨白,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對生活的一種儀式感。或許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自我反思的方式。只有你變得足夠強大,扛得住別人扛不住的委屈,那時的你擁有的,就是整個世界。

生活照

Picture .

關於大學 |關於生活

大學生活

大一上學期我的成績並不理想。大二下開始參加競賽,暑假基本不回家,寒假在家不到兩周左右就會回學校,那個時候想要做好事情的信念極其強烈,也正是這種信念督促我去積極參加各類競賽。大二大三現在想起來很覺得自己有點小了不起,各種專業課爆滿,於是那段時間熬夜成了我的習慣。大概有2/3的時間是凌晨2點到3點休息,早上6點到7點30起床。可能是因為每天的生活很充實,所以當時並沒有覺得有多累,只是某次上稱突然發現體重從126斤掉到了110斤,每天頂著消不去黑眼圈和滿臉痘,從偶發的頭痛變成持續性的噁心、心絞痛,這才讓我反應過來這樣下去遲早要和ICU say 「Hello」。於是剩下的1/3就是穿插在自己熬夜的時間裡,熬幾天夜就要適當休息一段時間。

對於科研,我屬於半路出家,同級的很多朋友已經幫老師開始處理數據發論文了,而我對於算法的掌握卻很生疏,那段時間很著急,一直有一種來自身邊優秀同學的壓迫感。

大學三年期間堅持最久的一件事就是數學建模了,為期兩年的數學建模讓我獲得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時也依靠自己強烈的科研敏銳度找到適自己感興趣研究的方向,於是我的科研之旅也從此展開。

02

推免經歷

Winter

對於保研這件事,借老師的話說就是「水到渠成,不要去想怎麼樣才能推免,而是專心完成眼下的每件事」。想想也確實如此,我是大二下才了解到推免的具體相關事宜,當時心裡的想法就是「只想盡力把眼下的事情做好,推不推的都是命」。這裡要和大家特別澄清一下,並不是拿到了保研名額就可以去自己心儀的學校,我們還需要和校外的985、211以及其他學校的優秀同學同臺競爭,保研和考研本就沒有優劣之分,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言歸正傳,今年四五月份,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已經開始聯繫導師。我因為自己的科研項目有了進展,所以一直到返校前的大部分時間我一直窩在自己的房間改論文。直至我們基地的同學相繼參加了夏令營,我才開始投遞材料。

關於推研,我的目標很明確,我只去對口專業強的985,如果去不了或者自己沒有推免資格,就準備來年二戰。在投遞幾所院校並受到拒絕後,我才意識到今年保研形勢的嚴峻,於是就針對每一所自己想去學校制定了不同的投遞計劃。夏令營期間接到浙大、上交、東南以及中科院信工所、電工所等入營通知,根據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和一些時間上的衝突,拒絕了中科院某所和上交的入營通知。

在諸多高校的面試中,浙大的面試令我記憶猶新。大體分為英語和綜合素質面試,其中英文問題有一個就是讓我詳細的闡釋自己最感興趣的科研項目,後期又追加了幾個專業問題,總之英語面試結束之後自我感覺一般,有很多細節沒有準備。在綜合素質面試中教授們對項目的細節和重點把握的很到位。由於我的一個項目涉及目標識別,教授就問了我怎樣看待卷積計算的優化問題,基本都是問我算法的本質核心之類。每一個問題都會讓我產生「這個項目是不是我做的」疑問,這裡建議大家如果自己的項目很多,一定要做到至少對一個項目的所有細節了如指掌。也許是運氣夠好,只要是入營的高校都拿到了offer,每次面試結束都會收到教授的電話單聊。因為當時形勢對雙非的同學比較緊張,所以我基本都答應了。

在夏令營結束之後我就立即做出了決定,所以沒有耽誤教授們招生的進度。

結束語

單獨從我的個人經歷而言,老師們更多關注學生會給他們帶來什麼。所以如果有論文的學弟學妹們一定要在自己的論文上下功夫,當然也要認真複習自己的專業課,專業課基礎不牢固只會給老師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即使成果再多也會受到老師的質疑。保研前期的模擬訓練,根據自身情況合理猜想一些問題,認真準備總是會有幫助的。保研過程中是會有運氣成分的,但是主要還是看個人努力。

最後有一句話送給大家:你所以為的天賦大都是一場趁早出發的奔赴。願大家的努力都不被辜負!

