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一項由德國MPI(人類認知與腦科學研究所)聯合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U.se)的研究表明,人類對蛇和蜘蛛的恐懼是先天的,與生俱來。但,隨著我們人類心態的延伸,審美的包容,如今,這些原本不受待見的動物,卻逐漸被我們當成了寵物。
也正因此,才讓世人有機會接觸到更多樣性、奇葩、怪誕的新鮮物種。
比如,原產於馬達加斯加的熱帶森林,以蜥蜴為食,終身棲息在樹上的遊蛇科一員——葉鼻蛇。對於該物種文獻很少,只知道它們體型不大,數量不多。公蛇很標緻,母蛇很醜。
葉鼻公蛇,母蛇太醜有礙觀瞻,自己搜吧
再比如,常見於澳大利亞,精通複雜舞步,舞技驚人的跳蛛科一員——孔雀蜘蛛(或孔雀跳蛛)。
這種蜘蛛的雄性個體腹背像極了開屏的孔雀,花紋色彩十分豔麗,煞是好看,因此得名。而它們也很聰明,懂得利用自己的先天優勢搔首弄姿,特別是在求偶時,會撅起屁股,擺動小爪,隨節奏在雌性蜘蛛面前獻媚,騷的嘞。
雄性孔雀蜘蛛,母蛛太醜,見下圖
孔雀蜘蛛——動物界裡唯一會像孔雀一樣開屏的蜘蛛
最早被發現於1878年的澳洲,因其漂亮的配色和花紋被關注,至1987年才最終從單一的跳蛛科,專門建立分配到孔雀跳蛛屬。目前,根據花紋顏色和細節的不同,這個屬內現存有50多種孔雀跳蛛。孔雀跳蛛體型很小,從5~15毫米不等。它們的習性像洞穴蜘蛛,會吐絲但不結網,也就不能「守株待兔」等食物送上門,需要主動去捕捉像蒼蠅果蠅蚊子等小昆蟲為食。
當然,雄性的孔雀蜘蛛有著恨天的顏值,活著,可不單純是為了活著。在它們短暫的一生中似乎有種使命,在尋求雌性交配的過程中,儘可能多的展現它們的風騷舞姿。
左為雌性孔雀跳蛛,右為雄性孔雀跳蛛,它們已看對眼,準備幹活了
天生舞姬,跳到筋疲力盡只為和她交尾
雪梨大學的昆蟲學家@Michael Duncan 和其組建的團隊,持續對孔雀蜘蛛進行長達多年的研究發現,雄性孔雀蜘蛛究其一生都在為了求偶,而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的舞步。
而且,它們的舞步是即興的,雖毫無章法卻非常有節奏,即便它們的世界裡沒有音樂作伴,可是在面對想上的雌性蜘蛛面前,身體會不自覺的騷弄起來。
跳舞的孔雀蜘蛛,下同
因為孔雀蜘蛛的雄性更容易被發現,所以它們被研究出的數據也更多一些。
據悉,雄性孔雀蜘蛛大概會存活1年左右,這其中會換幾次皮,且每一次都要比前一次更加的豔麗嫵媚,色彩也更鮮亮,這很好理解,更帥更美跳起舞來更好看,也更容易被雌蛛側目。
給我們展示舞姿的那位舞者,謝謝你啊
看看人家,為了求偶1年要換皮多次,還要在有限生命裡跳出無限的精彩。由此可見,作為一名單身狗,如果不是因為太努力而找不到女朋友的話,那就只能是因為你長得醜吧。
澳洲,中央海岸區發現的孔雀跳蛛
跳的不標準,舞蹈不達標,是要被吃掉的
從孔雀蜘蛛的高超舞姿中不難看出,它的身體靈活性很是強大,這種強大更體現在交配上。當雌雄兩蛛看對眼後,它們會立刻辦該辦的事,此時雄蛛會看準時機跳到雌蛛的後背,分毫不差的對準槍械進行作業。雄蛛更是會先把自己的肚子扭轉180°再行苟且之事。
這等神技,怕是各位看官都不敢輕易嘗試吧?
肚子扭轉,進行交配,此等神技,你敢嘗試?
上面這隻雄蛛的舞姿很明顯是達標的,被雌蛛認可的,所以它們才會按部就班,去做它們喜歡做的事。可是,還有一些跳的不認真,舞步凌亂無美感,舞姿差強人意消極怠工的,只要被雌蛛判定「跳的差」,那就會被雌蛛吃掉。
優勝劣汰,傳播優良基因,沒毛病。
中國很難見到孔雀蜘蛛,但它的同類或許就在你身後
多方查閱後發現,全球僅有50多個品種的孔雀蜘蛛大都分布在澳大利亞,雖然在中國範圍內很難看見,但提起它的許多同類,可能不會太陌生。廣泛分布在中國各省市地區的跳蛛,有角貓跳蛛、花蛤沙蛛、黑貓跳蛛、雙帶扁蠅虎、白須扁蠅虎、波氏緬蛛、白斑獵蛛……
北美跳蛛
想養一隻孔雀跳蛛,可為什麼它們只能活在澳洲?
在澳大利亞,孔雀跳蛛也早已被當成寵物飼養,畢竟顏值太高,我們人類又喜歡美好。但它對生存環境,特別是溫度的要求特別高。據悉,也只有澳洲,或與澳洲溫度相差無幾的地區,才會讓孔雀跳蛛安然存活。這也是為什麼除了澳洲以外的地區,很不容易看到孔雀跳蛛身影的主要原因。
嬌貴得很呢。
蜘蛛盧卡斯,以跳蛛為原型的動畫主角,動畫師@Joshua Slice 所創作