來源:華北理工大學

圖文由本人提供,小編略作修改

排版:郭天姿、趙琳(大學生記者團)

審核:李成(黨委宣傳部)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源於華北理工大學。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分享為公益,未用於營利,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相關焦點

  • 分享:他們是如何保研浙大、復旦、中山、山大、哈工大、天大的?
    浙大、復旦、中山、山大、哈工大、東南、天大……昆明理工大學大批優秀的同學已經提前拿到名校offer啦!,校級優秀學生獎學金、英語學習優秀獎、創新創業獎,安瑞專項獎學金等科研經歷:以第一發明人取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0項,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會議論文2篇競賽經歷: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雲南省特等獎、全國三等獎;2018 年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智能製造邀請賽三等獎;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二等獎;第九屆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慧魚組全國二等獎
  • 華北理工大學到我校調研
    華北理工大學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是一所以工、醫為主,理、經、管、文、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省屬重點高校。學校前身河北聯合大學由原河北理工大學和華北煤炭醫學院聯合組建而成。他說,天津大學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之先河,目前正在探索「新工科」、「三全育人」「五育並舉」等人才培養綜合改革。天津大學與華北理工淵源深厚,未來兩校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與合作。
  • 冒充北大生,被清華取消保研,搖身一變竟成加州理工高材生
    黃鴻基,原南京郵電大學本科生,曾將北大吳同學的校園卡P成自己的頭像,後以北大學生的身份申請清華保研,關鍵是還真的申請到了清華自動化專業,後來被錘,被清華取消了保研資格,這就是在2018年引起高校圈熱烈討論的「假冒北大身份事件」。
  • 他大一就立志保研,現以第1名跨專業保研中科院,如何做到的?
    現以保研綜合成績第一名保送至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得知自己以保研綜合成績第一成功保研時,張起源正坐在圖書館裡閱讀最新一期的科普月刊《博物》。面對這樣令人興奮雀躍的結果,他卻顯得格外平靜:「我從大一就立下了保研的目標,這期間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在努力,雖然不敢說有十足十的把握,但這對於我來說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2017年秋,從河南來到四川不過幾天的大一新生張起源在看過一場分享保研經歷的宣講會後就下定決心,決意在大學裡全力爭取保研名額。
  • 中國高校之華北理工大學
    在U.S.News2021世界大學排行榜,華北理工大學位居內地高校第154位,河北省第2位。歷史變遷華北理工大學於2010年由原河北理工大學和華北煤炭醫學院合併組建而成,曾用名河北聯合大學,2015年經
  • 他擁有8個院士頭銜,在浙大校史上,地位僅次於竺可楨
    尤其是一些重點大學的校長,其履職經歷,就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縮影。近段時間,我在介紹一些國內著名的大學校長,讓大家通過不一樣的視角,了解高校和高教。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浙江大學老校長路甬祥,他擁有8個院士頭銜、18個博士學位,1988年到1995年擔任浙大校長,在任期間,提出增加「創新」為校訓。
  • 他們怎樣搶到保研資格 走近三位浙大保研生
    相比考研大軍,保研族們提前鎖定了「船票」。據了解,九月末浙江大學公布了推免生的擬錄取名單。這些取得了免試保研資格的學霸們,有什麼特別的招?取得保研資格後又有什麼規劃和目標呢?記者採訪了三位保研生。保研,是學術道路上的必然浙江大學15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邵瑞敏,在今年9月28日收到了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的待錄取通知。
  • 浙大網紅教授鄭強再次北上,出任太原理工大學書記
    由此可以看出,「網紅教授」絕對是名副其實,相信在短期內,鄭強將為太原理工大學帶來極大的人氣,並推動學校的改革發展。4月22日上午,山西省委組織部宣布,鄭強出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這是鄭強十年來擔任真正的高校一把手,而對於出生於1960年的他,距離60周歲還有5個月。
  • 他論文3篇,專利1項,手握交大、南開等8個名校保研offer,好優秀!
    保研推免過程中,拿到了外校8個offer,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微電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電工所,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最終選擇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進行碩博連讀。
  • 華北理工大學在省人民醫院建立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
    2016考研學習交流群:410257364 5月29日,華北理工大學在河北省人民醫院舉行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揭牌儀式。校黨委常委王書桓,河北省人民醫院院長葉玉泉、黨委書記彭彥輝出席揭牌儀式。華北理工大學研究生學院、省人民醫院相關部門領導參加揭牌儀式。
  • 26歲浙大碩士考上山東中醫藥大學本科
    因分差太大,他與山大臨床醫學專業失之交臂,最後填報了南京工業大學的化學專業。「可能是我學習還算刻苦,大四被保送了浙江大學藥物化學專業研究生。」他說,儘管不喜歡化學專業,但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應該把它學好。然而,保研到浙大藥物化學專業的張韞喆發現,這個專業與自己的設想有天壤之別。
  • 從東北末位985大學到C9名校的保研歷程!
    保研經歷:同濟南大浙大國防科大東南西交本人東北末位985大學軟體工程(日語強化)專業三年排名:7/113英語六級:505日語N2>《科技視窗》上發表一篇論文有數學競賽、數模競賽獲獎若干最終保研至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吧,給後來之人以借鑑,與諸君共勉。
  • 聚焦華北理工大學遷址到曹妃甸
    搬遷好處真多華北理工大學搬遷至曹妃甸,將為學校發展帶來重大利好。首先是辦學設施大為改善:新校園佔地4500畝,建築面積103萬平方米,配有健全的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4500畝地相當於400多個足球場大小,搬遷前華北理工大學6個校區合計佔地面積2700畝,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各校區內建築十分擁擠,工作、學習、生活非常不便;而新校園的佔地面積增加近一倍,百萬平方米建築均勻分布,布局合理,非常舒適。
  • 浙大、西安交大、南航!礦大「神仙」宿舍,四兄弟集體保研!
    自那以後,他上晚自習都不會帶著手機,而是回到寢室才會看一眼重要的消息,「幸虧老師及時幫助,我找到了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正因改變了學習方法,杜賢瑤的成績越來越好,逐漸成為室友們學習上的榜樣,他和強威還經常在考前為同學們答疑解惑。在上官思偉看來,優異成績要歸功於大一時期的生涯規劃,「那時候,我就已經確定了自己保研的目標,後來就一直按著生涯規划去落實,現在基本也都完成了自己制定的計劃。」
  • 去國家實驗室"打工" 武漢理工大4人同獲名校保研
    「我們寢室有個傳統,考完期終考試一起吃飯慶祝」,2016年元旦,劉星宇所在的武漢理工大學學海D棟704寢室四兄弟一起吃了頓飯,「這可能算是咱們最後一個年飯」,他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今年畢業後他們就要各奔東西:三位室友分別取得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保研資格,而他放棄清華大學保研資格向海外的賓夕法尼亞大學、開耐基梅隆大學等名校提出申請
  • 華北理工大學「空中雙選雲招聘」啟動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 董康成)3月16日上午,華北理工大學2020屆畢業生春季網絡雙選會正式啟動,由此拉開該校「空中雙選雲招聘」序幕。華北理工大學網絡招聘平臺本次空中雙選「雲招聘」經過嚴格把關審核,最終確定552家用人單位參會,提供就業崗位24174個。
  • 華北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和上海理工大學哪個通信工程專業更好?
    你所謂的華理究竟是華東理工大學,還是華南理工大學,還是華北理工大學?所以,我們在對大學進行簡要的稱呼時要科學嚴謹。譬如;西大,究竟是西北大學,還是西南大學?還是西南交通大學,還是廣西大學?所以,往往容易讓人產生誤讀誤判,無法精準回答。上理,還可以理解為上海理工大學。
  • 北京13位學霸:全部保研清華、中科院等名校,還來自同一個學院
    大一專業排名40名,處於專業中上遊;大二進步至專業十幾名,但仍不在保研範圍內;大三力爭專業第一,同時積極參與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獲優秀學生獎學金,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獎勵榮譽。目前保研至天津大學。呂文琦——保研至清華大學直博呂文琦,中共黨員,工學院機械16-2班本科生。
  • 記者探訪曹妃甸華北理工大學新校園(圖)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兩年多前,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將華北理工大學整體搬遷至曹妃甸唐山灣生態城的重大決定。如今,位於唐山灣生態城的新校園建設進展如何?日前,記者來到曹妃甸唐山灣生態城華北理工大學建設工地,目睹了在這個寒冬季節依然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  日前,記者一行來到曹妃甸唐山灣生態城,沿渤海大道一路東行,華北理工大學新校園在建工地就坐落在渤海大道北側。
  • 華北理工大學獲批3項重點支持項目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立項通知,華北理工大學獲批3項重點支持項目,直接經費共計約460萬元。 由華北理工大學獨立承擔、張玉柱教授主持的「多源冶金粉塵梯級回收有價元素及協同資源化基礎研究」,打通冶金粉塵從產生到全量資源化處置的技術瓶頸,推動鋼鐵企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多年來,張玉柱教授團隊致力於冶金節能與資源優化的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及應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